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文潤新春 「物」望新年

2024-02-18國風

春風浩蕩,成風化人。新春佳節,伴隨著神州大地蓬勃盎然的春意,在國家文物局的指導下,文物博物館單位推出豐盛的「文化大餐」,讓人民群眾感受濃濃年味、汲取豐厚歷史文化滋養。

文潤新春啟新歲

寫福字、制陶瓷、尋「龍物」、賞民俗……春節假期,文博場館裏到處流淌著濃濃的年味兒,氤氳著新春的喜悅。

景山公園壽皇殿尋龍納福、永定門廣場舞獅舞龍快閃表演,阿裏山廣場堂會獅子鑼鼓配樂、沿途表演,鐘鼓樓廣場龍騰獅舞、交相輝映……春節期間,北京中軸線上的各遺產點充分發揮各自特色,圍繞「中軸線上過大年」主題,在「深」字上下功夫,透過「樂舞中軸」「祈福中軸」「探訪中軸」「觀展中軸」「互動中軸」和「點亮中軸」六大版塊深度解讀中軸線,在一片歡樂祥和的喜慶氛圍中引領廣大市民和中外遊客深度探訪中軸文脈、感受古都魅力,共同推進中軸線文化遺產和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度過一個獨具首都特色的龍年新春。

高高掛起的古風燈籠,會動的古畫、會變形的機甲長城龍……圓明園遺址公園推出2024年「圓明園裏過大年」新春園遊會,從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傳統年俗融合現代科技,在賞民俗、品年味中,再現宮廷古韻,共度龍年新春。圓明園南門廣場人來人往,展出的大型電腦甲藝術裝置【長城龍】吸引遊客紛紛駐足觀賞。新春園遊會特別推出的系列文化活動深受觀眾歡迎,在蘋(蘋)香榭區域打造的博物館大觀活動,集合全國各省市博物館的精品展覽、特色文創產品等,為遊客送上一道文化年味兒大餐。位於春澤齋的老字號品牌展示區匯聚了傳統的工藝、經典的味道,讓遊客大飽眼福、口福。

在文明聖地,寄送五千年的祝福。春節期間,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內遊客絡繹不絕,為滿足遊客的遊園需求,良渚古城遺址公園獨具匠心策劃推出新春添福、良渚百千匠、生長力市集等系列文化體驗活動。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南廣場開展貼福字祈福活動,結合古老的良渚文化,開展陶器制作、陶泥捏塑、琢玉體驗、新春剪紙等手工活動,吸引許多市民遊客前來感受良渚古城濃厚的歷史底蘊,在良渚古城過個文化年。

春節假期,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遺址公園內人頭攢動,各地遊客紛至沓來,領略漢代海昏文化獨特魅力。走進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既有華美文物,更有精彩活動,海昏迎春,九龍送福,濃濃「年味」帶來不一樣的春節體驗。當傳統文化的風韻與潮流時尚的現代時空碰撞,會呈現出怎樣的驚喜?大年初三,海昏侯墎墩苑的「點龍睛」活動吸引了大量遊客體驗,現場可看到在家長的帶領下,小朋友小心翼翼地用金色的印泥或金墨水,在「盡備大福」門貼上點一塊金燦燦的「馬蹄金」,承載龍行龘龘的新年之願。

大年初七,雲岡石窟人潮湧動,洋溢著節日的歡樂氛圍,遊客近距離感受這座千年石窟寺的獨特魅力。保護與傳承——中國石窟寺書畫藝術展、影視廳老電影機展、美美與共 天下大同——費孝通的治學經世與家國情懷展、聖地重新——雲岡百年復興展、博物館裏過大年:「畫龍送福」版畫繪制、「祥龍瑞氣 福娃駕到」拓片制作、「書香飄動 龍重登場」書法活動……豐富多元的新春活動讓到來的遊客不虛此行,獲得如潮好評。

晉祠博物館結合地域文化特色,以尋找現存最早的千年木雕盤龍、「互動舞龍」「背鐵棍」及原創情景劇「宋塑華裳」、原創話劇「唐風晉韻話晉祠」為核心,打造「博物館裏過大年——‘晉享新春·萬事興龍’傳統文化系列活動」,包括「知年俗」「尋年趣」「享年味」三大板塊33個小項,營造了濃厚的節日氛圍,受到各界廣泛關註,參觀量較歷史同期最高水平增長了300%。

大年初五,甘肅簡牘博物館的一樓大廳圍滿了觀眾,「樂動敦煌」大型實景沈浸式體驗劇正在展演,舞伎樂師的曼妙舞姿,悠揚的敦煌古樂,讓觀眾沈浸式體會絲綢之路上的熱鬧商旅。春節期間,甘肅簡牘博物館與甘肅省博物館、蘭州市博物館共同發起「三館聯動」大型博物館文化跨界活動,舉辦打卡、集章、漢服走秀、古風集市等系列活動,讓觀眾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文化年。

博物館裏「物」望新一年

博物館裏「物」望新一年。各地博物館透過開新展、辦社教等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滿足假期遊客的多樣文化需求。

龍行中華,龍年看龍。大同市博物館特別推出「龍壁之城話龍年」展覽,以「來龍去脈」「龍行百器」「祥龍瑞氣」三個單元,展示海納百川、自強不息的中國龍文化,營造祥和喜慶的新年氛圍;遼寧省博物館的「飛龍在天——甲辰龍年生肖文物展」分為「源」「形」「蘊」「魂」「傳」五個單元,紅山文化玉豬龍作為展覽主角「閃亮登場」;天津博物館推出「九寶尋龍」全館展覽龍元素文物聯動活動,中外遊客可以在「龍行龘龘——天津博物館藏龍文物特展」中發現龍元素線索,循著線索在館內其他展廳中尋找對應文物,體驗「龍年尋龍」的新年歡樂;貴州省民族博物館遴選出貴州各民族反映龍文化和龍形象的珍貴文物,涵蓋各個時期的銀飾、刺繡、蠟染、剪紙、面具、木雕、服飾等幾大類,展品內涵豐富,工藝精美。

為滿足公眾春節期間參觀遊覽的需求,不少博物館或開新館,或重裝啟幕,以全新姿態開門迎客。上海博物館東館迎來「青銅展廳」試營運,在新的一年與人民廣場館、北館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江蘇蘇州的中國昆曲博物館內,古戲台上再現百余年前會館的繁華盛景,上演昆曲經典折子戲【天官賜福】【牡丹亭·遊園】【天下樂·鐘馗嫁妹】;近期完成修繕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鼓浪嶼八卦樓重新對外開放,吸引了眾多遊客春節期間來此遊玩打卡。

故宮博物院寄存處春節期間提前15分鐘開放;三星堆博物館正月初一釋出公告增加2月11日至17日線上預約人數;廣州南越王博物院除大年初一到初八正常開放外,初一至初三增設夜間開放……春節假期,眾多博物館延長開放時間、最佳化服務措施,這些細節之處的調整,反映出公眾對文博日益高漲的熱情,亦體現出各地博物館為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務實努力。

線下遊人如織,線上同樣流量湧動、熱鬧非凡。各地文博單位透過雲直播、雲展覽多種方式擴大傳播面,拓展春節文化體驗空間。12家媒體平台共同發起「2024年全國博物館新春大展直播活動」,帶領雲端網友沈浸式賞國寶、逛好展;故宮博物院推出「祥龍賀歲」的線上展覽,讓觀眾足不出戶實作故宮尋龍,並利用全像影像采集技術,將面積達7140平方米的宮殿建築,「搬」到了線上;赤峰市推出「龍鄉賞‘龍’」線上龍文化海報主題活動,從全市館藏精選龍形和龍紋飾的文物進行線上展示,讓市民線上觀「龍」,屏上看「龍」,掌上賞「龍」。

龍年伊始,許多人把紅色地標作為「新年第一站」,在重溫紅色記憶中上好「新年第一課」。春節期間,中共一大紀念館,從大年初一到初八,誌願者們在會址門口進行微宣講,帶領市民遊客走近那段風雲際會的歷史,體悟中國共產黨百年不變的初心使命;閩西大地,古田會議紀念館多個主題展覽反映蘇區精神的發展脈絡和革命先輩的光榮事跡,外地遊客專程趕來,參觀展陳,致敬先烈。江西吉安,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開展「新年社教活動」,聽一場博物館全館講解、看一部朱德、毛澤東重上井岡山紀錄片、聽一則偉人鮮為人知的故事、讀一封73年前老區人民寫給毛主席的拜年信,讓觀眾回望革命時期的艱辛,更加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

來源丨國家文物局(文/李瑞 李翔)

編輯丨甘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