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养生

收好这个「二十四节气养生攻略」,照着做,健康一整年!

2024-07-11养生

24节气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几千年来指导着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重视天人相应的中医也很重视节气养生,如何对照老祖宗的养生经验和时间节点来养生健体?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01立春

立春之后,白天渐长,气温渐暖。从中医养生保健的角度看,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因此立春也是一年中最适合养阳气的时候。身体阳气足,抵抗力才强!

立春之后,要多食温补脾胃的食物,不宜大鱼大肉。

建议多吃新鲜的蔬菜,比如韭菜,韭菜是最先崭露头角的,生命力顽强,是最典型的应季蔬菜;

葱,春天的葱是一年中营养最丰富、最嫩最好吃的时候,喝葱白汤可以益五脏、补气血;

大蒜,春天呼吸道和消化道很容易受到感染,可以杀菌,对心血管健康也很有好处。

02雨水

从雨水节气开始,气温逐渐回升,降水也逐渐增多,是寒去热来的转折初期。雨水过后最容易出现「倒春寒」,忽冷忽热,养生重点就是「春捂」「春捂」要穿衣宜「上薄下厚」,捂好背、腹、足底。

1.背部保暖护好「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

2.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

3.「寒从脚下起」,足部保暖身体才能真正暖和起来。

03惊蛰

惊蛰意为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的冬眠动物。惊蛰过后虽然天气转暖,但是气温起起伏伏,而且是流行性感冒高发的季节。此时一定要调整好身体机能,抵御疾病!

惊蛰过后需调理脾胃、疏导肝气、养护肾水。

养脾胃可揉揉足三里穴(关节外侧向下量4横指)按揉时小腿略向前伸,食指按放在足三里穴上,中指压在食指上,两指用力,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04春分

古人云,「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也就是说,春分是一年四季中阴阳平衡、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时期。

中医介绍,春天万物生长,阳气升发。人体在这个季节新陈代谢旺盛,饮食宜甘而温,富含营养,以健脾助阳为原则。

不妨添加一些甘味食物滋补脾胃,例如山药、木瓜等。菠菜是春季的时令蔬菜,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的功效。

05清明

中医介绍,清明节气之后,气温逐渐回升,阳光变得没有以往那么和煦,长时间晒会让体内生热气,肝火旺盛,所以这个节气里尤其要注意养肝。

清明后可以喝点清肝明目的「菊花枸杞茶」春季很容易出现眼睛干涩、目赤火热的症状。

这是因为春天肝气上升,肝主眼,很容易肝火旺。枸杞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菊花疏风清热、平肝明目,二者可谓是清肝明目的最佳搭档了。

06谷雨

谷雨时节正处于由春到夏的过渡阶段,雨水、大风天气常交替出现,因此谷雨时节也是一年中温差最大的时期。

如果平时不注意的话就会被高温假象所欺骗,然后过早减衣服就容易被寒气所伤,就容易出现感冒。

所以,春捂是非常有必要的,多备一件衣服以备不时之需,也能防止感冒出现。

07立夏

立夏到来,意味着炎热的夏季拉开序幕。气温渐升,湿气渐大,身体也随之受到季节的影响。

中医介绍,夏与心相通,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立夏后的高温容易引起情绪焦躁,导致心火过旺。

此时吃点苦味蔬菜大有裨益。苦味蔬菜具有消暑、退热、除烦、提神、健胃的作用。苦味菜有很多,如苦瓜、苦菜、莴笋、芹菜、蒲公英、莲子、百合等。

08小满

小满标志着暑天湿热拉开帷幕,湿热难耐容易引起一身病!这时应多饮具有清热消暑、清心除烦、生津止渴作用的药茶。

比如麦冬茶,取菊花、桑叶、麦冬和鲜芦根各10克,梨2个,将梨去皮切成小块,鲜芦根切成小段,与菊花、桑叶和麦冬一起煎煮取汁代茶饮用。

麦冬、鲜芦根和梨,养阴润燥生津,配以菊花和桑叶,加强了本方清热生津作用,尤其适合于夏季暑热口渴、口苦舌燥、五心烦热、小便短赤,大便不畅。

09芒种

芒种节气过后,气温显著升高,降水增多,空气湿度加大,暑气渐盛,让人感觉「又闷又热」因此被俗称为「苦夏」

芒种后适当吃一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莲子、生菜等,对人体大有裨益。正所谓「苦夏食苦夏不苦」。

明代李时珍认为粥是夏季最佳饮食。可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清心祛暑之品加入粳米中煮粥,凉后食用可健脾胃,祛暑热。

10夏至

夏至过后,尤其要注意养好心。中医有「心通于夏气」之说。夏至过后,温度高,湿度大,热扰心神,使人心烦易怒,坐卧不安。

而此时,人体代谢加快,血液循环加快,相应心脏负担加重。「午觉不睡,下午崩溃」。

夏至正午恰是一天中最热的时段,人体出汗最多、心情最易烦躁,中午小睡,不仅可以避免中暑,还能很好地恢复消耗的「精气神」。

11小暑

小暑的到来意味着进入了盛夏,素有「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

小暑节气千万不能过度贪凉,比如有的人贪吹空调,对着空调吹,使颈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

有的人贪吃冷饮,出汗较多,大口喝冰镇饮料,过冷刺激会引起血管收缩,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有的人爱洗凉水澡,夏季出汗后,毛孔全张开着,这时候再用凉水一冲很容易感冒。

12大暑

大暑

节气

大暑,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养生的关键点!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湿热交蒸」;

在这个时候到达顶点,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大暑前后湿气重,脾胃运化能力差,消化功能相对较弱。

如果经常穿梭于空调与闷热环境中,冷热不调,如果大量喝冰镇啤酒、吃冰激凌,更容易发生胃肠道疾病,没有胃口吃饭等。

此时可以喝点橘皮茶,橘皮10克,冰糖适量,用开水浸泡后代茶饮。能理气开胃、燥湿化痰。

14处暑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意味着即将进入秋天。不过也别高兴地太早,暑气走了,也迎来了秋燥。

处暑节气的显著特征是空气干燥,人们往往感觉皮肤紧绷绷的、口唇干燥、鼻咽冒火,大便干结。

推荐大家晚上熬点珠玉二宝粥,用到薏米、鲜山药和柿饼霜。山药是性平味甘的食物:归脾肺经,有润燥补肺的作用。而薏米性凉味淡,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柿饼霜的功能也是润肺健脾。

15白露

白露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此时夜间温度逐渐降低,这一节气也是因「到了夜晚露水凝结,呈现'白露’」而得名。

白露是转凉的象征。虽然白天的温度虽然仍然接近或超过30°C,可是夜晚之后,气温直接下降到了10°C左右,昼夜温差达十多摄氏度。

从白露起要补养肾气。可以坚持晚上泡脚,用温水泡,水要没过脚踝,时间在15-3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

16秋分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从秋分开始,天气一天比一天变冷。到了秋分,空气干燥,秋风更凉,易出现咳嗽,嗓子干痒等症状,可以喝点「六汁饮」。

取雪梨1个,鲜藕、荸荠、白萝卜、甘蔗、鲜百合各30克,榨汁后混匀食用,每次喝30毫升,每天2~3次。但是如果是受凉咳嗽,应多吃山药、冬枣、莲子等食物。

17寒露

寒露也预示着进入深秋,「寒露」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医学典籍【金匮要略】中就有一款非常著名的温补方剂--当归生姜羊肉汤。

在这道汤中,当归有活血养血的功效,是中医常用的补血药,生姜可强御水汽,把身体里多余的湿寒除掉。

羊肉性质湿热,可温中补虚。当归50克、羊肉500克、生姜60克、黄酒50毫升、葱30克、食盐适重。

18霜降

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

霜降是秋向冬过渡的开始,也意味着马上就进入冬天了。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

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中医上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而一到霜降,天气更凉了,天气更燥了。

此时养生尤其要注重三个方面的防范,即「防秋寒、防秋郁、防秋燥」。

19立冬

立冬标志着冬季从这一天正式开始,民间素有立冬补一冬」「立冬进补,来年打虎!」的说法。

立冬进步要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羊肉性温热可温胃御寒,尤其适合在立冬之后食用,脂肪与胆固醇的含量也要比猪肉和牛肉少得多,是冬季具有进补和防寒双重效果的最佳美味。

羊肉有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之功效,对气喘、气管炎、肺病及虚寒的病人相当有益。

20小雪

进入小雪节气后,气温会越来越低,气温逐步降到零摄氏度以下,全国多地将迎来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

小雪后天气寒冷干燥,人们避寒就温,多食用火锅等温热食物,穿着增加,使得体内热气蕴结,形成「内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火」出现口腔溃疡、口干舌燥、面部长痘等症状。

因此要少辛辣,多补充水分,防止「内火」产生。小雪时节可选择芹菜、莴笋、生菜、苦菊等苦味食物,解热去火、清热润燥。

21大雪

俗话说「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大雪时节,意味着已经正式进入冬季,雪花纷飞,落在地上渐成积雪,因此称之为大雪。

俗话说,「冬有生姜,不怕风霜。」姜味辛辣,可以在体内产生热气,祛除冬季的寒气,所以受冻的病人,就可以常喝姜汤来驱寒,预防感冒等常见疾病。

22冬至

一直以来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可打虎」的说法。

不过说到进补,有些人立刻想到的是人参鹿茸这些名贵的药材。其实最普通的食物,同时也是最好的「药」。

在我国部分地区素来有6九一只鸡」的说法。鸡肉性微温,偏向于性平,身体比较健康,既不体虚又没有燥火的人,冬季可以多吃鸡肉。

南方虽然入冬,但气温较北方要温暖得多,鸡、鸭、鱼类就很适合清补。

23小寒

小寒节气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小寒养生首先提倡「藏」阳气、防寒冷,寒邪入体,很容易生病!防寒一定要护好头颈、腰背、腹部、脚部。

冬季时节,肾的机能强健,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所以冬日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肾防寒」。

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如辣椒、肉桂、桂圆、姜、羊肉、猪肚、南瓜、大枣等,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24大寒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因「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所以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

中医介绍,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

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