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推荐

酱油为什么是烹饪的秘密武器?选对酱油,让你的菜肴更美味

2024-03-28推荐

每次晒妈妈做的饭,就被众多知友羡慕着。实际上不仅我妈做菜好吃,男友家做饭也好吃。

我是浙江人,他是东北人,一南一北两个家庭做饭都好吃,南北美食齐聚,我们俩是有口福的。

在平时,我们俩饮食也会有些差异,做菜也会有不同的习惯,尤其是调味方面。拿酱油来说,家里就有六七种不同的酱油,那可是我们烹饪的「秘密武器」。厨艺比不上父母辈,就只能从其他层面抄小路追赶了。

我甚至为它们买了好多漂亮的酱油碟!

说到酱油,我突然想起「五味」。

朋友们,你们知道「五味」是哪「五味」吗?

是不是和我一样,以为是「酸甜苦辣咸」呢?

其实不是。

我也是看央视纪录片【中国酿造】才被科普到,味蕾能感知到的第五种味道不是「辣」,而是「鲜」。

在生活中,「鲜」的食物最常规的是鱼、虾、蘑菇,古代人民一直探索提炼和保存「鲜」的载体,直到遇到了物美价廉的灵魂伴侣大豆,酿造出酱油,才从此闯出鲜味一片天。

不同的酱油,让我们日常爱吃的家常菜有了不同的灵魂。

比如,男友用红烧酱油做拿手菜「红烧排骨」,用味极鲜做凉拌菜或者蘸饺子吃,用海鲜酱油做捞汁小海鲜。

而我喜欢用蚝油做「蚝油生菜」,用老抽做酱油炒饭,用生抽炒菜。但这么多不同种类的酱油,基本原料主要都是黄豆。

从酱油的起源来看,酱油脱胎于酱。

而酱在我国食品史上出现极早,春秋时期就有肉酱,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不得其酱不食」。早期的酱是由酒、肉和盐制成的,叫作「醢(hǎi)」,在周朝,酱是帝王和贵族才能享用到的珍馐。

这种肉酱后来流入民间之后,逐渐就有了平替,毕竟肉贵,于是就有了「豆酱」,要不说还得是咱们劳动人民的智慧呢。

在西汉时期,史游的【急就篇】中就有「芜荑盐豉醯(xī)酢(cù)酱」,唐朝颜式作注:「酱,以豆合面而为之也」,这可能是酿造豆酱的最早记载。

到了东汉,崔实在【四民月令】里提到了「以碎豆作未都」、「鱼酱、肉酱、清酱」。「未都」就是「酱」,「清酱」就是酱油。

而「酱油」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宋朝。林洪在【山家清供】中写的「用姜丝、酱油、滴醋拌食」,酱油在当时已经是流行调味品了,被称为「八珍主人」。

后来在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中,「豆油法」完整记录了古代酱油的制法过程。

从史料记载来看,我国酱油生产的传统工艺,一直是用大豆为原料酿造的,主要为黄豆。只有在20世纪50年代,为了节约粮食,才改用豆粕(脱脂大豆)代替大豆生产酱油。

豆粕是大豆先经适当加热,再经轧坯机压扁,然后加入有机溶剂萃取,提取油脂后的大豆残粕,如今主要用于饲料为主。

出于好奇,我还买来看了看,豆粕看起来就像是碾碎的黄豆碎渣,卖家说鸡鸭鹅猪马牛羊兔都能喂,拿来钓鱼也行。

用豆粕酿造的酱油,和用完整黄豆酿造的酱油,确实没得比。咱们就肉眼看,原料就有很大差距,还会影响营养成分和风味。

所以说,好黄豆才能酿造好酱油。

酱油中的含氮成分(氨基酸、肽等)主要来自黄豆,这些含氮物质基本都是蛋白质。一般来说,蛋白质含量越高,酱油品质越好。

黄豆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达40%,制曲过程中通过米曲霉将黄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和小分子肽,氨基酸中的谷氨酸和小分子肽具有一定鲜味,是我们味蕾上能感知到「鲜味」的来源。

黄豆中还有20%含量的油脂,黄豆油脂分解会产生高级脂肪酸酯,这些酯类成分使酱油具有浓厚的味道,而豆粕生产出的酱油就没有这些风味。

酿造酱油的过程中,脂肪酶水解油脂会生成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与醇类化合物形成的功能性油脂,有防止血管中胆固醇沉淀的效果。我们平时做菜加酱油,不仅可以调味提鲜,还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酱油紧俏的曾经,我们需要便宜的酱油(豆粕酱油);酱油富裕的现在,我们追求健康美味的酱油(天然原粒黄豆酿造酱油)。

我没见过酱油的生产过程,但见过酱的诞生。

奶奶经常用黄豆做酱和豆腐,上初中的时候,每周都会给我带一瓶酱去学校,如果食堂没有喜欢的菜,我就可以用酱配饭吃。

不管是做酱还是酱油,首先要筛选优质的好黄豆。奶奶喜欢用东北黄豆,她觉得本地黄豆皮厚且不饱满,每次都要挑拣半天费眼睛。豆皮、死豆、碎豆等虽然蛋白质也高,但这些不完善的颗粒会影响品质和后续的发酵效率,所以都得尽量挑出来。

如果说原料是食物的灵魂,那黄豆就是酱油的灵魂。

说到东北黄豆,我去年春天在黑龙江看到黑土地的时候,就觉得很新奇,以前确实没见过。东北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年产量占全国近50%,当地有大型农场,采用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坐高铁往外看有时候都能看到一些农机。

东北的土壤肥沃、气温适宜大豆生长,一年一季的耕种方式让土壤有长时间的休养期。而且还是国内保护的主要非转基因产区,产区重工业少,土地零污染,种植出的黄豆自然皮薄色黄、颗粒圆润饱满、光泽好,品质更高。

所以大家在选择酱油的时候,可以优先选择原粒黄豆酿造的酱油,毕竟是纯天然产物,未经化学加工,食用更安全。

每次搬家,我都会买一批新的调味品,一方面担心旧的会漏洒,另一方面就是开封久了统一换新也没多少钱。

去超市采购的时候,每次盐和糖都是随便挑一包,但我们会买各种酱油,基本就都买海天。

毕竟在货架上稳稳占据大片江山,牌子大品种又多,以及一直用同品牌的调味料,做菜时候更习惯用量,不容易出错。

据我了解,海天酱油一直用的就是东北肥沃黑土地产的原粒黄豆,而且筛选检测非常严格。

一颗东北黄豆,要成为「海天豆」,得经过感官、非转基因、粗蛋白、水分、颗粒度等203道严格的检测工序筛选,才能拥有自己的「身份证」,这流程可比选秀还要细致。

海天对黄豆检测标准有很多是高于国标的,例如颗粒度检测,是国标中没有的。

死豆率也是他们独有的标准,死豆无法泡不开,对发酵会有很大影响。

同时也会影响大豆蛋白质转化,而在酱油生产中,蛋白质是衡量产品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蛋白质越高转化为氨基酸的量越高,酱油就越鲜美。

酱油在我们日常各式菜品调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赋味,让食物拥有一些鲜、咸味以及一点点甜味。可以增色,让食物变成酱红色,利用其成分里的糖、氨基酸等物质在烹饪过程中发生美拉德反应,使食物颜色变深。可以增香,赋予食物特殊香气,还可以除异解腻。

那么,我们要如何挑选一瓶好酱油呢?

我大致总结了下,供大家参考。

首先,咱们拿到一瓶酱油,先去看标签。

加工工艺: 选酿造酱油。

发酵工艺: 选高盐稀态发酵,发酵时间长,风味好,香气更浓。

质量等级: 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氨基酸态氮含量: 越高越好,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酱油越鲜美。

配料表: 原料为黄豆的风味更好。

瓶底: 瓶底沉积物越少越好。

都学会了吗,快去看看家里的酱油是不是好酱油吧。也可以码住,下次就知道怎么选购一瓶好酱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