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胡西林
王鐸一生手握兩支筆,一支寫詩,一支作書法,相較書法之筆,他更在意的是自己寫詩那支筆。這是為什麽呢?
王鐸與倪元璐、黃道周同為明代天啟壬戍科進士,是「盟肝膽,孚意氣,砥礪廉隅,又棲止同筆,研為文章」的同道,有「三株樹」「三狂人」之謂。「三株樹」是褒喻,針對的是三人的友誼和詩文書法才華;「三狂人」雖有貶義,但是揭示了三個人不羈的個性。
王鐸在55歲那年(1646年,清順治三年)寫下一件優秀的草書作品——【杜甫「鳳林戈未息」詩卷】。那天是三月初五,黃道周在江西婺源督師抗清兵敗,被俘後押解南京,不屈被殺於南京獄中。
在此之前,倪元璐已隨崇禎皇帝煤山自盡而自縊家中,「三株樹」或謂「三狂人」唯存王鐸一人,且領受了清廷任命。
(請橫置手機欣賞)
清 王鐸 【杜甫「鳳林戈未息」詩卷】
黃道周在獄中的最後日子作有遺詩三十首,其中就有懷覺斯詩(王鐸字覺斯,詩存【黃漳浦文集】)。詩後另有二首懷友詩,其末記雲:「以上詩三十首,皆用禿筆揮之,鴻寶(倪元璐)已死,覺斯(王鐸)埋塵,世莫宗予,開顏何用。」黃道周沒有責罵覺斯,但是悲憤難掩,心情盡在「覺斯埋塵」四字中。然後他筆鋒一轉:「然而此道水流,何可絕也。防風雖倒,猶留一節以問尼山,不知百年後此紙魂銷誰蟻首耳。」「防風」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一種治療風寒發熱的傳統中藥材,成片生長,遇大風易倒,但是其根不死,來年又發。尼山在山東濟寧曲阜東南泗水與縐城交界處,是孔子誕生的地方。黃道周用防風尼山作比喻遺詩諸友(包括王鐸),守節氣慨和寄望用心不言而喻。
王鐸得知黃道周殉國,悲痛不已,作詩憑吊:「每至蕭齋意氣親,何知板蕩隕星辰。昂藏我豈徒文客,磊砢君為不死人。林外狐貍安敢嘯,雪中墳土另成春。回頭交友多零落,棘路蕪途淚濕巾。」估計作詩時王鐸已經讀到了黃道周獄中寫給他的遺詩,心情翻江倒海,復雜悲切。若對此詩及石齋贈王鐸詩作解讀,需要長長篇幅,止筆也罷。
仕清壓抑了精神,但是人活著,性情還在。性情去哪兒了?去了他作書法的那一支毛筆。所以王鐸晚年作書法尤其作草書往往筆隨情使,其激越狀態可謂忘乎所以。在我看來,那是他遁隱現實,藉藝釋懷,作品如草書【杜甫詩卷】【寄左省杜拾遺等詩卷】等,包括這件【杜甫「鳳林戈未息」詩卷】。
該卷作於當晩二更時分,王鐸喝了酒,微醺不能,剛一拈毫便是杜甫抒寫傷時感亂和個人身世遭遇的【秦州雜詩】中那首「鳳林戈未息」。行筆勢不可遏,墨跡縱橫不羈——我以為此卷(包括前述兩件作品)所書,詩是杜甫的,情緒是王鐸的,釋放的正是壓抑他心底的真實性情。但是紙短意長,書完杜詩情緒猶在,卻又不能也無需對詩作闡釋,於是將剩余的一半紙幅再作宣泄,強調自己的書法「非懷素惡劄一路」雲雲。這真給人嚼味了,崇二王貶懷素(包括高閑、張旭),視懷素草書為野道,這的確是王鐸對懷素草書的看法,他不止一次在自己作品的題跋中作類似宣泄。
(請橫置手機欣賞)
清 王鐸 草書杜甫【寄左省杜拾遺等詩卷】
我的問題是,他的這種宣泄為什麽屢屢出現在他仕清之後的草書作品上?我以為仕清之後的王鐸精神情緒受到嚴重壓抑是重要原因。精神情緒受到壓抑,就要尋找宣泄,於是藝術情緒得以張揚。以此作管窺,王鐸本質上就是個藝術家和文人。
需要再提一句——王鐸大概不知道,寫下此卷書法這天正是黃道周殉國之日。一個在南京,一個在北京,冥冥中兩人有知?天曉得!
本文節選自
2024年第9期【中國收藏】
欲知更多詳情
點選上方封面購買當期雜誌
編輯丨趙玉國
校對丨子毅
本文為原創,版權歸中國收藏雜誌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中國收藏】雜誌
還不趕緊訂一套!
它們將帶給您——
多重享受
一本雜誌,還有「試聽」雙重體驗。音訊及影片號講述的背後故事,都將在雜誌獨家呈現。
有趣有料
在「流量為王」的時代,【中國收藏】帶您踏上探尋傳統文化的奇妙之旅,靜靜享受一頓下午茶。
創造無價
一個月40元的投資,貴嗎?知識無價,獨立的觀點無價,帶給您的精神財富更無價。
雜誌每月1日出版 零售價40元
全年12期 訂閱價480元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閱
郵發代號2-688 訂閱熱線1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