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蘇軾最清閑的一首詞,寫透人生,生活如此艱難,我選擇做個閑人

2024-09-10國風

人生因何不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

林語堂稱蘇東坡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每一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蘇東坡。

蘇東坡的處世哲學,穿越古今,依然會帶給人前行的力量。

遭遇困境,人生風雨: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對於人生中的聚散離合: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你我都是人間過客: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往事不可追,珍惜當下: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多角度看待問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你的氣質裏藏著你讀過的書:腹有詩書氣自華 。

關於遺憾: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人生充滿偶然: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真正的心安:此心安處是吾鄉。

平淡才是真:人間有味是清歡。

然而當一切繁華落盡,蘇軾若追求的也只是: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蘇軾一生被貶三次,「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四十三歲,調任湖州知州。上任後,卻因他給皇上寫的一封【湖州謝表】身陷囹圄,差點終了至此。

烏台詩案後,蘇軾出獄,被貶為團練副使。黃州的生活艱難清苦,讓蘇軾一度心灰意冷。

好在蘇軾既上得廟堂,也下得田壟,在東坡開墾,過起了農人的生活,度過了幾年清閑自在的時光。

1085年,宋哲宗即位,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遭到打壓。

朝政啟用舊派後,蘇軾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個月後,升中書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

當舊派勢力重新掌權後,便拼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廢除王安石變法制定的全部新法。

但蘇軾認為很多新法有利於民,向皇帝提出諫議,不應該廢除,又對舊黨執政後暴露出的腐敗問題進行了抨擊。

他的這些舉動遭到了舊黨的極力反對,甚至是誣告陷害。

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於新黨,又不能見諒於舊黨。

在這樣一種境況下,蘇軾對官場生活無比厭倦,感到「心形俱悴」,產生退隱思想。

在一個夜色清明,銀月皎潔的夜晚寫下了這首【行香子】,盡訴心中苦悶。

行香子·述懷

【宋】蘇軾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

酒斟時、須滿十分。

浮名浮利,虛苦勞神。

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

且陶陶、樂盡天真。

幾時歸去,作個閑人。

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夜氣清新,塵滓皆無,銀月皎潔,這種嫻靜恬美的夜景也只有在月明人靜後才能感受得到。

白日的喧囂全無,只一人,美酒盈樽,對月當空,賞心樂事。

但蘇軾筆鋒一轉,開始虛苦勞神,慨嘆人生。

人生不過一場大夢,終究會歸於虛無。

蘇軾曾在作品中多次表達過「人生如夢」的慨嘆。

他清楚地知道萬物在宇宙中都是短暫的,人的一生只不過是「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須臾即逝。

曠達如蘇子者,即使知曉人生如大夢一場,卻也不得不為最具體的現實問題羈絆。

烏台詩案後,蘇軾對官場鬥爭心生厭惡,對自己的政治抱負也越來越覺得無望。

但他豁達的心態和對生活的熱愛,讓他即使遭遇困境,也能獲得生活最本真的美好,「且陶陶、樂盡天真」。

蘇軾最美好的心願便是選擇「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溪水潺潺,古琴悠悠,山間微風徐徐,雲卷雲舒,在這般閑適淡然的意境中,度過此生。

蘇軾在青年時便有隱退之意,他的隱退並不是消極,厭惡人生,而是想實作政治理想後功成身退。

賞玩山水,吟風弄月,其樂無涯!

但他終其一生也沒有實作退隱的願望,臨到晚年竟還被遠謫海南。

也許在蘇軾的心裏,他已經找到人生中的悠閑之所,山間明月,江上清風,心境不同而已。

所以當生活遇到阻礙,我們就在阻礙附近停一下,暫且做個閑人。

唯一重要的是「且陶陶,樂盡天真」循著本性去活,怎樣都不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