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入夏溪山忽雨晴,畫熟悉的山水景色

2024-06-08國風

畫雨霽山水始於何時已經很難考證了,從傳世作品看,可以上溯到五代北宋時期。從古人的作品裏可以看出,創作雨霽山水的目的很簡單,希望透過人們的共有經歷感受到畫中韻味。畫家的創作,不僅僅要展現技法,還要增加觀者的興致。看著熟悉,當然會有繼續欣賞的興致了。說到底,畫雨霽山水要畫出人們熟識的感覺。

這幅【溪山雨霽】是近代名家鄭午昌的作品,可以看看他的畫中有哪些熟悉的細節。看筆墨,畫山石用筆圓勁,畫雜樹用筆有力。淡墨渲染,適當留白,讓人感受到雨後天晴的潤澤清新。為了讓人感受到「潤」,畫中題詩一首,第一句就是「入夏溪山忽雨晴」。哪怕看不懂國畫技法的表現力,也能從題詩中獲得資訊。這就是熟悉感,處處讓人倍感親切。

鄭午昌 溪山雨霽

從風格看,【溪山雨霽】有點像明代吳門畫家的作品。畫中人過橋前行,讓人聯想到文人雅士詩書傳家、遊山玩水的生活場景。為了突出畫中人,不是在人物大小上做文章,而是用墨色對比凸顯人物的重要性。仔細看人物在前景,一片濃蔭中露出一座溪橋。文人置身其境,因虛實對比好像有一道光打在文人身上。

山石形狀方中見圓,墨色由濃轉淡,稍加渲染,有了清潤明凈的感覺。畫境與詩境相互呼應,這就是吳門畫派追求的詩畫一體。蒼茫中見渾厚,披麻皴結合斧劈皴,突出江南山水剛柔並濟的氣質。

鄭午昌 溪山雨霽 局部

整幅畫用筆較細,有別於古人的粗筆畫法。米芾、高克恭是畫雨霽山水的高手,鄭午昌沒有用他們的點皴技法,是不是背離了熟悉感呢?這要從鄭午昌的藝術追求講起,他是學者型畫家從事美術史的研究工作。風格傳統,思想並不保守,他希望用近代畫家的理解賦予傳統技法新的表現力。

他在創作上不排斥中西融合,從局部圖就能看出來,山林溪瀑的空間層次沒有僅靠筆墨區分,而是在位置經營上下了很多功夫。雜樹與瀑布之間加了一層山嵐煙雲,就像風景畫常常出現的視平線。有了觀察的基準點,畫面變得立體生動。

鄭午昌 溪山雨霽 局部

用細筆不用粗筆,用線皴法形成山石立面,構圖上利用三遠法表現空間延伸,整幅畫看上去既傳統又新鮮。鄭午昌在技法層面尊重傳統,也不排斥新方法,畫中留下足夠多的細節,讓需求不同、審美不同的觀者都能找到熟悉之處。

鄭午昌生活的年代,傳統山水畫的發展遇到了危機。有人把傳統技法當成阻礙藝術發展的絆腳石。面對這種情況,需要有畫家為傳統技法發聲辯護。鄭午昌把研究成果轉化為作品,強調傳統繪畫怡心養性不能被取代。

鄭午昌 溪山雨霽 局部

看到畫中美景,有人覺得清涼舒爽,有人覺得賞心悅目,有人覺得雅致肅穆。有視覺感受,也有精神感受。找準方向,集中發力,讓山水畫成為人們熟識的藝術形式。

拓展閱讀

描繪文人的理想與現實,張石園【仿仇英山水】
四幅秋景山水,你喜歡哪一幅
他的畫中有古意,吳湖帆【山水冊】
不畫粉本山水,他成功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