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我讀【金剛經】8——第五品:最著名的四句偈

2024-07-23國風

01引言

下午解讀完了第四品,晚上迫不及待地開始第五品的解讀,因為第五品是整部金剛經中我最喜歡的一品,裏面有最著名的四句偈:「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之前也說過,這個作品集並非寫給別人看,而是自己學習的過程。最喜歡的一品當然要最詳細的解讀。

02原文

金剛經 第五品 如理實見分。

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03解讀

釋迦牟尼說,須菩提,你怎麽看,能夠以身相見到造物主嗎?須菩提回答說,不能以身相見到造物主。為什麽呢?我們把造物主看作有身相,事實上是沒有的。凡世間所有表象,都只是人們的虛妄投射出來的。如果能夠認識到所有的表象並非真相,那麽就可以知道宇宙的奧秘了。

由於人類自身的局限性,總是把想象之物擬人化,三大宗教都是如此,把造物者想象成人類的形象。佛教中,雖說佛有三十二相,但未逃離人類的輪廓。事實上,釋迦牟尼在這一品講的非常清楚,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老子在道德經中未把「道」描述為人相,但後續道家又逐漸趨於著相。為什麽呢,因為便於理解,尤其是便於老百姓的理解。寺廟中供著一尊佛,所以老百姓得以燒香、磕頭,如果你告訴他們不可以身相見如來,他們會不知如何是好。

接下來談談我最喜歡的四句偈。為什麽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同一件事,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眼中會是不同的認識。為什麽?因為這個人看一個人或一件事總會把自身的境遇、經驗、偏見帶入其中。西方有個ABC理論,發生的事情是A,你的信念、觀念、偏見是B,你的反應和結果是C。我們總以為A決定了C,事實上是A和B共同決定了C。不同的人面對相同的A,由於B的不同會得到不同的C。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當我意識到我所看到的一切均是帶著有色眼鏡看到的,知道真相其實並非如此,那麽離懂得宇宙的奧秘就不遠了。我們的眼睛看到的只是特定波長範圍內的電磁波,我們耳朵聽到的無非是空氣的振動波在耳膜的回響,我們所嘗到的只是我們味蕾若幹種細胞的物理或化學反應,我們體驗到的這些都不是世界的真相,更別說參雜了個人執念、偏見之後的感知了。

04結語

如果我們知道了感知的都是假象而非真相,那該怎麽辦呢?有一個辦法是「常覺不住」,不要執著於這些假象,要時刻覺知這些是假象。帶著懷疑的態度,你以為的並不一定就是你以為的。即便認識到了一切皆假象,仍然還是要發大願,仍然還是要無所住行於布施,這才是金剛經的精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