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推荐

中国股市:抱怨事与愿违,坚信国家力量,守好仓位,静待花开

2024-02-05推荐

(我之所以将本文置于头条这个栏目发表,是因为中国股市已经和千家万户、身边的所有亲朋好友、头条的粉丝以及数以亿计的作者和读者们密切相关)

长城与巨龙

2月4日,证监会党委会议上,易会满主席强调要加快推进上市公司调研走访工作,切实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优质上市公司支持力度。严把上市公司入口关,加大退市力度,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深入排查违法违规线索,依法严厉打击操纵市场、恶意做空、内幕交易、欺诈发行等重大违法行为。要鼓励和支持各类投资机构加大逆周期布局,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要认真倾听广大投资者的声音,及时回应投资者关切,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这是证监会决策层继1月24日副主席王建军定调「中国股市要建设成为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之后的更深层次强调这一立场。核心是,只有广大投资者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才能有牢固的根基,从而真正实现稳市场、稳信心。

的确,中国股市在连续两年下跌之后,新的一年,不仅没有给投资者带来丝毫慰藉,反而加速下滑。上证指数创出的2666.33点,和2007年创出的6124点相比,跌幅已经达到56.5%,成为全球股市最为惨淡的市场。

如果按照2023年7月24日最高层罕见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决策开始,半年之内,证监会和相关部委至少已经出台23项扶持提振市场信心的利好政策。

尤其是新年以来,1月22日,新一届政府首次专门召开听取资本市场运行情况及工作考虑的汇报,作出明确部署,强调的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更加注重投融资动态平衡,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打造规范透明的市场环境等关键表态,进一步表明中央对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以及稳定资本市场的决心。

但是,市场走势毫不买账,一路下跌。如果从2023年7月份算起,截止到2024年2月2日,上证指数已经下跌18.37%,最大跌幅接近20%。2023年10月20日,上证指数3000点失守,在拉锯中,还是在12月5日再次跌破3000点。自12月12日开始,再也未能触及3000点。12月29日收于2974.93点。进入新的一年,上证指数几乎每周都在创出新低。1月31日,失守2800点,单月下跌6.27%,超越去年全年跌幅。 2月2日,农历小年,上证指数直接击穿2700点,最低达到2666.33点。在此点位,超过2000只股票跌幅超9%。截止2024年2月2日,沪深A股5344只个股,股价的均价为15.53元,比起2023年12月29日收盘的20.72元,24个交易日下跌25.06%。A股市场已经彻底由保卫3000点转变为仰慕3000点、渴望能够站上3000点的残酷现实。

按照2月2日的最低点计算,和16年前的2007年10月26日创下的的历史最高点6124点相比,跌幅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56.5%。如果你是一位长线投资者,最幸运的话,亏损50%算是很不错的结果。因为,你战胜了上证指数。因为,其它指数,如深证成份指数、创业板指数、沪深300指数、科创50指数,比起上证指数跌得更惨。

为何全球股市连创历史新高,中国股市却接连跌破所谓的支撑点位?为何持续了16年的3000点保卫战以失败而告终?为何救市救成了股灾?

显然,亡羊补牢并非轻而易举。深刻分析当前中国股市的症结,关键还是要在市场极为关切的核心问题上,紧盯关键改革发力,不结硕果决不收兵。

一、果断施以严刑峻法,采取打击、整顿、清理并用手段,根治做空乱象

证监会的会议最突出的表态,不仅认识到当前市场存在操纵市场、恶意做空、内幕交易、欺诈发行等重大违法行为,而且将采取坚决措施予以打击。认真倾听广大投资者的声音,及时回应投资者关切,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沪指在本周创下了5年多的最大周跌幅

因为,作为业内专门研究资本市场的学者,我深刻认识到,当前中国股市显露的态势完全就是空方势力掌控之下的走势。建立健全制度的目的是夯实证券市场发展的根基。促进股市的发展,并且能够真正给投资者带来理想的回报。如果我们继续任由做空市场的一大堆交易机制无序泛滥野蛮生长,当 其动能不断堆积到难以扭转的程度,不仅将导致场内资金持股短线化倾向不断加剧。而且驱使中国股市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凸显。

尤其是恶意做空者利用市场各种谣言谣传内幕消息,加之外资投行更是唱空和唱多联袂出击,给市场带来巨大冲击。雪球爆仓、基金持仓市值转融通出借、ETF成为新的做空武器等等,其中任何一个传言足以让不同指数破位。

市场大行其道的做空行径之所以有恃无恐,关键在于其披着所谓合法的外衣。事实表明,我们推出的诸多交易机制,几乎都被空方力量无限放大,毫无节制地放大利空因素,助推市场不断创出新低。如果继续听任严重失去公允性、正当性、甚至和法律相抵触的运行机制存在,其结果自然是负面因素不断堆积,最终导致市场属性扭曲,投资价值渐失,解决难度增大。

归结起来,必须下大决心对以下明显偏移于空方的交易制度进行深层次改革。

第一,改革股指期货期权与现货交易错配机制,遏制场外衍生品泛滥势头

在市场本身出在弱不禁风的状态下,股指期货期权自然就成了专门打压股指的专用道具。特别是目前的股指期货期权已经覆盖80%的市值,而我们期货期权实行T+0,现货T+1交易的错配机制,再采取月交割机制,无疑更加放大了这种程度。如果我们不能对当前明显有利于空方力量堆积的交易制度做出彻底改革,等于为恶意做空者开了方便之门。必须改变当前股指期货期权的月交割制度,实施季度交割,为培养市场做多力量奠定基础。

「T+0」是全球资本市场普遍采用的基础制度全球40多个主要市场,凡是具有股指期货期权交易品种的交易所,都施行现货和期货期权市场采取「T+0」同步交易制度。中国股市成了全球唯一的另类,现货实施T+1,期货期权实施T+0。这种人为制造交易制度错配至少是中国股市连续多年陷入3000点苦战的关键原因之一。现在重上3000点竟然成为奢望。

我国沪深交易所自T+0改变为T+1交易机制以来,既没有依靠这个机制抑制过股市的任何一次超跌或暴涨,更没有对市场盛行的投机氛围起到丝毫修正作用。相反, 其效果,无异于变相鼓励机构任意搅乱甚至做空市场。每到交割将近,市场总是弥漫着各种形形色色的虚假利空。根据近五年的期货交割日跟踪,大多数都导致指数下跌,甚至以大跌暴跌为主。

为体现最起码的公平公正,结合推进引进中长线资金入市的战略,改变当前股指期货期权的月交割制度,实施季度交割,并将期货现货交易日完全同步,为培养市场做多力量奠定基础。

第二,坚决遏制「雪球」类场外衍生品泛滥势头

近年来,券商雪球类业务处在失控性发展状态。今年一月下旬以来雪球结构产品集中敲入。作为场外期权衍生品,本质为「自动赎回型障碍期权」,一般为规定的交易商发行,设置有敲入、敲出价格及期限、票息等要素。主流敲入水平线为70%、75%及80%,敲出水平线为100%或略高。合约存续期以1年期、2年期为主,票息一般为15%~20%。

雪球爆仓事件

雪球结构产品设置有挂钩标的和敲入敲出条件,其最终损益取决于挂钩标的表现情况及敲入敲出事件是否发生。目前的雪球产品大多与中证500和中证1000指数挂钩,

自2021年开始,广发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招商证券、中金公司等五家头部券商发力这类重资产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市场交易占占比超过八成以上。国金证券估计,目前雪球结构存续规模合计约3274.6亿元,其中挂钩中证500和中证1000的雪球规模分别为2183.1亿和1091.5亿元。

1月22日,A股市场主要指数全线重挫。中证500、中证1000指数的日跌幅分别达到了4.73%、5.77%,均创下3年多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指数分别收于4780.97点、5000.83点。

信达证券测算,挂钩中证500与中证1000的「雪球」产品集中敲入区间在4800点和5200点以下。据此,两个指数预估的敲入线已全部跌穿。短期带来大量股指期货多头平仓需求,多转空的过程演变为短期的流动性匮乏,导致股指期货急跌。如1月22日,中证500股指期货(IC)、中证1000股指期货(IM)合约大幅走低,IC2409合约和多个IM合约盘中触及跌停。

上证指数三年走势图

我们必须从现实出发,深入思考作为丰富我国衍生品构成的诸多产品,无论是场内还是场外,最终都演绎成了做空利器。对此类产品必须按下暂停键进行整改。

第三,果断对量化交易按下暂停键,进行科学严谨缜密论证再做决定

2023年,私募基金业绩最好的前20名榜单上,除了专注于投资美股市场的GDII基金外,其余都是量化私募霸榜。

明知市场资金抽血过量,做多难做空易,且做空照样盈利,量化必然成为加重市场空头的力量。特别是大量新股破发,高开低走成为事实,期望依靠程序选择操作动机的量化做多,等于是自欺欺人的笑话。而【证券法】和【期货和衍生品法】明确规定中「不以成交为目的,频繁或者大量申报并撤销申报」的交易行为都被命令禁止。这一针对量化交易的法律规定在实际当中被彻底无视。

鉴于量化交易的负面效应持续扩散,为规范其运行,2023年9月1日,证监会指导上海、深圳、北京证券交易所制定发布股票市场程序化交易报告的程序化交易的各项管理制度。但是,量化私募认为,规定的最高申报速率或单日最高申报笔数的监管阈值不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因为市场上目前主流产品都维持在100倍以下。如此看来,所谓的监管等于是变相的鼓励。

必须严格依照【证券法】和【期货和衍生品法】明确规定「不以成交为目的,频繁或者大量申报并撤销申报」的交易行为明令禁止。在经过反复缜密论证比较,并就如何完善相关运行机制做出科学合理公正客观的结论后再做决定。

私募榜单前20名,量化占16席,机器人刷单有这么厉害?.

当前,无论是引进长线资金入市,还是扭转股市在3000点苦苦挣扎的状态,都需要下大决心,彻底关闭量化交易机制。经过反复缜密论证比较,并就如何完善相关运行机制做出科学合理公正客观的结论后再做决定。

第四,摆脱计划经济掣肘,让转融通彻底退出市场融券渠道

转融通之所以饱受诟病,实质就是助长了当前各种五花八门机关算尽的违法减持乱象,也是众多利好被化为无形的推手。作为审批制核准制时期的转融通,非但没有被审视是否需要在注册之下继续存在,反而不断扩大。转融通实施以来的12年,看看中国股市的走势就知道,维稳作用未显,打压作用不小。引起的一系列舆论和市场走势带来的诸多负面效应,已经足够证明必须让转融通退出历史舞台。

按照【证券法】的「证券交易」规定:「依法发行的证券,【公司法】和其他法律对其转让期限有限制性规定的,在限定的期限内不得转让」。【证券法】作为上位法,显然,现在的转融通和这一法律规定明显冲突。下决心让所有的转融通统一归纳在【证券法】最权威的条款「限售股在限定的期限内不得转让」的管辖之下,这是最正确的选择。

二、统筹兼顾综合施策,推出系列配套措施

正如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指出,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是资本市场的毒瘤,甚至有个别企业、中介机构与相关方串通,全流程全要素造假,形成造假「生态链」,影响投资者信心。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需要上市公司、中介机构、投资机构、监管部门等各方归位尽责,风险爆发往往是多个环节失守。这其中,有过度贪婪,有监管真空,有问责不够。同时还要看到,在全球市场高度关联的今天,各种输入性风险交织叠加,有些具有非传统、非经济、非理性特征,这也进一步加大了风险防控难度。

治标更需治本,把推动超级牛市作为拓宽中国经济发展动能空间的关键手段放在综合施策,对症下药,切实培育中国股市的投资价值动能。唯有诚实守信敬业创新的上市公司,才能构建证券市场最为关键的根基。完善的法制、严格的监管执法和健全的投资者保护机制,是提振投资者信心的重要前提。

第一,由央行背书,组织超大规模的国家队大规模入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但是,人民币的急跌说明,强大的外汇储备并没有有效起到稳定币值的作用。当前,要重新审视我国三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在新形势下的战略任务定位,瞄准我国资本市场,眼睛向内,至少建立起1万亿美元的证券市场平准基金,为全体投资者树立信心决心耐心奠定基础。

韩国推出平准基金的效果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中央汇金公司控股参股机构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银河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申万宏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河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国泰君安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即使依据上述控股公司进行资金筹措都能够支撑这一目标的达成。再加上资金实力强劲的央企,自然构成组建平准基金的最大底气。

更重要的是,以央行背书为坚实后盾,必然涌现协同效应。有国家信誉担保,不仅仅是从根本上提升了中小投资者长期持股和积极参与的行动,更会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热情,提高各类中长期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稳定性,真正为营造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奠定基础。

第二,将新老股东共享留存利润作为申请上市的必备条件,根除通过上市实现巨债转移一夜暴富的乱象

如今的注册制的内涵已被严重扭曲,甚至成为中介机构推诿责任的最佳挡箭牌,成为许多带病闯关者大胆押注的动力所在,成为发起人以及高管辞职套现之风愈刮愈烈的导火索。为攫取不义之财,屡屡将高达400多倍市盈率的业绩伪装者推向市场,留给二级市场的只有屡创跌破发行价记录的暴跌走势。甚至一批将全部好处吃光分光拿光后理直气壮地拿着募集资金归还银行巨额贷款的上市计划书注册上市。此等现象正在形成蔓延趋势,而且个个举债数额巨大。

新老股东共享上市前的利润分配,这不是中国证券市场的专利,这是全球资本市场的铁律。如果我们放任这种只是为了上市提款走人的趋势蔓延,等于给竭泽而渔掏空市场行为颁发造富神器的通行证。

在推行注册制之前,我国申请上市的公司,控股股东及其发起人,普遍采取将近三年甚至更多年限的滚存利润作为实现上市后新老股东共享的做法,这也是二级市场乐观其成的诚信之举。

自2019年开启注册制闸门以来,在拟上市公司中,不仅这种诚意几乎绝迹,甚至取而代之的是将所有之前的实现利润及未分配利润作为犒劳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大礼包,即使公司身背巨额银行贷款,也绝不会考虑以此利润归还贷款。更甚者,干脆来一个吃尽拿光利润后,再通过实现上市募集资金优先归还贷款或者收回自己人给公司拆借的高利贷,一夜之间将所有的负债甩给二级市场的投资者。

截至2023年11月初,共有508家拟IPO企业向沪深证券交易所递交招股说明书,其中在IPO前夕突击分红的就多达345家,占比67.91%。超过1亿以上10亿以下的140家企业,10亿元以上的12家企业。最高分红金额高达62亿元。最需要注意的是,其中24家企业都是完成分红后再以募集资金偿还银行贷款补充流动资金。而且有些企业累计分红金额早就超过了还贷和流动资金两项总额。

必须从IPO制度中作出明确界定,上市前特意突击分红靠募集资金偿清所有外债者,不再具备申请上市资格。因为,这类企业上市的套路必然是继续通过一路减持套现,最终将所有的烂摊子丢给市场。

第三,将所有超额募集资金用来筹建投资者保护基金,整治上市公司不务正业乱象

为何注册制引起了如此汹涌的排队浪潮?为何被抽到现场核查者几乎全部撤单?把发行市盈率超过 400多倍的公司毫无遮拦地推向市场,请问其投资价值在哪里?

证监会在 2023年7月25日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新股询价定价机制变化做出的具体规定。新股询价可自主决定直接定价或者询价定价。

直接定价就是允许各板块采取直接定价方式,并约束定价上限。要求发行价对应的市盈率不得超过同行业上市公司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已经或者同时境外发行的,直接定价确定的发行价不得超过发行人境外市场价格。

采用询价方式定价的,应当向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等专业机构投资者询价;在主板上市的,还应当向其他法人和组织、个人投资者询价;主承销商应当向网下投资者提供投资价值研究报告;允许参与询价的网下投资者为其管理的配售对象填报不同拟申购价格不超过3个、价差不超过20%;最高报价剔除比例不超过3%;询价定价信息披露,包括剔除最高报价部分后的网下投资者报价中位数、加权平均数,以及剔除最高报价后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养老金、年金基金、保险资金、合格境外投资者资金报价中位数、加权平均数(「四个值」)等。定价超出前述「四个值」孰低值或者境外市场价格的,定价对应市盈率超过同行业上市公司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的,以及发行人尚未盈利的,在申购前发布投资风险特别公告,无需延迟申购。

但是,注册制全面实施以来,时至今日,竟然没有一家采取直接定价。无法实现高价发行达到超级募集的目的是关键原因。

目前层出不穷超额募集完全成为了举荐机构和券商获得超级巨额好处的通道。必须彻底取消IPO超募规定,所有承销保荐机构不得从超募资金中提取任何承销费用,通过关闭定增利益输送的闸门,彻底杜绝世所罕见的这种超募奇迹。

鉴于当前的询价机制形同虚设,结合当前股市孱弱的生态环境,要特别强调在近年内,IPO环节强制实行证监会提出直接定价方式。如果从制度入手,规定承销举荐机构不得从超募资金中提取任何承销费用,这种世所罕见的超募奇迹自然销声匿迹。

更为重要的是,要组建由高检、证监会、交易所和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基金和国家指定的审计机构共同组成的专职现场核查职能机构,对所有申请上市者一律实行现场核查监管。对已经上市的公司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核查,从根本上杜绝随意改变募集资金投向,将大规模资金砸向银行、信托理财产品和放高利贷等极具风险的理财产品等不务正业乱象得到彻底遏制。

第四,彻底铲除证券欺诈带病闯关的毒瘤,建立中介机构和上市公司责任人的终身问责制度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行业机构内部治理,回归本源,稳健发展,加快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显然,对以公募基金为主的投资机构提出了如何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任。

上市公司业绩考核

一是必须建立中介机构风险赔偿制度。证券承销商、保荐人、会计师、律师等一律实行终身问责制。每个上市公司按照募集资金总量的5%提取;对发起当事人、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按其持股以及薪酬中按比例提取;对券商、保荐人以及会计师和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以及当事人从其获得收入中按比例提取;所有超额募集资金全部纳入保护基金。以此组成上市公司投资者保护基金,以确保如果发生恶性欺诈事件后使投资者得到比较充分的赔付,真正把中小股东受到利益侵害时的维权保障落到实处。

二是切实强化机构「受人之托、代人理财」职能考核。正如证监会在对头部券商和证券基金私募机构座谈会上所讲,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和资本市场发挥价值发现、资源配置和居民财富管理等功能的关键力量,要进一步站稳人民立场、提升专业能力,加快形成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增强大局观和宏观研判能力,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强化逆周期思维,以实际行动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坚持投资者利益至上。切实履行「受人之托、代人理财」职责,关注投资者体验,有效满足多元化投资需求,以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赢得广大投资者信任。要从制度保障机制上作出硬性规定,凡是没有取得正值收益的基金产品,严禁提取任何五花八门的费用。

三是建立惩治投行券商带头助长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的专项法律,坚决刹住赌注式带病闯关的歪风。

在当前,本应起到劝诫纠错的中介机构,反而成了上市公司各关联方协同舞弊违法犯罪的参与者,甚至有的竟然是出谋划策的始作俑者。中介机构背弃诚信铤而走险态势严峻。近年来暴露出来的特大财务造假、违规披露「一条龙」的犯罪行为,证明关联方中的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连最起码的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要求履行职责都成了摆设。如果我们拥有一批诚实守信敬业廉明的中介独当一面,即使上市公司抱有胆大包天的造假冲动,至少铤而走险乱象不会到猖獗程度。

具体要制定券商机构承销举荐项目股价破发惩罚制度,彻底刹住超募资金、带病上市、业绩变脸等趋势的不断扩大。核心是强化对造假的惩治力度。针对上市各个环节和上市后的特大财务造假、违规披露「一条龙」的犯罪行为,专门制定规范约束惩戒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原始股东及发起人、董事会、监事会和核心管理层为侧重的专项法律。

第五,制定实际控制人和大股东减持套现的专项法律

要从制度性变革有效克服当前市场资金不断离场的负面效应。无论是什么公司,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大股东,要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套现,其前提是是否创造了超过或者基本等同于从证券市场通过各种融资方式获得的利润,即要基于创造的价值和从市场筹措的资本价值相匹配这一重要前提。否则,铁公鸡就成了最顶级聪明的投资者。

同时与分红密切挂钩。在减去实际控制人所有链条涉及到的公司股份持股人所获得利润之外,二级市场投资者获得的分红总额与投资者对总体融资贡献之间的比例。如果这些最起码的条件都不具备,减持套现就是典型的纵容连续不断上演上市、减持、增发、清仓减持、跑路的三部曲。

第六,实行特别优惠政策,推动上市公司回购增持公司股份

美国股市实施了42年的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制度,有力证明了这是一项增强投资者信心,推动牛市行情的有力武器。股票回购浪潮,助推美国股指在2021年屡次创下新的历史纪录:标普500指数2021年累计创下67个收盘纪录。道琼斯指数更是在五个月之内23次刷新历史高位,超过2020年全年的创新纪录。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激励举措,全力推进公司直接回购股份。凡回购增持公司股票等值的业务收入部分实行不超过15%的所得税优惠政策,等同的税前利润部分实行超低所得税政策。对回购注销股份的公司,按照注销比例双倍享受15%的所得税优惠政策。

三、中国股市应当成为践行共同富裕国家战略的践行者先行者

践行共同富裕的理念是党和政府的执着追求。党的二十大提出将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满足的程度越高,消费自然就水涨船高。

中国股市必须要成为全民分享改革成果的重要场所。上市公司、投资者、资本制度都是保证这一平台发挥重要作用的根基。只有共同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保证市场运行有效、功能健全、责权平等。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尤其是会议再次提出活跃资本市场,并且与「更好支持扩大内需」相结合。很显然,这是特别强调资本市场对于财产性收入及居民财富效应的重要作用。更直白地说,中国股市就是需要和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极为相配的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

全球主要股市中,我国A股市场长期和中国经济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之间形成举世罕见严重背离。经济晴雨表的作用更是无从谈起。股市暴跌对资金的沉淀、套牢和锁定,加剧了我国金融生态的畸形发展。提高中国股市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回报能力,已成成为全社会刻不容缓的重大责任。

中国股市对整个中国经济影响巨大。上市公司就是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盘,上市公司对国民经济的代表性和引领性显得至关重要,应当成为资本市场投资价值的源泉。我国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与GDP之比近60%,实体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占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比重提高至50%左右。振兴中国股市,是彻底扭转中国股市与中国经济严重背离的迫切要求,是提振全民消费克服内需不足的必然要求。

我对【证券时报】最近关于呼吁有效抑制跨境ETF爆炒现象。但是,我们还需要扪心自问,跨境ETF为何被爆炒?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理由很简单,产品体现了最起码的所有参与者机会均等。

据统计,截至目前,在全市场共900只ETF产品中,共有173只产品可以进行日内T+0交易,高溢价的日经ETF,以及美国50ETF,都是T+0产品,T+0交易机制极容易产生投机爆炒。爆炒不爆炒投资者的收益说了算剥夺了中小投资者参与就算是成功的抑制了风险。谁都知道这些产品溢价程度到了畸形状态,为何抑制不住疯狂参与。因为在博傻中存在着一个平等公正的交易机制,无论是大鳄还是小散,都是T+0交易。

这等于告诉我们,我们交易制度出偏的严峻态势。宁可火中取栗,也不再相信我们自己设计的一大堆看不明道不清的制度设计缺陷,而护犊子的一次次声明狡辩偏袒,不仅没有起到释疑解惑的目的,相反,一次次都在加深投资者的焦虑程度。

新的一年,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提升中国股市的投资价值,建立健全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大环节,坚决果断革除当前严重制约中国股市生态正常发展的缺陷,从根本上着力于构建中国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两者之间双赢格局,保证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有效契合,切实形成创造财富提升价值的动能、不断增强全民分享改革成果获取财产性收入的效能,真正让中国股市具备为千万个家庭借助这一平台实现财富增值的运行机制和投资环境。

只要我们实事求是认知资本市场内涵,树立正确的投资融资理念,纠正曲解甚至扭曲其内在逻辑要求的失当举措,中国股市一定能够迎来久违了的牛市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