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齊物論】:無我才能知「我」

2023-12-09國風

「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

【齊物論】開篇,南郭子綦這樣一個人,仰天長籲地說道:「吾喪我」,也就是說,喪失了自己的有形軀殼。

不再執著於此身,以及眾多欲望的負累,就像蟬脫殼一樣,其精神與靈魂,或者說大道自性,或者說佛性,或者說聖性,可以獨立自主了,不會再被「囚禁」。

萬事紛紜,周邊的繁雜以及自我的欲望交疊,如同一座繭房,只有脫掉有形的軀殼,真心才能夠被釋放出來,才能夠見光。這個本真的我,才能如同走出重重迷霧關鎖,重新見到陽光。

如此,心靈的澄澈至虛形態才能夠顯現,人人本具的無上智慧才能夠綻放光芒。於此同時,去掉了有形負累與欲望濁氣,全副身心秉天地至清之氣,此我變得輕盈,走路如同腳下踩棉花,獲得「騰雲」一般的愉悅。

莊子【齊物論】以「吾喪我」開篇,其實是在闡明,唯有「無我」,才能夠進一步談論智慧,此文才能夠有下文,方可談論「我是誰」、「萬物是什麽」、「如何萬物同齊」。

假如「有我」,就如同「身在山中不知山」,我在我中不知我。因為「有我」,一切所說的話、所做的事、所爭論的觀點,無外乎以我為中心,都是我的色彩定義。如此「狹隘」,何談智慧,不過一隅之見。

無我之後,跳出自我來看我,來看萬物,才是所謂的客觀與公正,由此所見到的,才有可能是真實的我,真實的萬物,真實的天地,真實的一切。因為,此中摒棄了私心的虛假閃爍。

譬如二人交談,一人說:「我認為,這樣才是客觀的」,有個「我認為」,一切所說所論,已經不客觀。

唯有忘我,才能以耳對人對物,如孔子的「耳順」;多聽在於隨順外境,進而以無我的廣博之心,照見事情的真實情況。此為古人推崇的道心之用,也即老子的「無為而無不為」。

「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誌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

在【齊物論】文末處,莊子將「無我方能齊物」,進行了更進一步的發揮。莊周化蝶,蝴蝶與莊周一分為二、二而為一。

其一。莊子「與萬物為一」,不執著於我見,才有所見,見天地,見眾生。

無我的莊子之心,與萬物同心;與萬物同心,也就與萬物之間沒有距離;與萬物之間沒有距離,也就認識了萬物的本來面目;萬物本來面目,即是真理;這是真正的「格物」,格物以致知。

其二,如此,莊子可以隨物而化,千變萬化,毫不拘束滯礙。

隨緣遇見蝴蝶,不持我見,無心而照,因此能見蝴蝶真實。以莊子此論類推,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或人或事或物,不當以先存之見進行評價與判斷。所遇皆緣,無心以待,即是誠意,誠意相處,隨其性情,並無好惡分別,此即遵循客觀規律。

其三,沒有了欲望的我,這個「真我」去哪裏了?在蝴蝶中,在萬事萬物之中。

此我化為天地萬物,藏身於萬物之內,一個真心連線群生萬物,與之同性情。禪宗有雲,見性成佛,而誠意可通自性,或貓或狗,均不隔閡,運通於萬物之中,猶如神明。誠意自性,即是真我。

中國人的「齊物觀」,既承認人與萬物一體;同時也敬畏每一物的個性差異;一物一個性,人人各不同,尊重特色,世界才多彩,萬物本一體,因此才共融。

這與西方柏拉圖理性主義「整齊劃一」的哲學觀,有著本質區別。

他們認為,萬物必須按照一個標準來規定,才是完美,就像一條街的門頭必須一致,就像在說,全世界的人們都必須如此如此,並不承認萬物各有性情。因此誕生了狹隘,誕生了強制,誕生了東西隔閡,拒絕世界本來的多彩,與天道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