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头条 > 旅游

组图:古村觅乡愁—— 咸安古村落掠影

2024-06-30旅游

青砖灰瓦,飞檐翘角,群山围合,奔泻泉流。仲夏时节,漫步在「中国传统古村落」咸安区高桥镇白岩泉村,古老的村落宁静而祥和。

是日阳光正好,一幢幢古民居点缀在茂林修竹间。村中央,躺着一口碧绿池塘。

随机走进一间院落,天井客堂宽敞明亮,马头墙、青石板、木头抬梁、云纹雕饰,细节之处尽显古风雅韵。

目之所及,小溪自北向南穿村而过,石桥横跨其上;近有村妇在家门前洗衣,远有农夫肩扛伐木缓缓归来。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就此勾勒。

村干部自豪地介绍,据村中石碑记载,白岩泉村25组山里饶的历史可追溯至清顺治年间(公元1650年)。在岁月的长河中流淌近400年,40余栋古民居至今保存完好。

到白岩泉村,不得不饮白岩泉。于是告别村湾,上山踏上寻泉之旅。

走过几级石阶,随凉风来到一幽深洞口,清泉石上流的美景闯入眼帘。手捧泉水直饮,清醇甘洌,暑气瞬间消散,恍惚间有世外桃源的错觉。

古村孕育了文化,承载着乡愁。每一个古村落,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韵味。

一条河流,宛如玉带,山环水绕,古民居根据地形,依山而筑,布局合理,疏密有序,错落有致。我们辗转来到马桥镇垅口村垅口冯,穿过新建的状元桥,映入眼帘的是几栋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古民居始建于明成化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此地据传,冯氏村民属连中「三元」的北宋副宰相冯京后裔,明朝中期迁徙于此。高考前夕,许多家长带孩子来此游「状元村」,期盼讨个好彩头。

许是时光厚爱,古村里一切都慢。偶遇一名拄拐老翁悠闲散步,虽步伐缓慢,但面有红晕,气色极佳。言谈间,得知他已年过九旬,仍会锄地耕作,更觉惊讶不已。

桂花镇刘家桥村对于咸宁本地人来说再熟悉不过。此村规模虽不大,但历史却很悠久。古民居始建于明成化九年,是汉高祖刘邦同父异母的小弟楚元王刘交后裔刘元牙始建。此外,刘家桥还是历史上远近闻名的书香门户,素有「墨庄世第」之称。

一进村,瓦檐、天井、石阶、廊桥…….古韵盎然,散落在刘家桥村的角落。白泉河岸边,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拍照。

村庄房屋大多为两层建筑,从外观看,门庭严谨,高墙耸立。屋内一进几层,堂屋高大,雕梁画栋。房房相连,廊道相通,楼道深巷迂回曲折,可谓是「行至幽厢疑抵壁,推门又见一重庭」。俯视屋顶,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为了保存好传统古建筑,更好地传播本地文化,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咸安区政府和桂花镇向省文化部门争取到200余万元的专项修缮资金,对刘家桥风雨桥、上新屋、彭城世家三处古民居、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

同时,为了提高村民的收入,大力发展特色农家乐,引得游客如织。如今每逢节假日,游客要来这里吃上一餐,都得提前预订。

乡村振兴改变了一个村,也改变了一群人。乡愁、乡情、乡恋的纽带串起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不少空心古村正在从「沉寂」走向「复苏」……

新闻链接:

咸安区现存具有研究、观赏、保护开发价值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沈鸿宾故居、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北伐汀泗桥战役遗址、孙郭胡城址),占全市50%;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个,其中咸安古桥8座;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97处;全区登记在册不可移动文物点568处。2013年至今,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