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漫长的历史中,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曾在同一个国家中共同生活,即便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俄乌两国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然而,自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之后,俄乌两国反目成仇,以致十年后彻底决裂,兵戎相见。若从乌克兰人的视角溯源这份仇恨的源头,很可能是2014年8月发生在乌东地区的 伊洛韦斯克 之战……
人们很容易忽略,现在正打得难解难分的俄乌战争,并非始自2022年2月24日,而是早在2014年就打响了,到现在恰好十年。
但在俄军十路突进,大举攻入乌克兰之前,并没有太多世人真正关注顿巴斯的战火。在当时几乎没有人能想到,现在全世界竟然都已经因为十年前那点星星之火而在谈论第三次世界大战了。
■ 2022年,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为大家讲解俄罗斯十路大军突入乌克兰的战争计划。
在这十年里,究竟经历过什么样的背叛、欺骗、屈辱和痛苦,恐怕只有乌克兰人自己心里最清楚。而俄罗斯的所作所为,逐渐把越来越多的乌克兰人都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从而在2022年2月24日之后再不退缩,而是坚决拿起武器与俄军展开殊死拼杀,这恐怕也是俄国人所始料未及的事情。
发生于十年前的乌东小城伊洛韦斯克之战,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战例。在这场战斗中,按照双方商定的「人道主义」走廊撤退的乌军,遭到俄军和顿涅茨克分离武装的突然袭击,惨遭屠戮,数百人战死,伤亡上千,最终只有少量部队突围成功。
■ 2014年8月29日的伊洛韦斯克之战示意图。
这场战斗已经成为乌克兰一代人心中的深刻疮疤,也成为众多乌克兰人决心与俄罗斯分道扬镳的起点。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个事件,但对于具体的实战过程不甚明了,今天铲史官就来讲述一下这段往事。
俄国出兵,乌军被围
事情要从2014年2月说起。俄罗斯在这个时间点上出动未标记身份的武装力量进占克里米亚半岛,并迅速组织「公投」将其吞并。
■ 2014年初夺取克里米亚半岛的 「 小绿人 」 部队。
2014年4月,亲俄的乌东分离主义分子占领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的政府机关,宣布成立「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他们得到了俄罗斯的大力支持。可以想像,这种分离活动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无法容忍的。乌克兰政府与乌东分离主义势力的冲突迅速升级为一场战争。
从2014年7月11日开始,顿涅茨克州与俄罗斯接壤的边境地带遭到来自俄国方向的炮击,显示出俄罗斯可能对乌东进行军事干涉的迹象。7月17日,马航MH17航班在顿涅茨克市以东约40千米的赫拉博韦村附近被地空导弹击中而坠毁,机上298人全部遇难。
■ 2014年7月17日,马航MH17航班坠毁前 的 航线示意图。蓝色线条为MH17航班航线,棕色线条为新加坡航空SQ351航班航线。
乌克兰总指挥部将顿州顿涅茨克市以东至俄乌边境这片地区划分为D区,任命彼得罗·利特温为该地区指挥官,下辖第30机械化旅的两个营,第25和第95空突旅各一个营,第51机械化旅、第28机械化旅各一个连等正规军,以及由志愿者组成的「外喀尔巴阡」营。
■ 2014年7月16日乌克兰东部靠近俄罗斯边境的所谓 「 D 」 区局势示意图 , 粉色代表分离武装控制区,蓝色代表乌克兰控制区。
乌军的作战计划是切断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分离武装之间的交通线和补给线。但乌军在MH17航班坠毁地点附近的行动,可能是导致后来俄罗斯跨过边境出兵的原因之一。
2014年8月7日,乌军首次尝试进攻紧邻顿涅茨克市东南方向,相距约30千米的伊洛韦斯克市。随后几天,由于顿涅茨克分离武装的顽强抵抗,乌军攻势受阻。
■ 伊洛韦斯克市内的顿涅茨克分离武装 「 摩托罗拉 」 师 的 士兵在居民楼附近准备战斗。
8月18日白天,乌军再次试图进攻伊洛韦斯克市未果,但乌军顿巴斯营在夜间顺利攻入该市,占领了市政府大楼。此后,包括顿巴斯营、第聂伯罗旅和亚速营在内的乌军开始清理城市中的分离武装,到第二天已经控制了大约50%的城区。当天,亚速营和隶属于乌克兰内卫部队的「特种民兵巡逻营」,分别被派往马里乌波尔和卡尔米乌斯克,增援那里的守备部队。
然而,分离武装在8月20日进行了反攻,留守伊洛韦斯克市的乌军与分离武装在整个城市范围内展开激烈的巷战,顿巴斯营向乌军总指挥部请求增援,但直到8月21日,乌军的增援部队仍未抵达。
■ 伊洛韦斯克市内的顿涅茨克分离武装 「 摩托罗拉师 」的 士兵和他们的BTR-80 装甲运兵车 ,正在向乌军亚速营和顿巴斯营发起进攻。
8月24日中午时分,乌军第51机械化旅的一个反坦克小组在伊洛韦斯克市东南方向的库捷伊尼科韦定居点附近发现一支乘坐BMD伞兵战车的敌军小队,并击毁两辆BMD伞兵战车,大约10名敌军士兵躲入附近的树林之中,直到下午5时左右才被第51机械化旅的侦察分队俘获。经过审讯发现这些士兵隶属于俄军第331空降团,这是乌军首次在乌东地区发现俄罗斯正规军参战。
■ 2014年8月23日,伊洛韦斯克市周边的战略形势示意图。蓝色为乌军单位,红色为分离武装势力。
在随后的几天内,这里的俄军数量迅速增长。8月26日,乌军第51机械化旅的反坦克小队,在连接伊洛韦斯克市和库捷伊尼科韦定居点的T0507公路沿线多村附近,对俄军第8山地旅和第31空突旅组成的混合部队进行阻击,但无法阻止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的俄军对伊洛韦斯克市完成合围。
■ 俄罗斯出兵后迅速完成对乌东小城伊洛韦斯克市乌军的包围圈。
在俄军突然出兵完成对伊洛韦斯克市的包围圈之后,据估计被围困在市内的乌军人数大约有1200~1600人左右,而围困伊洛韦斯克市的俄军及分离武装总人数约为4000人上下,大概是被围困乌军的三倍。
围城俄军及分离武装随后开始对市内的乌军进行炮击,并给他们造成重大伤亡。
解围不成,惨遭屠戮
乌克兰总指挥部试图解救被围困在伊洛韦斯克市的乌军。
8月24日,在发现俄军已经出兵并且有包围伊洛韦斯克市的迹象之后,乌克兰总指挥部命令附近的第92机械化旅组织近300名士兵,包括4辆坦克、3辆自行火炮和10多辆步兵战车,前往伊洛韦斯克市解围。他们原计划与另外一支约90人的乌军部队会合,然后突破俄军的包围圈。
■ 2014年8月,在伊洛韦斯克市附近作战的乌军部队。
第92机械化旅的援军于8月27日抵达伊洛韦斯克市以南约30千米的卡尔米乌斯克,晚上就遭到俄军的猛烈炮击,第二天清晨被俄军彻底击溃,损失了大部分战斗车辆。原计划与他们会合的另外一支乌军援军,也在8月28日上午被俄军在附近地点击退。
眼见解围不成,乌克兰方面只得与俄罗斯和分离武装进行谈判。俄罗斯总统普京在8月29日凌晨表示,可以为「被围困的乌克兰士兵建立人道主义走廊」,允许被困士兵离开伊洛韦斯克市。
■ 2014年8月10日,正在伊洛韦斯克市附近准备与顿涅茨克分离武装作战的乌军官兵。
「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首脑扎哈尔琴科随即表示,他已同意开放人道主义走廊,但要求被围困的乌军放下武器。由于乌克兰方面并不接受所谓「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因此乌军没有理会分离武装的这个要求,而是从8月29日清晨6时开始,以60台车辆组成纵队从伊洛韦斯克市向南撤离。
当天上午8时左右,撤退的乌军到达多村并重新编组为南北两个纵队,北纵队由第17坦克旅和第51机械化旅的部分单位以及警察部队组成,人数大约为1000人,包括4辆坦克和多辆步兵战车。南纵队由第93机械化旅和顿巴斯营的部队组成,人数大约为600人,包括2辆坦克和几辆步兵战车。
■ 乌军从伊洛韦斯克市撤离路线示意图 , 在中途分为两个纵队各自撤退。
事情发展到此似乎显得一切顺利,没有任何异常。然而,如果你不懂「协议就是用来撕毁的」这句话,你就不懂得俄罗斯人。
乌军北纵队从多村出发之后沿着所谓的「人道主义走廊」向南行进了大约10千米,此时是8月29日上午10时左右,他们突然被俄军第21摩步旅、第1065炮兵团和分离武装的部队团团包围。
■ 2014年8月10日在伊洛韦斯克市附近作战的乌军士兵。
俄军以坦克、D-30榴弹炮、迫击炮和重机枪等火力向乌军北纵队猛烈开火,将其从中间截断,一分为二。乌军北纵队的前半部分由4辆坦克开路拼死冲向新卡捷琳夫卡村,后半部分则被俄军围歼。
在第17坦克旅的4辆坦克带领下勉强冲到新卡捷琳夫卡村的乌军残余部队,又被埋伏在村内的俄军坦克和步兵战车阻击,乌军仅剩的坦克和步战车均被俄军摧毁,最后只有42名乌军士兵九死一生冲出重围,回到己方阵地。
■ 这张照片来自乌军士兵谢尔盖 · 什卡里夫斯基的存档文件,他在伊洛韦斯克之战中阵亡。
乌军北纵队这边被攻击之后,南纵队约有300名乌军士兵见势不妙迅速占据了附近的切尔沃诺西尔斯克村,将原来驻守在村里的俄军第6坦克旅和第31空突旅的小股兵力击溃,然后依托村庄与俄军对峙。
8月30日,乌军与围困在村外的俄军联系,同意在红十字会的监督下交出武器撤离,并释放被他们在村中俘虏的俄军战俘。
■ 在伊洛韦斯克之战中被俄军摧毁的乌军装备。
到8月31日,劫后余生的残余乌军基本上都回到了己方阵地。俄军和分离武装重新占领了伊洛韦斯克市,市内的零星战斗直到9月2日才完全停息。
切肤之痛,发人深省
乌军在伊洛韦斯克之战中所遭受的屠杀震惊了乌克兰全国,这一事件严重暴露出当时乌克兰政界和军界的混乱不堪。
乌克兰总检察长办公室于2014年9月4日开始对乌军在伊洛韦斯克市的惨重失败展开刑事调查,时任国防部长瓦列里·赫列特于10月14日被迫辞职。
■ 2014年时 担 任乌克兰国防部长 的 瓦列里 · 赫列特。
从军事上来看,乌军在所谓「D」区的行动缺乏整体规划和协调配合,兵力部署杂乱无章,特别是在俄军出兵征兆已经非常明显的情况下,仍然对俄罗斯方面可能的军事介入缺乏警惕性和必要的准备。
与展开固守的部队不同,收拢后处于行军状态的纵队是军队自卫能力最薄弱、最容易受到攻击的时刻。此战俄军和分离武装固然存在「背信弃义」之举,然而类似事件在军事史上并非罕见,乌军如何能够在没有第三方担保和监督的情况下轻信对方的承诺呢?
■ 图中右侧的乌军指挥官丹尼斯 · 托米洛维奇在从伊洛韦斯克市撤离过程中阵亡。
了解了伊洛韦斯克之战,你可能更加理解为何亚速营在马里乌波尔钢铁厂被重重围困,成为不可能等来外援的孤军,却依然死战不降,也不理会俄军提出的「人道主义」撤离建议。直到乌克兰政府请土耳其出面做保,并且乌军总参谋部下令他们投降之后,才最终走出地下工事。
经过多年鏖战,他们实在是太了解俄国人了。
后话
在伊洛韦斯克战斗发生之后不久,乌克兰、俄罗斯和欧安组织于2014年9月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签署了双方停火的第一份【明斯克协议】,然而并没有人遵守这份协议,它成了一纸空文。
在伊洛韦斯克之战中,在乌军顿巴斯营中作战的美国人马克·帕斯拉斯基,成为在广义的俄乌战争中第一位阵亡的美国战士。
自2019年起,乌克兰将伊洛韦斯克之战中乌军惨遭屠戮的8月29日定为乌克兰卫士纪念日,以示永远不忘惨痛教训。
■ 伊洛韦斯克之战乌军幸存者罗曼 · 日年科 正 在追思此战中阵亡的乌军 将 士。
据报道,曾经在伊洛韦斯克之战中指挥俄军近卫第247空突团屠杀撤退乌军的团长德米特里·利斯基,于2023年3月26日在俄乌战场上阵亡。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十年前后,俄乌巨变常常令人生出「不知今夕何夕」之感,乌军再也不是原来那支乌军,俄军也已经不是当年那支俄军。
■ 这面来自伊洛韦 斯克战场的残破军旗属于第93机械化旅 ,如今已经成为那场悲剧的象征。
作者有话说:放眼现在的简体中文网络,各种粗制滥造的内容比比皆是,特别是在军事这块,简直就是重灾区,想看到一点真实和优秀的原创内容实在是难,所剩不多的一些作者也都是苦苦支撑。眼看那些满口胡言之辈却流量打赏兼得,心中不平却仍不愿放弃。笔者追求的是所创作的每一篇文章都对得起读者,也对得起自己,如果您觉得这话不假,请多多支持,让我们觉得自己不孤单。一路上有你们陪伴,真好!
#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