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倚青山觀流水聽松風,張熊【松蔭水閣】

2024-01-04國風

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看畫和賞畫有什麽區別?看畫,強調視覺感受;賞畫,註重精神感受。完成了從看畫到賞畫的轉變,會感受到山水美景中蘊藏的畫家心境。比如這幅清末畫家張熊的【松蔭水閣】,畫中山水似曾相識,無論是筆墨還是構圖都沒有什麽新鮮感。一旦看懂了畫家的寄托情懷,感受到作品意境,就會領悟畫家的藝術追求。

張熊是浙江人,精於鑒賞,為了開闊視野、提升能力,青年時前往上海定居。他有機會成為宮廷畫師,對別人來講這是天大的機緣,對他而言卻推辭不受。其中原因,看了這幅【松蔭水閣】也能推測一二。畫中青山挺拔,流水清音,陣陣松風,令人心曠神怡。這樣一個灑脫自在的畫家,肯定無法接受束手束腳的創作生活。

張熊早期作品以花鳥畫居多,山水畫作品較少。他晚年時技法大成,筆墨酣暢淋漓,山水蒼潤古樸。畫中山水用筆細密,山根水岸處山石堆砌,毫無生硬感覺。石中長出松樹,枝幹也用皴筆勾畫,顯得挺拔遒勁。用筆勾斫、用墨濃重,會影響畫面的空間感。張熊想到了虛實結合,水面煙雲利用留白疏導氣韻。

從墨色變化、位置經營欣賞【松蔭水閣】,就能了解張熊的創作意圖。他受海派畫風影響,相容並蓄名家畫風,從水墨韻味入手捕捉自然生機。從題材上看,這就是一幅山居訪友作品。有了墨韻,就多了雅俗共賞的韻致。畫中細節很多,都是圍繞主題設定。水閣位於松蔭下,山村隱於谷壑處,清幽靜謐之風撲面而來。

王維寫過一首詩名為【山居秋暝】,其中兩句「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畫中景色與唐人詩意相映成趣,有了詩意美,有通俗面貌,有了濃墨重筆,這樣的山水畫更容易讓人共情。張熊妙筆一枝,畫出了人們對高山流水的想象,畫出了人們對山林生活的向往,也畫出了無法言傳的文雅氣息。

很明顯畫中山水脫離了實景範疇,承載了張熊的想象。筆墨紮實,景致處於似與不似之間,增加了作品的文人情趣。因畫家的想象力,構建出文人心中的山水勝景。有了化情思入山水的手法,在畫紙上看到了氣韻流動。

牛毛皴結合斑斑苔點,有序的皴擦紋路與無序的苔點形成對比,讓畫面產生疏密對比、大小對比。疏密很好理解,大小是指用細微的筆墨變化,描繪出高山大川的雄渾氣勢。密集的苔點分布在山石棱角處,畫出了山高林密、巍峨磅礴的大氣。無形的煙雲與肌理質感厚重的山巖,無形與有形再次強調大小對比。

從這些細節可以看出,張熊把花鳥畫中關於大小的理解運用到山水畫中。這就能理解,他把用墨韻表現山水形質的原因了。墨韻和構圖,讓畫中山水有了「秩序」,哪怕構圖滿用筆密,也有雅意流露出來。

人們喜歡用「賞心悅目」形容一幅好畫,希望從畫中領悟人生感受。欣賞完這幅【松蔭水閣】,就能了解張熊的雅好了。

拓展閱讀

沖破摹古樊籬,清四僧筆下的山水

冬天幹什麽,山水畫裏找答案

不一樣的山水樣貌,一樣的清雅韻致

畫實景山水,繁而不悶,疏而不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