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混合痔切除并发症的是什么?中医方法电针八髎穴有什么影响?

2023-12-10养生

作为肛肠疾病中多发病、常见病的痔病来说,自古以来就存在「十人九痔」的观点。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显示,作为在中国成年人中发病率高达50.1%的肛肠疾病,痔病占了98.8%。 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直肠静脉丛扩大、曲张可以构成痔,因此说痔的性质实际上就是柔软的静脉团。

按照其发病部位而分类,痔可以被划分为三种形式即内痔、外痔还有混合痔。 从形成机制来看,混合痔实则为内、外痔静脉丛的沟通吻合,鉴于此,其有内、外痔的双重表现。

鉴于此,混合痔的病情在痔病中相对复杂,治疗相对困难, 临床上常常因药物疗效不佳而采取手术治疗。PPH术即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 又被叫做吻合器痔切除术等。

肛肠科医生根据其所具备的手术时间短、 住院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而视其为临床治疗混合痔的常用手术。 然而其术后并发症诸如术后坠胀、疼痛和排尿困难等给患者术后的心理还有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对术后并发症缺乏及时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措施而导致患者术后肛门功能受损进而产生手术失败的后果, 故此有效预防混合痔PPH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肛肠科的重点研究方向。

临床上对于混合痔PPH术术后并发症的千预和治疗多在术后出现时才进行, 方法单一且不能兼顾患者多个症状同时出现的情况。 「治未病」理论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提前干预防治「未生之病」、「未盛之病」和「已衰之病」

且自从【黄帝内经】时代起就被医家广泛应用于指导针灸防治疾病的临床实践中 。手术后的并发症是伴随手术而产生。

属于「未生之病」的范畴故对于在手术之前针刺以减轻术后并发症就属于「治未病」。 现代医学的「超前镇痛」理论指的是机体在被伤害性的刺激损伤之前通过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可以阻止中枢或外周神经的敏感化

损伤所招致的疼痛被减少或消除,现代针灸界医家把「超前镇痛」理论运用于指导针刺临床中, 且目前已证实在「超前镇痛」理论指导下进行术前针刺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的情况。

针灸作为构成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和阴阳而整体调节机体功能, 而且其在现代医学中还被证实可以调节各神经系统和各体液系统的功能及相互联系,故可用针灸防治术后出现的除疼痛之外的其他症状。

基于上述观点, 本人进行了术前电针八髎穴对混合痔PPH术术后并发症即疼痛、坠胀和首次排尿影响的相关预实验研究。

结果发现术前电针八髎穴不仅可减轻混合痔PPH术术后肛门疼痛, 还可减轻肛门坠胀并且缩短术后24h内肛门坠胀和疼痛持续的时间、促进首次排尿。 鉴于预实验的研究结果,本研究进一步扩大样本量

深入观察术前电针八髎穴对混合痔PPH术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即对24h内不同时间肛门坠胀和疼痛程度、 24h内肛门坠胀和疼痛持续的时间及对首次排尿的影响以期为肛肠界面临的如何有效预防混合痔PPH术术后并发症的难题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痔的病名的记载源头首见于西周时期的【山海经】中的「南流注于海,……,食者不肿,可以已痔。」 根据中医古文献对痔的记载可把其含义概括为如下方面。

「痔,峙也」,即人体孔窍中突起的小肉;「痔,后病也」,即所有的肛肠疾病内外痔的统称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混合痔」。 【素问】中首先记载了痔的病机。

历代医家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 从致病的内外因角度出发认为痔的病因虽然有外感六淫、饮食失宜、七情内伤、劳倦内伤、先天异禀等痔的形成却比较复杂, 这些病因或独自致病,或者与其他病因一起作用于机体而致病

出现气血湿热瘀结于内、脏腑气血阴阳亏损等结果而使得病理产物下趋注于肛门,蕴发为痔。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病跗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东垣十书】曰:「善为病者,皆是湿热风燥所伤,而热为最多也。」由上可知,六淫中风、湿、燥、热与痔的关系最为密切。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擗为痨。」

【疮疡经验全书】曰:「脏腑所发,多由饮食不节, 醉饱无时,恣食肥腻、胡椒辛辣、炙馎酽酒,禽兽异物任情醉饱……遂致阴阳不和,关格壅塞,风热下冲,乃生五痔。」

故饮食不节、不洁与偏嗜皆可导致湿热之邪结聚而下注于肠道,日久蕴而成痔。 【疮疡经验全书】中云:「以上诸痔,各类不同,其种则一,何也?皆由大肠传道以成,风热或登厕脏虚,为风邪所袭,六气七情所感。」

【薛氏医案】曰:「原痔者,贫富男女皆有之。 ……喜怒无常,气血浸入大肠致谷道无出路,结积成块,生血生乳,各有形相。」

超出了生理和心理适应范围的情志刺激导致气机逆乱、气血运行不畅、脏腑精气损伤和功能失调 ,进而病理产物下注肛门而肛门的功用由此受到了严重影响最终导致痔的产生的后果。

在劳倦内伤中又可分为劳力过度、劳神过度和房劳过度,然而不管是哪一种过度均可导致气血亏虚。 气虚、气伤则或无力推动血行或无力摄血,血虚、血伤则或不能荣养脏腑或血行不畅,无论上述哪种皆可导致肛门气血瘀阻或中气下陷,久则「筋脉横解」

而为痔。如【外科正宗】中曰:「夫痔者,乃素积湿热,过食炙馎, 或因久坐而血脉不行,……以及担轻负重,竭力远行,气血纵横,经络交错,……俱能发痔。」

【薛氏医案?保要撮要】曰:「痔疮之症,或因禀受胎毒,或膏粱食积,或母食炙馎厚味所致。」 【疮疡经验全书】中曰:「……以上诸痔,……亦有父子相传者,母血父精而成。」故先天禀赋与痔的生成关系密切。

然而先天禀赋又不仅与生殖; 精的质量有关,还与母亲在孕育过程中是否从饮食等方面注重养胎、安胎有关。

在痔病病因病机的复杂性和痔手术的复杂性的共同作用下, 痔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则尤为复杂,涉及到术前和术后即痔病的围手术期, 在围手术期期间各种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会共同导致痔病的发生。

以金创的直接损伤为前提,以湿热风燥之邪及局部气血不足为主因,以情志不畅为重因。 具体论述如下:祖国医学中的「金创」包含了手术,金创损伤肛周经络,导致经络之气被隔断。

【黄帝内经?素问】曰:「气伤痛,形伤肿,……,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故金创损伤肛周经气及形而气滞血瘀或导致不通则痛,或导致血不循经而出血,或导致水液淤积肛门而坠胀。

祖国医学认为痔的病因为湿、热、风、燥,其认为在这四气合而为病的条件下才产生了痔即病灶 ,手术只是去除了病灶,而没有去除其病因。

【薛氏医案】曰:「臀,膀胱经部分也……,其位僻,虽太阳多血,然气运难及,血亦罕到。」 故可知肛周本身气血不足,而金创损伤了肛周经络而导致的气血运行不畅之后会加重肛周气血不足。

痔的去除是通过用刀具而使之切除,创口的性质为开放性而与外界的环境直接相通, 湿热风燥之邪会侵犯外界的环境直接相通的开放性的创口而致使疼痛、坠胀等术后并发症的产生。

在上述原因的影响下出现或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或蓄积化热、 血不循经而出血,或肠腑失养、燥热内结、伤津耗液而排便困难而加重出血与疼痛, 或湿热下注导致创缘或皮瓣红肿热痛。

【薛氏医案】曰:「喜则伤心,怒则伤肝,喜怒无常, 气血浸入大肠致谷道无出路,结积成块,生血生乳,各有形相。」从此记载中可以推知情志失常会导致痔疮的生成。

因此,在现代医学中由于患者对手术的不甚了解故其在术前会产生恐惧心理及而在手术中的创伤会引起术后疼痛从而使患者产生焦虑的情绪, 上述因素在共同作用下会导致肝的疏泄功能被影响的结局,进而使得肛门手术区的气血的运行被影响。

在此影响下气机失调由此而得,呈现出气滞血瘀、不通则痛、蓄积化热、燥热内结等, 导致术后并发症的根据病因可推出其预防措施:改变饮食习惯,如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改变排便习惯即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不久坐,定时活动等。虽然说「十人九痔」,但是在没有出现临床症状如便血、疼痛等的情况下,痔能够被当做人体的正常构造来看待。 只有出现了相应的不适症状如疼痛、便血和脱出等,或者影响了日常的生活,才被认为患有痔病。

所以,在减轻或消除痔的症状即可的现代医学中认为痔的治疗目的不是非要「根治」。 因此对于病情较轻的先予保守治疗如调整饮食、排便习惯和采用物理疗法等。

即只要缓解症状就可以。而对于病情较重的或经保守治疗症状不能缓解的, 才考虑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有套扎术、外剥内扎术、多普勒引导下痔上动脉结扎术、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选择性痔上黏膜钉切术等。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是意大利学者基于肛垫理论及肛垫下移学说创造的。 年引入我国并被广泛应用于痔的临床治疗。

其手术的原理是通过对齿线上方「无痛区」的痔上黏膜进行环形切除以实现「悬吊」肚垫组织, 也就是通过阻断痔体的血液供应,使痔体因缺乏营养而萎缩 ,从而恢复肛垫的位置。其目的是通过恢复肛垫的位置来最大限度地保留肛垫的功能。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组织修订的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暂行规范】中规定其中文名为「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

并对「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的手术适应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环状脱垂的度内痔或反复出血的II度内痔;功能性出口处梗阻型便秘导致的直肠前膨出;直肠内脱垂。 然而电针的疗效受到频率、强度、时间、波形、波宽等刺激参数的影响刺激参数不同,疗效不同。

不仅能同时释放中枢脑啡肽、内吗啡肽、内啡肽、强啡肽而快速、高强度止痛,还能避免长时间刺激造成机体的耐受。 密波是频率高于30Hz的连续波。

疏波是频率低于30Hz的连续波。疏密波是指疏波和密波交替出现,两种波各持续1.5s。 疏密波的作用不仅是促进机体代谢和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症水肿,还可以避免单一波形引起的机体适应。

在研究中发现电针30min时端脑含量显著降低而脑干含量明显升高, 从而提高痛阈和镇痛效果,故倡议在运用电针镇痛时适宜的时间应选为30min。

PPH术易造成术区血液循环不畅、组织营养差、局部组织损伤并缺血水肿, 调整电流强度至患者能承受的最大程度并留针30min,以期能充分发挥电针的功用,提高疗效。

电针疗法是在毫针刺入腧穴之后经由提插、捻转等手法使之「得气」,并在针体上连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措施,具有起效快、疗效显著、操作简便、节省人力、经济效益高和安全等优势,在临床上适应范围广泛,被针灸医生普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