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秦祖永山水畫

2024-01-31國風

秦祖永 羊城八景圖 1872年作

秦祖永(1825年-1884年),字逸芬,號楞煙外史,江蘇金匱縣(今無錫)人。清代書畫家。山水宗王時敏。有【桐陰論畫】、【畫學心印】、【桐陰畫訣】等存世。其子秦頌丹亦長書畫。

秦祖永活動時期,盡管已去「四王」盛期一世紀,但社會上卻大體沒有脫離正統派「四王」的軌跡。「四王」推崇董源、巨然和元四家,並主張摹古,因此秦祖永亦可上溯至「元四家」。秦祖永的山水作品用筆疏散,有閑散文人氣,又具有元代的蕭散寂靜。作為書畫理論家的秦祖永,其繪畫水平亦較高,亦是極為不易。他的畫風深受當時社會風尚影響。

(一)珠江泛月。珠江在城南半裏,海中巨石漢時始建寺焉。曰珠江曰海珠,東望虎門西接大通港,南接鵝潭,北峙白雲山越秀山朝漢台諸勝。舟楫叢集,宦士騷人樂敘於此,每乘月夜泛舟,遊宴、簫管弦歌聲徹曉,不減秦淮韻事也。祖永並識。 鈐印:祖永之印

(二)小金山寺。寺在城西北三十餘裏,宋時所建,近接煙村,小河環繞,下通石門沈香沙,寺畔磐石巉巖,松檜交映,有雨花堂飛雲閣妙高台諸勝,坡公曾泊舟於此,墨跡留題,羊城北勝之大觀也。壬申三月上浣。逸芬識。 鈐印:逸芬

(三)石門返照。石門在城西北二十餘裏,兩山夾峙如門,為西華村畔,上通金山下達省垣,有石門亭西華寺沈香沙諸勝,晉吳隱之曾酌貪泉於此,騷人韻士往往題詠期間,夕照時帆檣掩映,漁舟互唱,亦羊城一勝景也。逸芬祖永識於粵東寓次。 鈐印:鄰煙

(四)白雲晚眺。白雲山在城北十五裏,高三百丈,盤踞百餘裏,往往出白雲故名,寺建山巔,與鄭仙巖相峙,祀龍王有九龍泉九龍橋山有數寺曰蒲間曰濓泉,曰能仁曰彌勒,曰景泰各勝相接,東望虎門巨洋,南俯省城西望樵山,北倚摩星嶺,高淩霄漢,每初秋時市民感躋此勝,千峰萬壑,松檜映帶,為羊城最勝之境。壬申二月望後,祖永識。 鈐印:擷芬 鑒藏印:劉敘堂

(五)大通煙雨。大通寺在城南二裏大通港畔,致和年中,有達岸禪師飛升於此,祈禱最靈。東接白鵝潭,北接石門,地連花埭,寺中有煙雨井故名,每天將雨則井中,雲煙疊起。附近居民皆以種花為業,每當春光明媚遊人仕女雲集,真賞心悅目之觀。臨煙祖永並識。 鈐印:鄰煙

(六)蒲澗濂泉。蒲澗寺在城北十餘裏踞白雲山麓,乃宋時所建,下接九曲溪菖蒲澗捨身崖鄭安期生飛昇於此,下有濓泉寺,寺前產九節菖蒲,服者超昇,山徑則高松夾道,壁烏立五千尋,最為勝跡。楞煙外史識。 鈐印:祖永之印 鑒藏印:劉敘堂

(七)景泰僧歸。上景泰古寺占白雲連亙之麓城北十餘裏下有寺亦名景泰,宋時景泰禪師卓錫得泉於此,下有澗曰卓錫泉故名,左右峰巒疊章,松壑交加,上通摩星嶺,乃穗城勝景也。桐陰生識。 鈐印:祖永印 鑒藏印:劉敘堂

(八)波羅浴日。勝境在城東三十餘裏海濱立廟祀南海龍神,廟曰波羅,前有波羅國貢使至此故名,唐時建立。旁有浴日亭四洋望巨洋,直眺東海,每日出時光焰萬丈,縱目觀望扶桑宛在目前也。壬申春三月遣興於此計八幀識者見之,定當一笑也。鄰煙祖永繪圖並識。 鈐印:逸芬 鑒藏印:敘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