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這首詩寫得奇崛,值得一品,評魯獎詩人張執浩詩歌【六月】

2024-06-09國風

格命草詩評

原文

六月

文/張執浩

多雨的季節終於來臨

你走著走著就走進了水裏

在一場雨與另一場雨之間

湖水擡著湖面

柳條安靜,水杉筆挺

打鼓的人稍事休憩

紅蓮鉆出荷葉

當她們看不見自己的倒影

她們有顯而易見的憂傷

此處的渾濁天經地義

而彼時,濁氣將逝

在一滴雨與一滴雨的間隙

是另外一滴雨

在一個人與另一個人之間

是無休止的雜碎

你看見了雨後的青山

你看見我滿面歡喜像痛哭流涕

賞析

繼續讀夏天的詩。今天分享的是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張執浩的詩【六月】,這首詩寫了一種很奇怪的憂傷,比如詩中這幾句「她們有顯而易見的憂傷」「你看見我滿面歡喜像痛哭流涕」,這是詩歌直接描寫情緒的點,這也恰恰反映了詩人的內心世界,即使不傾訴,就算刻意隱藏,憂傷也如同掛在臉上一樣,這就是對顯而易見,歡喜像痛哭的詮釋。這也說明,是真的憂傷,不是無病呻吟。接下來,從詩歌文本感受這憂傷的形成。

詩歌的主題是六月,而六月也是梅雨季,雨是一個特別能影響人們情緒的自然意象,往往偏向憂愁的感情色調。而且全詩也是在雨之間來回切換,造成時空上的立體變化,詩人的情緒就隱藏在這種變化之中。

先看前三行,詩人說多雨的季節終於來臨,仿佛在期盼它的到來一樣,借雨季來掩蓋憂傷的情緒。接著這兩句「你走著走著就走進了水裏/在一場雨與另一場雨之間」,這裏走進水裏,就像有一種不知不覺的感覺,說明雨有很強的情緒調動和感染力。詩人把人放置在一場雨與另一場雨之間,人也成了雨人,如同雨的轉場,如同一個過渡,仿佛有一種連綿不絕的憂傷在生成。這裏走進水裏,被雨夾在中間,如同浸泡憂傷之感。

接下來是一段和湖水有關的自然意象描寫,非常有空間感。這三行「湖水擡著湖面/柳條安靜,水杉筆挺/打鼓的人稍事休憩」,這裏寫得很有意境,應該描寫的是雨停的間隙,湖與湖的樣子。這句「湖水擡著湖面」看似一句廢話,卻寫出了奇特的感官體驗,這是怎樣一種擡法,仿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很有意味。接著是「柳條安靜,水杉筆挺」,人格化地描寫,很形象,說明此時,風停雨歇,進入短暫的休雨期。而「打鼓的人稍事休憩」寫得更為傳神,這裏「打鼓的人」恐怕就是雨的暗喻,有得一品。

然後是紅蓮鉆出荷葉這一部份,詩歌的情緒開始外露,她們看不見自己的倒影,這或許是因為雨下得太多,湖水已經變得渾濁,擾亂了湖面的鏡面效果,任何倒影都被湖水給吞沒了。接著寫「她們有顯而易見的憂傷」,紅蓮這一意象偏女性化,而且這裏用的是女字旁的她,更說明這憂傷具有天生的一面,用顯而易見來形容恰到好處。而「此處的渾濁天經地義」,這就是雨造作的結果,當然天經地義。因此,這些意象的感覺和情緒仿佛都是自然而然的,並不需要其他力的作用就產生了。

最後,寫濁氣將逝,仿佛在告訴讀者,雨馬上要停止了,雨線變成了雨滴,世界也漸漸有了清朗的感覺。接著寫一滴雨與一滴雨的間隙是另一滴雨,這比一個人和一個人之間無休止的雜碎要單純簡單多了。這一對比,恰恰反映出詩人內心的憂慮和憂傷,這就是人們一直向往自然的原因,單純且簡潔。因此,可以知道詩人所憂傷的是人際往來的復雜,所引起的心理情緒上的不穩定性。接著,又是一組對比,你看見雨後是青山,你看見我歡喜後面是痛哭流涕,自然清澈了,而人面目不清,渾濁了。

透過對整首詩的分析,可以非常顯然地體會到詩人的憂慮。恰逢六月雨季到來,詩人的情緒借機有了釋放的出口。雨的渲染加上蓮的烘托,詩人的憂傷最後浮出水面。這首詩為了表現憂傷的自我,寫得百轉千回,透過理清詩歌的結構和雨的變化,詩人暗自在尋求解脫之道,或許又會陷入另一個情緒黑洞,這就是人的復雜性,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最後想說,心態很重要,過度憂傷傷身。

拋磚引玉,就詩論詩,以寫代學,至此,就結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歡迎評論區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薦的詩歌,歡迎留言告訴我,一同欣賞,共同進步。我是詩者格命草,歡迎關註,下期詩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