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1965年李宗仁流亡歸國,求官最低副國級,毛主席三句話婉拒

2024-10-19國風

1965年盛夏,流亡海外多年的李宗仁夫婦終於在幾經騰挪的飛機上感受到了屬於故土的溫暖氣息,而在北京機場等候他倆的,正是久候多時的周恩來總理。

在結束了下飛機的初次會面後,李宗仁很快便先後見到了新中國的一眾中央領導層,毛主席也和他進行了親切的會面。

而在會面席間,李宗仁這個「末代總統」也是向毛主席表達了願意成為新中國貢獻力量的一員,並表示自己的級別只需要達到副國級就可以。

只可惜,最終毛主席並未對李宗仁承諾官職,而上會後的結果也並未給李宗仁副國級官銜,要知道,原國民黨陣營的衛立煌當時就是副國級,可後者的地位又哪裏比得上李宗仁呢?

那麽,毛主席面對李宗仁的「副國級」求官,為何沒有表態支持,後來又是用什麽理由來說服李宗仁的呢?

李宗仁求官不成,是歷史原因還是現實原因?

「桂系總統」李宗仁

提起李宗仁,不少人在第一時間都會聯想到幾個關鍵詞,「桂系軍閥」、「血戰台兒莊」、「末代總統」等,這些毫無疑問都是不同時期的李宗仁的真實寫照。

李宗仁,地道的桂林人,在與「軍」字沾邊兒之前,小學學歷的他只不過是個紡織廠中默不起眼的學徒工。

1908年,17歲的李宗仁踏進了廣西陸小的大門,4年後,他又成為了廣西陸軍「速成班」的一員,21歲的大齡粵西青年緊趕慢趕,終於真正開始有了從軍的資本。

自1913年李宗仁從「速成班」畢業開始的小小準尉,混到1916年就正式進入了滇軍編制,此時的他只不過是個毫不起眼的排長。

1921年對李宗仁來說是人生的第一道「分水嶺」,有了前幾年參加護法戰爭、粵桂戰爭的寶貴戰鬥經驗,他借助退避玉林的機會成功整合了數十支連隊,自創部隊番號,自封司令,此時的他身上,已經能夠模糊看到未來桂系軍閥領袖的冥冥氣質了。

1925年是李宗仁一攬國民黨桂系勢力的關鍵年,廣西上下一統,回看他的成功之路,陸榮廷、沈鴻英這些軍閥都早已先後化作枯骨,鋪墊起了李宗仁的上位之路。

1927年,在北伐戰爭中積下累累戰功的李宗仁選擇了跟隨老蔣,「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號角吹響後,他卻反過來聯合何應欽與白崇禧,使得老蔣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被迫下野」。

只可惜,老蔣不愧是老蔣,1928年便重新上台,此時的李宗仁表面上配合老蔣的拉攏,但在參加二次北伐的同時,他也深知,自己和老蔣之間已經有了過不去的梁子。

1929年,老蔣圖窮匕見,李宗仁無奈只能選擇和白崇禧結成桂系共同體,蔣桂戰爭開打,並以桂系失敗而結尾,作為失敗者,李宗仁被老蔣宣布「叛亂黨國」。

這一次和老蔣的對立,一直就對立到了1935年,李宗仁先後聯合了馮玉祥、閻錫山、陳濟棠,但最終面對已經形成大勢的老蔣,最終選擇了認命,並接受老蔣改編。

1938年,這是李宗仁人生中的第二道分水嶺,這一年他坐鎮指揮的徐州會戰中台兒莊戰役大破日寇2萬余,正式奠就了其「抗日名將」的美譽。

1945年後的李宗仁,選擇了跟隨老蔣站到了人民和中國共產黨的對立面,短短3、4年,國民黨的統治岌岌可危。

1949年,老蔣因戰之過再次下野,而擔當了半年多副總統的李宗仁則借此機會,成為了所謂的「代總統」,只可惜他和中國共產黨的「和談」最終也談判破裂,退守桂、廣等沿海一線。

同年底,以「就醫」為名的李宗仁借道香港,選擇了流亡美國,這一去就是整整16年,和祖國,和大陸,和故鄉別離山海的16年。

50年代的李宗仁,已經知悉了老蔣在台灣撤掉了自己的「副總統」職位,但他一生都想回歸故土,唯一的希望就是和大陸取得聯系。

程思遠,連結李宗仁和大陸之間的「關鍵先生」,受前者所托,先後5次前往北京與周總理接觸,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都在為李宗仁後來回歸大陸鋪平道路。

而李宗仁,這個中華民國的「末代總統」,也在程思遠的一次次赴京中看到了大陸方面的誠意和歡迎,最終他選擇了放下戒備,開始以一種忐忑而激動的心情,期待著重新踏上故土的那一天。

李宗仁歸國「求官」

按照周總理讓程思遠傳過來的「四可」之說,李宗仁很清楚,大陸對他此次回去並不會限制其自由,主打的就是「來去自由,走留隨心」。

1965年7月,從瑞士乘飛機起飛的李宗仁夫婦,先後經過香港、廣州、上海,最終在20號成功抵達北京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