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五首絕美【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2024-06-23國風

-1-

【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秦觀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斷無尋處。

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

砌成此恨無重數。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秦觀的【踏莎行】創作於紹聖四年(1097年),正值詩人因黨爭被貶謫郴州之際。

上闋以"霧失樓台,月迷津渡"等意象勾勒出淒涼景象,暗喻詩人內心的孤寂與失落。"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更是將悲涼之情推向高潮。

下闋先敘友人慰問,繼而轉入"砌成此恨無重數"的深沈怨悱。末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既抒發詩人對命運的困惑,又展現出對生活本質的哲學思考。

全詞虛實相間,意蘊深遠,堪稱婉約派詞作的典範。

-2-

【踏莎行·候館梅殘】

宋·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

草薰風暖搖征轡。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

樓高莫近危闌倚。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歐陽修的【踏莎行】創作於宋仁宗明道元年(1033)暮春,是其早年江南行役時的作品。此詞被譽為婉約派抒寫離情小令的代表之作,情深意遠,柔婉優美。

上片描繪征人旅途所見,由春景引發離愁。"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一句,巧妙將眼前景象與內心感受融為一體,比李煜名句更顯自然。

下片轉寫閨中思婦,"寸寸柔腸,盈盈粉淚"展現女子深切思緒。結句"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既寫出思婦凝望情景,又透露一往情深之意。全詞層層遞進,以發散式結構抒發離愁別恨,意境深遠。

-3-

【踏莎行·楊柳回塘】

宋·賀鑄

楊柳回塘,鴛鴦別浦。

綠萍漲斷蓮舟路。

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脫盡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雲帶雨。

依依似與騷人語。

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

賀鑄的【踏莎行·楊柳回塘】是其代表作,創作於仕途不順之際,借詠荷花抒發身世之感。上闋描繪恬靜池塘,暗示荷花生長於僻靜處,難為人賞。下闋借美人之口言誌,展現堅持品格的決心。

詞以荷花自比,巧妙運用比喻:回塘別浦喻處境偏僻,綠萍斷路喻仕途艱難,蜂蝶不慕喻才德無人賞識。"紅衣脫盡芳心苦"寓意虛度年華的淒苦。

末句"當年不肯嫁春風,無端卻被秋風誤"既寫荷花高潔品格,又暗示作者因性格與世俗不合而仕途坎坷的感嘆。全詞借物喻人,意蘊深遠,展現了作者不得誌的心境。

-4-

【踏莎行·小徑紅稀】

宋·晏殊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

高台樹色陰陰見。

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

爐香靜逐遊絲轉。

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這首詞巧妙描繪暮春景色,隱含淡淡閑愁。上闋勾勒郊外春暮圖: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台樹色陰陰,楊花漫舞。景物描寫生動,既顯示春之消逝,又富有生機。

下闋轉入室內:翠葉藏鶯、珠簾隔燕,爐香靜逐遊絲,營造出閑靜氛圍。結句"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巧妙點明春愁,暗示時光流逝。

全詞以景抒情,意象清晰而主旨朦朧,展現出深美含蓄的藝術魅力。詞人在欣賞初夏生機與惋惜春光已逝間,流露出對時序流轉的淡淡惆悵。

-5-

【踏莎行·自沔東來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夢而作】

宋·姜夔

燕燕輕盈,鶯鶯嬌軟,

分明又向華胥見。

夜長爭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別後書辭,別時針線,

離魂暗逐郎行遠。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姜夔的【踏莎行】創作於淳熙十四年(1187年)元旦,源於作者在金陵夢見昔日戀人。詞以"鶯鶯燕燕"巧妙稱呼意中人,既流露纏綿情意,又暗喻其體態聲音。借夢中情人自述,體現相思之深。

過片描繪別後睹物思人,舊情難忘。"別後書辭"、"別時針線"皆為情至之語。"離魂暗逐郎行遠"化用【離魂記】,展現情人魂魄追隨之景。末句"淮南千裏,舊苑鶯花傷往日"融合杜詩意境,描繪情人魂魄歸去的淒涼,流露詞人深切負疚之感。

全詞緊扣感夢主題,融匯典故,意境幽絕,巧妙展現了詞人對昔日戀人的眷念與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