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推荐

电影【抓娃娃】观后感

2024-07-14推荐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电影以幽默的方式戳中社会生活中最真实的痛点和真相!

值得注意的细节是电影的名字,取自「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电影的英文名是successor,说明这种教育其实是完全功利的。

马成钢的教育观念代表了时下社会的一个主流观点——吃苦,读书改变命运,「成功的路已经铺好了,走上去就是顶峰 」。

然而电影里走到高考终点的马继业并不快乐。

但是电影也并没有否定马成刚的观念,毕竟马继业在发现真相的内心独白中说,是爸爸教会他冷静下来思考,同时高考也是唯一一个绝对公平不受权力操控的机会,使马继业借此从长辈的「计划」中走了出来;以及马继业喜欢跑步,而在电影中教练也指出想要成为为国争光的运动员一定要能吃苦。

电影也并没有单向批判马成钢为代表的长辈,马成钢在电影中对马继业所说的——「你以为是我们操控了你的人生吗,***控着我们的人生」,所以,将目光聚焦到马成钢上,他的观念来自哪里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挂在墙上的马继业的书法作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以及马成钢拿的书【华尔街之狼】……可见马成钢本身也活在焦虑之中,焦虑意味着远忧,意味着难以享受当下的快乐,这一点在电影中也有特写指出——马成钢送儿子上考场时满头的白发。

电影讲述的是富豪培养继承人的故事,直接指向的是当下的教育状况,在「抓娃娃」的教育观念下,家长、孩子甚至老师都不快乐 ,关于老师的教育,这一点电影中也有暗示,比如老师开场自己说公开课不是排练却依然不得已为了升教导主任而上排练好的公开课,比如马继业怀疑世界是有意识的时候,老师面对马继业时,在他身后办公室的墙上就是「欣赏和宽容学生」,以及「诲人不倦」,然而老师只是也只能让马继业背诵抄写唯物主义。

电影直接指向的是教育,根本上展示的是当下的一个主流社会观念,这个观念的形成极具本土特色和承继性,上可追溯至封建时期的传统孝道和科举等等,近可至马成钢经历的改革开放时期、全面小康脱贫时期等等。

电影中的一个配角在最后也可以成为主角——马成钢的大儿子,「被玩坏了的大号」——不吃苦、没有「培养」的大儿子,然而最后他也登上了他的雪山「顶峰」,这是否提醒我们, 人之为人的意志力和生命的韧性并不需要极端的「抓娃娃」教育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