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楊林
蘭亭在中國書畫人的心中,不僅具有極高的文化和藝術的價值,更有其無可比擬的精神作用,它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符號與代表,根植於中國人的心中,穿越時空,代代相承。
源於對王羲之【蘭亭序】書法的膜拜和對蘭亭文化的敬仰,以及對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探尋之心,我一直想做一個尋訪古詩文詞賦的寫生系列,蘭亭便是這尋訪之旅的第一篇章。
瑯琊王氏可謂是東晉名門旺族之首,2020年我首先走訪了王羲之的祖籍瑯琊(現山東臨沂),後因三年疫情寫生蘭亭未能成行。2023年秋,隨朱零老師臨界點山水畫寫生團的紹興遊學寫生之行,和來自全國各地的畫友暢遊蘭亭,展紙揮毫,重溫曲水流觴之風雅,終圓夙願。
我長期生活在江南,江南的春天既有煙雨蒙蒙的纏綿,亦有陽光明媚的生機。紹興本是典型的江南古城,東晉南遷後更加人文薈萃。永和九年暮春,天朗氣清,作為會稽(今紹興)內史的王羲之在會稽山陰的蘭亭,組織了一場流芳千古的風雅集會,司徒謝安、辭賦家孫綽、矜豪傲物的謝萬、高僧支道林等「群賢畢至」「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帶左右」令人心曠神怡,大家散座在蘭亭蜿蜒曲折的溪流邊,斟滿酒的羽觴在澄澈的溪水中順流而下,若羽觴在誰的面前停下了,誰就得賦詩一首,若吟不出詩,則要罰酒三杯。
眾人如此「一觴一詠,暢敘幽情」,共得詩詞37篇,王羲之當仁不讓為此詩集作序,名聞天下的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由此誕生,此序不僅書法精美絕倫,其文學造詣和思想內涵亦為世人推崇。
這場規格極高的文化藝術盛宴「蘭亭雅集」,對後世文人雅士影響之深之廣,乃至曲水流觴成了雅集的代名詞,沿襲蘭亭雅集的各類文化藝術活動,推陳出新,成為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蘭亭序】在中國書法界的地位更是無可撼動,現在的蘭亭獎,就是中國書法的最高獎,也是書法人夢寐以求畢生追求的目標。
目前國內很多藝術類院校都已設有書法專業和書法專業的博士學位,紹興也專門成立了蘭亭書法學院,書法也成為小學生的必修課。全國各類的書法培訓學校如雨後春筍般欣欣向榮,書法作為中國人獨有的文化藝術,傲立於世界藝術之林,成為中國人的驕傲,而蘭亭序正是這驕傲的標桿。
【蘭亭序】真跡如今不知所蹤,自唐代以來,關於蘭亭序的傳說和軼事也神乎其神,甚至其真實性也被質疑。即使如此,歷代文人對其摹本仍視若珍寶,奉若神明,而那種微弱的質疑,也是正常的文化爭鳴,如今,這樣的質疑聲仍然存在,但並不影響蘭亭序的文化藝術價值與歷史意義。
今天在蘭亭建了規格高規模大的「蘭亭書法博物館」。博物館中,除了展示【蘭亭序】的一些著名的高仿真復制品外,還有很多和蘭亭有關的人文故事與藝術作品及歷代文人雅士留下的很多濃墨重彩的畫作,如傅抱石的蘭亭雅集圖,就生動地向我們展現了當年王羲之他們曲水流殤的千古佳話。
在展覽館中我們不僅能重溫這段歷史,還能真切感受到蘭亭文化的厚重和源遠流長及對後世的重大影響和文化價值。
此次寫生,時在深秋,佇立蘭亭池塘邊,大片枯萎雕零的荷葉搖曳著春去秋來的輪回,一些院校的學生正在舉行膜拜書聖的活動,氣氛神聖而熱烈,敬仰之心溢於言表,蘭亭在中國文化人心目中的地位與意義由此可窺一斑。
漫步蘭亭,曲水流觴、鵝池、王右軍祠等景點自然不失野趣,應文應景,令人不禁遙想1600多年前暮春的那個盛景,感慨著書聖當年的感慨:俯仰之間的何止於「向之所欣」、人生一世,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之間,我們和書聖之間的歷史長河也仿佛一眼千年,俯仰已過!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無論是一死生齊彭殤,還是將之視為虛誕妄作,皆修短隨化,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如果痛感「死生亦大矣」,那麽活在每一個當下,是否是對生死和生命的最大尊重呢?!而我的當下即是興之所至,鋪紙揮毫,留筆墨於蘭亭,以暢敘幽情,致敬經典與古代大師!
在曲水流觴寫生的過程中,放眼望去,來蘭亭膜拜者絡繹不絕,有個人、有結伴、有組團、有遊學的,有的吟詩誦唱,「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我則取諸懷抱,悟言「筆墨」之內 」,大家皆「欣於所遇,暫得於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至於「情隨事遷」,「終期於盡」,就順其自然而然吧!
一部【蘭亭序】就是一部濃縮的中國文化藝術的發展史,相對於浩渺的宇宙而言,人類的一切或許只是俯仰之間,然而,也正因如此,其文化藝術價值是否也愈發彌足珍貴呢? 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所以興懷,其致一也,以此存記。
附 蘭亭集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2024.1.12於蕪湖楊林
楊 林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工程大學副教授,安徽黃嶽畫院院長、徽州碑林藝術館館長,零界點:朱零山水畫研究會副會長。曾獲全國首屆揚州八怪杯書畫大獎賽一等獎,尚意2017全國美展最高獎(中國美協)、2018中國福州海上絲綢之路中國畫展最高獎(中國美協)、入選2017涇上丹青全國美展(中國美協)、入選2018山水硯都多彩肇慶全國美展(中國美協)、2019年弄潮杯全國中國畫大賽優秀獎(西冷印社主辦)、2019首屆吳昌碩國際藝術大獎賽二等獎(西冷印社主辦)、2020"中國美術世界行"成果匯報展最高獎(中國美協)、建國70周年安徽省美術大賽優秀獎(安徽省美協主辦)、2017年安徽省美術大賽最高獎第四屆"弄潮杯"錢塘江金石竹木拓片展二等獎(西冷印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