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絲路菁華 交流互鑒:絲路·黃河——考古與影像國際學術研討會在甘肅省博物館召開

2024-07-06國風

盛夏時節,風物美好。7月6日,絲路菁華 交流互鑒:絲路·黃河——考古與影像國際學術研討會在甘肅省博物館召開,甘肅省文物局二級巡視員白堅,甘肅省博物館館長賈建威,西北師範大學黨委常委、黨委宣傳部部長、副校長王文昇出席開幕式並行表致辭,共有來自國內外的90余位學者和嘉賓參會。開幕式由甘肅省博物館副館長班睿主持。

研討會現場

甘肅省文物局二級巡視員白堅致辭

甘肅省文物局二級巡視員白堅在致辭中表示,「絲綢之路所承載的意義,已然超越‘路’的地理概念和‘絲綢’的物質範疇,絲綢之路既是貿易大走廊,也是文明大動脈,更是友誼大紐帶,各種文明於此交流碰撞、推陳出新、和而不同、美美與共,為人類文明留下了不盡的遺珍、做出了獨有的貢獻。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古老的絲綢之路再次煥發出嶄新的生命力,‘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已經深入人心,絲路文化也被賦予了更深刻的內涵和更重要的地位。」

甘肅省博物館館長賈建威致辭

甘肅省博物館館長賈建威在致辭中表示,「今天,我們有幸與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及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的代表齊聚金城,借助考古與影像的雙重鏡頭,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絲路沿線及黃河流域的歷史文化、考古發現,探索它們在當代社會的全新價值與意義。為促進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黃河文化和絲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強大的文化支撐和精神動力。」

西北師範大學黨委常委、黨委宣傳部部長、副校長王文昇致辭

西北師範大學黨委常委、黨委宣傳部部長、副校長王文昇在致辭中表示,「甘肅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因地處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而成為世界文明重要的交匯地,在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其中敦煌藝術、武威馬踏飛燕更是中西方藝術交融的經典之作;甘肅也是「一帶一路」文化建設的重要節點、黃河流域的主要省份之一,黃河文化孕育了隴原大地豐富而獨特的民俗藝術和自然景觀,多元文明的融合閃爍著文化璀璨的光芒。」

甘肅省博物館副館長班睿主持開幕式

絲路菁華 交流互鑒:絲路·黃河——考古與影像國際學術研討會,以主題演講和分組研討相結合的形式展開。會上,西藏大學、西藏民族大學教授李永憲,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練春海,敦煌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史瀚文,蘭州財經大學教授高啟安,河北師範大學教授湯惠生,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董華鋒,南韓敦煌絲綢之路學會會長、南韓又石大學孔子學院韓方院長、南韓又石大學絲綢之路映像研究院院長全弘哲,青島科技大學副院長、教授趙洪娟分別以【西藏「藏式帶柄銅鏡」研究】【漢代中外美術交流的途徑與影響】【莫高窟與榆林窟中於闐王供養人像頭飾上體現的古代伊朗「靈光」 】【中國最早的「五毒」信仰形象史料——以漢代鬼竈模印影像為中心】【史前考古學文化的演變與嬗變——以青海宗日遺址為中心】【丈八佛:中古時期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一個側面】【古代南韓的外來文物——以「絲綢之路映像大事典」的例項為主】【粟特、吐蕃、突厥墓葬中十二生肖形象所見絲路多元文化之交融】為題作了學術報告。

專家學者作學術報告

研討會現場

在下午的分組研討會上,大家討論熱烈、各抒己見,深入發掘、解讀、闡釋黃河文化與絲路文化的意義和內涵,在學術的交流中激蕩出思想的火花,為黃河文化與絲路文化的保護、傳承、利用提供真知灼見,不斷增強黃河文化和絲路文化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影響力,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自豪感,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添磚加瓦、增光填彩。

分組研討會現場

甘肅省博物館黨委書記宋冰在閉幕式上致辭時表示,「今天的研討會共有來自國內外的90余位學者和嘉賓參會,送出論文70余篇,38位元專家作主旨發言,貢獻了一批有深度、有高度的高水平學術研究成果。現場熱切交流、暢所欲言,呈現出開放、自由的學術氛圍與學術風氣,在絲綢之路文物研究、藝術史研究、佛教藝術考古、敦煌學研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以及國外關於絲綢之路文化研究等方面的重大前沿學術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究,啟迪智慧、發人深省。這些頗具前瞻性的思想與觀點,開闊了大家的學術視野,是各位學者贈予本次會議和我館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甘肅省博物館黨委書記宋冰致辭

此次會議由甘肅省博物館、西北師範大學主辦,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甘肅省博物館協會協辦,甘肅省博物館、西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西北師範大學中亞研究院承辦。

來源丨甘肅省博物館

編輯丨甘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