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樂西行,且聽天命!被時間偏愛的山西,也在時間裏成為許多人的「念念不忘」。
崇慶寺內的十殿閻羅
【黑神話:悟空】美術總監曾在社交平台寫道:「崇慶寺的十殿閻羅,鐵佛寺的二十四諸天,玉皇廟的二十八星宿,此行總算是圓了念想,順利收工。」
被排首位的崇慶寺位於長治市長子縣,是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年代已不可考,寺內宋代彩塑風格鮮明,造型精妙,形象與藝術構思具有精深的民族特色。
崇慶寺
崇慶寺坐北朝南,主軸線上為天王殿和千佛殿,據寺內清嘉慶三年(1798)【崇慶寺重修碑誌】記載,「千佛殿居其北,臥佛殿居其東,大士殿居其西,天王殿居其南。東南立門,門之東建關帝殿,西北建十帝並鬼王殿,西南又立給孤獨長者殿,東北一院則為禪舍。」現存格局基本與之相符。
十帝殿
十帝殿亦稱地藏殿正是【黑神話:悟空】中「十殿閻羅」(十帝閻君)的取景地,整堂彩塑造像塑造於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正中佛壇上的主尊造像是地藏菩薩,地藏菩薩像兩側環墻而砌的神台上是十帝閻君與六曹判官像,閻君與判官上方是懸塑陰曹地府
閻君造像極具威嚴
十帝殿內彩塑造像有兩點特別之處,一是閻君形象的塑造;二是懸塑陰曹地府。其中,閻君形象以歷史上十位著名帝王為藍本,借用皇帝的威儀來表現閻君的威嚴,用「人間王」來再現「陰世王」,也是特殊的歷史文化孕育出的獨具特色的藝術形象。
千佛殿
千佛殿是崇慶寺的主殿,建造於北宋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歷經一千多年的歲月,主體構架卻仍然是建立時的原物,被譽為「北宋早期小型歇山頂木構建築的典範之作」。大殿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平面近方形,梁架絕大多數構件為宋代原物,是中國宋代小型殿宇中的代表性遺作。殿內佛壇束腰須彌式,束腰壸門內剔地突起雕龍紋、卷草紋、獅子紋等南立面間柱雕獅子,東西角柱前立面雕扛座力士像亦為宋代遺制。
千佛殿內造像
殿內的彩塑造像雖然塑造於宋代,但經過明代補塑修繕乃至妝鑾彩繪後,整體造型與藝術風格已發生了較大的改變,所以在這一堂彩塑造像裏,既可以體會到宋代藝術的精微與內斂,也能感受到明代的細致與嚴謹。
四十二臂觀音
佛壇上北部正中供主尊造像釋迦牟尼佛,佛祖左右兩側供文殊與普賢二菩薩像,三像合稱釋迦三尊。主尊釋迦牟尼佛像後扇面墻北側的小木做帳龕內也供放有一尊觀音像,為四十二臂觀音,帶有元明時期密宗造像之遺風。造型風格迥異於寺內其他造像。另類而別致。
「十八羅漢彩塑」
大士殿則因「十八羅漢彩塑」聞名於世,作為現在已知的留存於世最早的並有確切紀年的一組十八羅漢彩塑造像,被著名雕塑家錢紹武盛贊為「宋塑之冠」。大士殿內的「十八羅漢彩塑」極具宋代的文人情懷與人文氣息,神態多變,衣紋流暢。坐姿傾側自如,體態豐盈健碩,尚存唐代豐滿的遺韻。
「十八羅漢彩塑」刻畫精細
其中的羅漢或老、或少、或梵、或華,個性鮮明,姿態神情各不相同。有的講經論法,口若懸河;有的閉目沈思,氣定神閑;有的飽經風霜,愁紋滿面有的凝神沈思,充滿智慧;有的表情嚴肅,讓人敬畏;有的從容淡定,神態超然;有著極高的歷史、文化及藝術欣賞價值。
東方持國天王與南方增長天王彩塑像
天王殿內塑四大天王,威武有力。殿內僅存的東方持國天王與南方增長天王彩塑,是上黨地區現存最大的兩尊明代彩塑天王造像,二像手中法器與腳下鬼怪雖然缺失,但氣吞山河的豪放氣勢卻不減當年。二像半坐於神台之上,一腳下踏,一腳半提,雙膝向外開啟,拔腰挺胸,兩膀用力,以及牙關緊咬的面部神態將天王威武勇猛的氣概栩栩如生展現了出來。
【黑神話:悟空】遊戲圖
如今「悟空圓夢」,崇慶寺也正穿越虛空,恭迎各位「天命人」。
編輯:賈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