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女扮男裝」吸粉千萬,16歲登台,33歲獲國家級大獎,她卻只想教大家「玩」這個?

2024-02-20國風

王珮瑜何許人也?

她是當代京劇第一女老生,上海京劇院著名京劇余派 (余叔巖) 傳人。

20歲之前幾乎拿遍了京劇領域的所有大獎,在京劇界有「小孟小冬」之稱。

短影片浪潮興起後,她抓住這個契機在短影片APP上開通了賬號,專門宣傳京劇藝術。

2018年,王珮瑜錄了一個「笑出國粹範」的影片,用短短15秒的影片展示京劇中的笑法,吸引了超過2000萬人模仿。

提起京劇,很多人腦海中浮現的標簽是「國粹」「中華經典傳承」,同樣也是「老古董」「老年人的最愛」。

王珮瑜想做的就是打破這種偏見。 她不僅想讓更多的年輕人愛上京劇,更希望京劇能夠打破邊界融入現代社會。

對於京劇的傳播,王珮瑜說: 「要透過年輕人能接受的方式把京劇帶到他們面前。」

於是,她選擇順應潮流。

她開始在抖音上用輕松的方式分享京劇知識,在喜馬拉雅電台上傳授京劇的正確開啟方式。

【朗讀者】【奇葩大會】等節目上也能看到她的身影。

在【奇葩大會】上,節目組說她是「 揮著長胡子的女孩 」,但她說:「 其實我是一個有著老靈魂的巨嬰。

剛一登場,王珮瑜就展示了她的京劇功力。

她現場教了一句唱白,做了「驚提、怒沈、喜展眉」三個表情,引來現場嘉賓的集體模仿。

接下來的幾個月,王珮瑜的名字頻繁「刷屏」,成了各平台的「流量密碼」。

王珮瑜說:「感覺很不真實……但很快就進入你要跟自己博弈的階段,跟傳統藝術、傳統文化、傳統禮儀,跟現代文明和娛樂模式的博弈。

「我當時想,我應該如何快速地去著陸,既不傷自己,也不能傷我的專業。」

之後,她又參加了多檔綜藝節目。在【朗讀者】中用京劇韻白朗讀【念奴嬌·赤壁懷古】,氣勢磅礴、韻味十足;

在【吐槽大會】上表演脫口秀,調侃自己「生不逢時」;

央視主辦的【經典詠流傳】上,王珮瑜和虛擬歌手洛天依共同演繹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王珮瑜用她純粹的嗓音進行吟唱,典雅莊重又不失溫情。

正如她一開始期望的那樣,越來越多的人因為王珮瑜走進了京劇演出的現場,愛上了京劇。

往年坐不滿的劇場,在2017年王珮瑜被人熟知後,開票一個月就賣光了,之後的演出更是一票難求。

當然,也有人說她上綜藝是壞了京劇圈的規矩,一心只想出名。

有一點王珮瑜是認同的,她確實需要關註度和知名度,但這都不是從個人利益出發的。

「我好像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推著走,總覺得應該為自己所處的行業做一點事兒。」

她想做的一直都是把京劇發揚光大,讓京劇進入大眾的視野被更多人喜歡。

王珮瑜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爸爸是一名醫生,媽媽是一個文青,從小父母就很註重培養她的藝術才華。

八九歲的時候,王珮瑜學習的是琵琶和評彈,很快她的藝術天賦就顯露了出來。

8歲時,她憑借一首評彈【新木蘭辭】名滿蘇州;9歲,中國台灣著名制作人淩峰在聽到王佩瑜的演唱後,隨即邀請她為自己的電視紀錄片配樂。

後來,舅舅和外公說以她的藝術天賦可以試試京劇,就是因為這個偶然的機會,她開始學習京劇。

幾個月後,王珮瑜憑借一出【釣金龜】獲得江蘇省票友大賽第一名。

初入梨園行當,王珮瑜飾演的是老旦,在啟蒙老師範石人的建議下,她改學了老生。

用範石人的話來說就是老旦配角多,老生才是掛「頭牌」的,王珮瑜當時想都沒想就同意了,「我想幾乎所有人都會渴望這樣一個狀態,更何況一個小孩兒」。

14歲那年,上海戲劇學校時隔10年再次面向社會招生,王珮瑜得知後興奮地報了名。

她一路過關斬將,各項考試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就在她以為已經十拿九穩的時候,最終的錄取名單上卻沒有她的名字。

原來自新中國成立後,專業戲校還沒有培養女老生的經驗,上海戲校自然也不想開這個先例,經過再三斟酌還是決定不錄取她。

王珮瑜當即寫了一封自薦信,連帶著自己的獲獎證書送到了上海市文化局。

在自薦信中,她寫下「我立誌,把此生奉獻給京劇藝術」。

最後,局長被她的執著打動了,他看著王珮瑜的自薦信和厚厚的一沓證書說:

「沖著你的這股沖勁兒,我開個綠燈。但有個條件,先試課一年,一年後如果跟不上,那還得退學。」

當年上海戲校一共招收了54名學員,她是第54名。

學戲需要先從基本功練起。淩晨五點起床晨跑,然後是壓腿、練功,十點去上文化課。

「當時累得就是頭靠在自己腿上也可以睡著。」

入校後,她學的第一出戲是【文昭關】。

整個學期王珮瑜都在幻想著自己扮老生戴髯口的樣子,然而到了彩排的時候,臭氣熏天的髯口熏得她差點忘了詞。

「只有角兒才有自己專用的髯口,其他人都只能用公用的。」

從那時起,她明白了京劇行當的殘酷,也堅定了自己要成角兒的決心。

15歲時,她頂替生病的梅葆玥出演【文昭關】,首次與京劇大師梅蘭芳之子梅葆玖同台演出。

王珮瑜受到了梅葆玖先生的贊賞:「她天生就是唱老生的。」

19歲的時候,王珮瑜在北京演出,京劇名家譚元壽看了,大呼「這不是孟小冬嘛!」

自此,「小孟小冬」「小冬皇」的稱號不脛而走。

2007年,電影【梅蘭芳】劇組邀請王珮瑜來給章子怡飾演的孟小冬配唱【遊龍戲鳳】,梅葆玖先生配唱梅蘭芳,兩人的合作成就了影史上的一大經典。

很多人說她唱戲全靠天賦,是「老天爺賞飯吃」,可9年的戲校生涯,沒有人比她更明白這中間需要吃多少苦、出多少汗。

「如果不唱戲,一路順理成章地讀書,或許能上一個好大學。但是,唱了戲,王珮瑜就成了唯一,我有了更多存在的價值。 京劇給了我今天這一切。

王珮瑜屬於京劇界年少成名的典範,26歲時她就已經擔任上海京劇院副團長一職。

年少氣盛的她不甘心在體制內端「鐵飯碗」。 她要像過去的名角兒那樣,搭建自己的戲班子,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

然而,殘酷的現實給了她當頭一棒,她沒有遇到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短短兩年時間,她與朋友合夥成立的京劇工作室便遭遇了危機。

她坦言那段時間陷入了無休止的自我懷疑和焦慮當中,想不明白繼續堅持的意義。

最終,她向自己妥協了,厚著臉皮重新回到了劇院。

她意識到京劇的傳播只靠一個人單打獨鬥是行不通的。

從那天起,王珮瑜慢慢開始把自己藏起來,悉心打磨自己的專業。

如今的市場環境鼓勵各種形式的跨界,對王珮瑜來說是一個傳播京劇的好機會。

舞台上不缺能歌善舞的明星偶像,但缺少唱歌好聽又會京劇的演員。

出名後的王珮瑜成功獲得了流量,但也不可避免地招來了非議。

有人說,王珮瑜的唱功下降了,不如從前了;也有人說,王珮瑜現在做的事和京劇完全沒有關系,還把粉絲文化帶到了京劇圈。

關於業務方面的質疑,王珮瑜每次都能用舞台上的表現讓他們閉嘴,而對於那些說她上節目與京劇無關的人,他們大概率不知道梨園行業面臨的困境。

「當你去一個公共平台,去跟別人進行專業的交流互動,你就能發現自己的局限性在哪裏。

「如果不走出原有的圈子,永遠都會覺得自己很牛。我們要學習,要向別人借鑒,要尊重這個時代很多的做事規則。」

王珮瑜雖然上的綜藝很多,但都不是漫無目的隨便選擇的。

和京劇無關的或者過於娛樂化的節目,即使給再多的費用她也不去。

「我不會因為錢跟我不喜歡的藝人合作,也不會因為錢或者流量,跟我不喜歡的藝術形式合作。 這是我的底線。

梨園行當講究「早扮三光,晚扮三慌」,意思是有演出的時候絕對不能遲到,早到早化妝,上台前會更加從容。

而演藝圈則是反著來,來得晚的似乎才是大牌。

兩種截然不同的規則之間必然會發生激烈的碰撞,但很多事情是不能直接放到台面上說的。

她說她既然上台了,代表的就是京劇這個行當,是丟不起這個人的。

從2019年開始,王珮瑜就很少上節目了。

一方面,流量已經吸引來了,接下來要考慮的是如何留住這批觀眾;另一方面,王珮瑜也想回歸自己的主業,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從去年開始,她在上海開設了「京劇小科班」,招收5到10歲的小孩進行線下教學,教授他們京劇唱腔,讓他們體驗到京劇的樂趣。

王珮瑜在指導京劇小科班的孩子們

王珮瑜的目標並不是把所有的學員都培養成專業的京劇演員,她只是想讓孩子們知道中國還有京劇這麽一門藝術,很有趣,也很好玩。

「我們主要還是希望為京劇事業做一點基礎的普及工作。 不管他們將來是否從事這個專業,學習京劇的這段經歷都會不斷地滋養他們。

營運:匠匠;編輯: jojo。來源:了不起的匠人(ID:lbqdjr2017)。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