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中國古代建築中的書法原理,你發現了嗎?

2024-01-05國風

在中國古代傳統建築中,時常能夠看到書法的身影,如牌匾、楹聯,它們與建築主體相互映襯,賦予建築一份獨特的文人氣質和意境。除了布景陳設上的關聯,書法與古代傳統建築之間還有著更為深層的聯系,二者在空間構造和結構原理上十分相似,異曲同工。從總體上看,書法與古代傳統建築一樣註重結構:書法透過布白排疊、交錯穿插等方式進行空間建構,建築運用榫卯咬合、基柱墻梁等方法搭建整體空間。按照這一思路,更為具象化的古代傳統建築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和學習較為抽象的書法藝術。

現存放於雲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學爨碑亭內的【爨寶子碑】刻於東晉太亨四年(405),是一件「樸厚古茂,奇姿百出」(康有為語)的精品佳作,書體處於隸書向楷書轉變階段。【爨寶子碑】中有著豐富的字形、字型結構,從古代傳統建築的視角看單字和全篇的空間構成,有台基式、亭台式、架構式、累疊式、咬合式等幾種方式。

爨碑亭外觀

台基式

【爨寶子碑】中一些字的連線承載方式與台基式建築的承接方式十分類似。如「寶子」二字的連線方式,「寶」字下部「貝」的兩點與「子」字上半部倒三角空間形成的台基平面承接、架構起兩個字,使兩個字在視覺上合為一體。又如「金石」二字,雖然也是台基式的連線方法,但它們根據各自不同的漢字條件,以不一樣的形式彼此呼應,「石」字最上方的橫畫形成的台面與「金」字最下方的橫畫形成的平面,這兩個「台基」相互對應、連為一體,支撐「金」字中間的豎畫(可以看作是建築中的頂梁柱)與撇畫、捺畫共同搭建出類似屋頂的空間。

【爨寶子碑】中台基式結構的例字

天壇的石基為台基式承接

亭台式

「亨四」二字好似中式建築中的亭台,「四」字作為「亨」字的台基,二字建構起類似亭子的形態空間,彼此的間隔雖然看起來較大,但依靠亭台式的連線組合關系,仍帶給人們一種連貫、一體的感受。「戎晉」二字以其獨特的文字結構,形象地呈現出類似古代傳統建築中多層樓閣的形態和結構,各部份構件自下而上有著極為嚴密的秩序,橫畫的排列也充滿著節奏和變化。

【爨寶子碑】中亭台式結構的例字

浙江省諸暨市沈香湖中亭的亭台式結構

「晉」字下部像是地面台基,「日」字搭建出了樓閣的第一層空間。「晉」字中間的長橫兩端向上飛出,就像是建築中的飛檐造型,中間的兩個小「口」,就像是在樓閣第二層開啟的兩扇窗戶,最上方的短橫是這一樓閣的第三層,同樣以獨特的用筆讓橫畫的兩端向上飛翹,與中間長橫的飛檐造型交相呼應。「戎」字就像樓閣的屋頂。

【爨寶子碑】中樓閣式結構的例字

山西省萬榮縣後土祠秋風樓的樓閣結構

架構式

架構式的空間布局在三個連續字的布局中較為常見。如「子字寶」三字,「字寶」二字上部的點和「子字」二字下部的鉤形成一種貫穿上下的支撐力,如同建築中的柱子一般,將「子字寶」三字貫通為一體,氣脈連貫,發揮出架構中支撐點的作用,增加了三個字整體上的穩定性。「年歲在」三字的架構感更為明顯。「年」字中間的長豎與「歲」字上部「山」字中間的豎畫相接,「歲」字下部的豎畫對準「在」字撇畫的頭部,以此實作受力承接。與「子字寶」三字不同的是,「歲」「在」二字在大小比例上進行了大膽的變化,把「在」字縮小,尺寸剛好與「歲」字下半部形成的空白空間嵌合,這樣從整體上看二字就更加融合,也更加穩定。

【爨寶子碑】中架構式結構的例字

「不崩亨」三字傳遞出的穩定感同樣源於架構組合,雖然「崩」字下部斜向的形態讓整個字處於不穩定的態勢,但透過「崩」字上部「山」字中間的豎畫和「不」字豎畫之間的連線,以及最下方的豎鉤與「亨」字最上方的點畫之間的著力相接,三個字頓時有了依托,視覺上變得穩定。

「響束帛」三字間也是如此。「帛」字下部三個豎畫以及「束」字中間的豎畫共同支撐起整個字組的脊柱架構。「束」字為了承受上方龐大體量的「響」字,突出對中間豎畫的安排。「帛」字在下方,承受的力最大,因此書寫者將「帛」字下部的「巾」寫成三個並列等長的豎畫,相當於把承受重力的柱子從一根變成了三根,整體上更加穩定。

【爨寶子碑】中架構式結構的例字

與「響束帛」三字相似,「翔矯翮」三字同樣是透過豎畫來進行支撐和承接架構的,但支撐的方式更加明顯。「翔」字的三個豎畫在「矯」字的上部形成了三個平面並從中找到了承載點,「矯」字下部的豎畫與「翮」字上部三個小短橫形成相互的支撐。在這裏我們發現,「矯翮」二字利用本身字形左右結構的特點將各自左右部件的大小進行調整,制造出參差、錯位的視覺效果,從結構上又能滿足字與字之間的嵌合,如同建築中的榫卯結構,整體形態穩固。

【爨寶子碑】中架構式結構的例字

唐代佛光寺大雄寶殿古建築架構示意

「響周遵」三字的連線方式更加富有創意,透過「響」字下部的豎畫與「周」字的兩個豎畫、「遵」字上部的兩個點畫進行柱式銜接,架構穩定。書寫者有意將中間的「周」字縮小,讓支撐的銜接點看上去更加連貫。

累疊式

累疊式和台基式的連線方式有相似之處,但又有所不同。累疊式強調的是下一字對上一字的承載,累疊就像堆壘一座山、一堵墻。書法章法空間建構也遵循這樣的原理,位於下方的字不管是寬度還是承受力,都需要接得住上方累疊的字。具體來說,累疊也分為多種情況。有的是實在的筆畫對應累疊的字,如「通曠」「質長」「自天」「鳴鸞」,這四組字中的累疊方式主要是靠上方字的橫畫或橫向的點畫實作的,這些實在的筆畫形成了一定的平面,承托起字與字之間的力量。有的累疊則是單字中某個部件的寬度營造出的隱形的空間累疊。

【爨寶子碑】中累疊式結構的例字

「雲楊」二字利用「雲」字下部筆畫的寬度形成了一個隱形的平面,與「楊」字上部「木」字旁的豎畫、「易」部上方的橫畫形成的隱形平面之間是累疊關系。在這組字中,下方平面的寬度可以承載上一平面的寬度,這兩個字以這樣的方式實作了結構上的累疊。

【爨寶子碑】中累疊式結構的例字

「素感」二字的累疊方式更加意味深長,下方的「感」字看上去十分寬大,為了更好地讓瘦長的「素」字累疊在上面,書寫者故意將「感」字上部收緊、縮窄,形成平面空間。這樣的布局方式極富想象力,在出人意料的同時使「素感」二字在視覺上成為一個整體。

山西應縣木塔是一種累疊式建築

咬合式

咬合式對應古代傳統建築中一種重要的結構——榫卯結構。榫卯,是傳統木工結構的一種接合方式,是榫頭與卯眼的合稱。在榫卯結構中,凸出部份叫榫,凹進部份叫卯,當榫與卯相扣,便可達到若合一契、渾然一體的效果。榫卯的咬合方式符合「一陰一陽謂之道」的哲學思想。書法中章法空間構成的咬合式處理方式,也與這一哲學思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山西呂梁安國寺的榫卯結構

如「集於」二字,「集」字下部的豎畫和「於」字左右部件間留出的空間形成了咬合關系,也就是榫卯連線關系。又如「有常」二字中,「有」字下部留出的空間與「常」字上方的短豎形成上下卯榫咬合,仿佛若是「有」字掉下來,正好能被「常」字接住,這樣的空間安排讓書法的行氣更加貫通,不斷亦不塌。

【爨寶子碑】中榫卯咬合式結構的例字

「令終」「中相」的連線除了上下形成的榫卯連線外,在空間的咬合上還加入了一些獨特設計。「令」「中」二字下邊的點和豎都故意寫成鉤畫的形態,「令」字的鉤畫和「終」字的絞絲旁形成的內部空間相互勾連,形象地展現了書法章法的空間布局。

【爨寶子碑】中榫卯咬合式結構的例字

書法空間的建構方法不是固定不變的,圍繞以上介紹的幾種基本形式還可以演化出其他連線方式。書法的章法空間構成呈現出變幻無窮的生命形態,這些變化不僅在建築中,還在其他生活中常見的景物裏。如果你也有同樣的發現,歡迎來分享。

本文節選自【書法教育】2023年第11期

【中國古代建築中隱藏的書法結構原理】

【書法教育】202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