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汪忠純藝談(90)三人行必有我師(讀八大山人余承堯陳鑫畫)有感

2024-01-07國風

今日讀畫,有朱耷(別號:八大山人),明末清初人;有余承堯,中國台灣人; 有陳鑫,中國大陸人。一古兩今。都是與繪畫有緣之人士。

第一:八大山人。朱耷出生皇親國戚,老太爺是,明太祖朱元津。明滅清立,國破家亡,削發為僧,遁入空門。他把一腔熱血悶撒在繪畫之中。他的作品比較冷艷、深沈、含蓄。特別是筆下的鳥,獨立白斜,一副藐視一切,悲愴之中又帶有無奈的神情。其作品大多題材單調,寥寥數筆,清湯寡水,墨彩淡然處之。如果不是和皇家沾親帶故,恐怕歷史難承其名。有人評價朱耷是文人畫的標桿——無人逾越之高峰,作品蒼勁率意,淋漓酣暢。我倒是覺得其朱耷作品簡約不簡單,妙就妙在筆下的鳥「獨立斜眼」。他的主要貢獻是開創了「倚物明誌,借鳥示情」的暗喻畫風。正如有人評說:憑一「白眼」獨步古今。對朱耷作品讀解,我們也只能是前因後果,妄自揣摩。不過,以這種消極的隱喻手法表達自己的情懷,就現時代而言是不合時宜的。我們只能借此而悟:含有精神財富的比喻,喚醒民眾對社會的關註,以及予以民情關愛的作品是有價值的,有溫度的,是值得欣賞和傳承的。

朱耷作品

朱耷作品

第二:說說余承堯。余承堯是中國台灣人。1991年初時年93歲回廈門定居,1993年春末95歲仙逝。余承堯在大陸當代中國畫壇是鮮有人知的。他在中國台灣是比較重要的山水畫大家。他年過五十才自學繪畫。潛心伏案幾十年,年近九十,被伯樂發現,聲名鵲起,享譽海內外。

欣賞余承堯的山水畫,首先被畫的艷麗色彩和滿構圖的雄渾震撼。山的結構,水的存在,植被的殷實繁茂,以及天地間渾然一體。你無法相信這是毛筆畫出的,更無法與中國傳統的山水畫相聯系起來。它的寫實程度,沒有比較而是實實在在。我感覺就是一幅現場實際風景圖。可仔細分析,又不可能。大自然怎麽也不可能如此規整,如此似心靈感應匯集一起展示美。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構圖的「留白」不見蹤影,線與彩的交匯自然而和諧,沒有相互遮遮掩掩,各顯其能。他描繪的樹很少獨棵呈現,大片覆蓋連成一體,山石嶙峋剛勁,水沿谷澗自然而出。其畫通篇線條硬朗短促,筆墨張揚的創新。開創了中國山水畫新的畫風。

余承堯繪畫作品,結構嚴謹,絕無應酬敷衍之跡。三尺桌台,辛勤耕耘制作了大量作品,令人欽佩。

不管如何,余承堯用自己的筆墨情趣釋解了山水之情,豐富了中國山水的新天地,給我們留下了研究的新內容和新空間。

余承堯作品

余承堯作品

第三:再來欣賞陳鑫的山水畫。陳鑫,廈門美協副主席,任職廈門美術館副館長。陳鑫的繪畫我十多年前欣賞過。給我印象深刻的是陳鑫當時正在專研自己獨創的「方筆皴」。中國山水畫豐富多彩,先人在經歷千年探索中積累和傳承下來很多寶貴的技法,譬如,單就山水畫的皴法就有:「豆瓣皴、荷葉皴、披麻皴、折帶皴、斧劈皴、亂柴皴……」這些早就成了山水畫皴法的格式摹本。所以,能夠尋找到一種新的皴法,開創現代山水畫新的技法套用元素,成了很多人努力探索的夢想。陳鑫早期就投入傳統寫意山水畫的研究和探索。用最大的力氣鉆進去,還要能夠成功地打出來,這就意味著自身需要一次脫胎換骨。談何容易!而陳鑫早早的選定了努力的方向和研究的課題,那就是「方筆皴」以及「方筆皴」的套用。經過這十多年的苦心經營探索,陳鑫的「方筆皴」已經技法嫻熟,頗有心得,山水畫創作面貌煥然一新,展現了自己獨特的樣貌。這在當下的中國山水畫創作中,不僅傳承了國畫的寫意精神,同時,創新的使用「方筆皴」,讓作品有了區別於其他的風格,難能可貴!

我們堅持在說創新創新,可是,沒有專註,沒有堅持。思想立場容易動搖,朝三暮四,東施效顰,往往一無所獲。在這一點上,陳鑫給我們做了榜樣。所以,當我看到現在陳鑫創作的山水畫作有了這樣大的變化,「方筆皴」套用如此駕輕就熟,實感欽佩。同時,也佐證了中國山水畫依舊生機勃勃,在當代中國藝術家的共同努力下,必將發生重大的發展變化。

陳鑫作品

陳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