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釋疑【周易】震卦:一次形象的地震記錄?古本為何記名為「來」?

2024-01-17國風

關於【周易】震卦爻辭,古今傳註大多以雷聲震動解釋,然而根據卦爻辭內容及其所描述的情形,解釋為雷有些不合情理,這個問題早就被發現了,今人訓詁考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若把震卦以地震釋之,則豁然貫通,且文理順暢,他們認為震即地震,震卦爻辭記錄了古代一場地震的完整過程。

今本周易記震卦為「震」,而在馬王堆帛書記作「辰」,清華簡和輯本【歸藏】中記作「上來下止」或「釐」字。

「上來下止」這個字是現在的「來」字的變體,「釐」和「來」二字皆為來紐之部字,同音通假,「釐」「來」通假在古文中常見,如【漢書·劉向傳】:「【周頌】曰:‘降福穰穰’,又曰:‘貽我釐麰’。」王先謙【補註】引王先慎曰:「【毛詩】作‘貽我來牟’……‘釐’、‘來’,文異而聲義同。」

然而震和來(釐)二字音義相差較遠,無法用通假解釋,震卦為何又寫作「來(釐)」卦?

輯本【歸藏】引李過的說法:「震為釐,釐者理也,以帝出乎震,萬物所始條理也。」李過的解釋本於【說卦傳】「帝出乎震」章,但有學者認為,這一解釋迂曲牽強,不可信。

高亨先生曾提出:【周易】之卦名,猶【書】【詩】之篇名,疑筮辭在先,卦名在後。

近些年隨著【易】類出土文獻的不斷發現、整理、研究,其中的「同卦異名」現象進一步證明了高亨先生「依筮辭而題卦名」觀點的正確性。

比如馬王堆帛書的「羅」卦為現在所指「離」卦,再如坤卦,馬王堆帛書本作「川」,應該是本字,文獻或作「巛」,感興趣參見辛亞明【易卦卦名差異與【周易】古經編纂新探】一文。

就絕大多數卦而言,「依筮辭而題卦名」的原則是適用的,如乾卦卦名取自九三爻辭「君子終日乾乾」之「乾」字,屯卦卦名取自六二爻辭「屯如邅如」及九五爻辭「屯其膏」之「屯」,蒙卦除六三之外的其他爻辭及卦辭皆有「蒙」字,故取「蒙」為卦名,「坎卦」爻辭只有80余字,「坎」字共出現了8次。

我們順著「依筮辭而題卦名」的思路來考察「震」的卦名差異問題。

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裏,不失匕鬯。

初九,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

六二,震來厲,億喪貝,躋於九陵,勿逐,七日得。

六三,震蘇蘇,震行無眚。

九四,震遂泥。

六五,震往來厲,意無喪,有事。

上六,震索索,視矍矍,征兇。震不於其躬,於其鄰,無咎。婚媾有言。

震卦卦辭及初九爻辭有「震來虩虩」,六二爻辭有「震來」,六五爻辭又有「震往來」都有「來」字。

由此推斷,震卦最初正如高亨先生所言,只有卦象、卦爻辭,沒有卦名,後人在為該卦命名的時候,或取卦爻辭中「常見」的「來」字作為卦名,震卦在命名之初曾被命作「來」卦。

於是「來」卦的名稱後來在輯本【歸藏】及【清華簡(四)】中得以保留。

但是,顯然這一卦中「震」字出現的最多,卦爻辭均含有「震」字,全卦似乎圍繞「震」字展開,取「震」字作卦名顯然較取「來」字為優,故最終該卦以「震」命名並流傳至今,而另一個名稱「來」卦則逐漸不為人所熟知。

關於震卦的解釋,高亨先生和李鏡池先生都釋震為雷,我們接觸到的易學著作有限,似乎都這樣解釋。

【說文】解「震」:「劈歷振物者。」段註「劈歷,疾雷之名。」【詩經】:「爗爗震電,不寧不令。」毛傳:「震,雷也。」可知釋震為雷,從過去到現在源遠流長。

不過,八卦中的「震為雷」,源自【說卦傳】。那裏說: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艮為山,離為火,坎為水,兌為澤,巽為風。

卦名及其所象,以震為雷的說法,震與雷有明顯的聯系,但就卦爻辭而言,則此說似乎難從。

李鏡池先生在解釋震卦時說:「震:指雷,卦的內容談雷電和人們對它的認識。」

在解釋六二爻辭時,李先生穿插了一個商人的故事:「 這是寫一個商人在路上,遇到雷電交作,非常駭人,甚至有危險。但他並不害怕,只考慮會不會虧本的問題。

於是爬山越嶺,趕快往市場裏跑去。但雷厲雨暴,山高路滑,跑得很辛苦,心裏就想:算了,別趕了,七八夫內,總會把錢賺到手的。表現了商人為了賺錢,不顧雷電危險的情景。

李先生註「九陵」,有其獨到的見解:「九陵:山名。也是市場所在地,陜西一帶以陵為地名的不少。古代市場設在高地山城裏。」

古人東朝西市,沒有聽說「古代市場設在高地山城裏」,這或許說的是傳說中的洪水時代,但在那遠古時代,真的有市場嗎?

震卦爻辭所說,不是雷而是地震,震是地震,也是有根據的,【左傳】:「八月丁酉,南宮極震。」杜預註:「【經】書乙未地震,魯地也。丁酉南宮極震,周地亦震也。」

【說文】:震,劈歷振物者。從雨辰聲。【春秋傳】「震伯夷之廟。」【易·序卦】曰:「震者,動也。」取震動之義。

震在漢易中有「山崩」之象,焦延壽【焦氏易林】「蹇之屯」:「作室山根,人以為安。一夕崩顛,敗我壺飧。」「崩顛」,尚氏註雲:「震為覆艮,故曰山崩。」

李維琦先生【周易古經易解】持此說,以為震卦所言,皆地震事,【易解】分三段來就卦爻辭作解。

李維琦先生說:卦辭說的是人們還從沒有經歷過地震,地震來了,一些膽大的人完全無所謂,他們或者相信‘有命在天’,或者以為只要誠信在胸,誰也不能把他們怎麽樣。

初九的意思是地震雖然山搖地動,響聲震天,他們卻可以談笑自若,不動聲色。喝酒的盅,舀湯的匙,照樣握在手中,紋絲不動。筮者以為,如此不為地震所動的表現,吉利。他們漠然不知地震為不可抗拒的巨大自然災害。

他們的無知還表現在六二爻辭:「地震帶來的巨額財物損失,他們以為是一種神秘的力量把這些帶到高高的山嶺上去了。不要去找,七天後會自然尋回。」

這裏沒有商人的故事,沒有「商人為了賺錢,不顧雷電危險的情景」,「九陵」也不是高地山城的市場,而只是高高的山嶺。

次說余震,李維琦:「六三爻辭是說主震過後,還有余震,嘩嘩嘩地響,不及主震那麽厲害,人們卻驚異地發現,九四爻辭說的是地震使山石變成了泥土,六五爻辭是說雖然沒有喪失大量財物,卻出現了許多異於尋常的自然現象。

上六是說又一次余震來了,這一回再也不得談笑自若了。他們驚懼地四顧,看有什麽異象發生。這樣地震下去,必然兇險難抗。」

說到結局,李維琦:「接下來,人們環顧四周,看有沒有人員傷亡。結果是,他本人無恙,他的鄰居卻身受其禍。其人遠方的親戚不知就裏,卻在傳說他有什麽什麽不幸。」

上六爻辭主要是講人員傷亡,以及地震過後人們的議論。

如此解說,「億喪貝」理解為「巨大的財物損失」;「意無喪」的「意」從集解本作「億」,同樣解為「大量」,無需繞彎子說「發語辭」,這裏說的是人和自然的矛盾,和人間的刑威沒有關系。

如此解釋,把震卦說成地震,比說成是雷震要切實順暢得多,另外說是地震,也有史實可考。

【國語】:「幽王三年,西周三川皆震。」韋昭註曰:「西周,鎬京也。幽王在焉。邠、岐之所近也。三川,涇、渭、洛,出於岐山也。震,動也。地震,故三川亦動也,川竭也。」

就是說,公元前779年西周王朝所能直接施政的地方,大致相當於現時陜西省大部份地區,發生了大地震,以至於境內三大河流水源枯竭。

渭水橫貫境內,涇水在西北,洛水在東南,這三河無水,對於當時人民的生活,對於當時西周搖搖欲墜的統治,有何等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我們是可想而知的。

這樣的大事不能不反映到卦爻辭裏來,很可能就是震卦之所記。

震卦如果解釋為地震,文辭簡捷而內容翔實,既有摹形之語,又有心理描寫之辭,可視為一篇非常簡潔而又生動可感的地震記錄,也可能是迄今為止最早最完整的原始地震記錄。

六二爻辭有「勿逐,七日得」的文字,非常有意思,在這裏多闡述一下。

復卦卦辭「七日來復」、震卦六二爻辭「七日得」,前者之「七」為「逆」,後者之「七」為「順」,後者之「七」與「混沌—崩裂」之數或許直接相關。

【莊子】所記「混沌」的「崩裂」,或者說「混沌」的「開顯」或「秩序化」的過程,是「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在三國虞氏易中,「七」為震卦之數:「‘震’數七,故‘七日得’者也」,幹寶:「‘七日得’者,七年之日也。」「七年之日」可為「七日」叠代的結果,【程傳】曰「卦位有六,七乃更始」,則是「七」的迴圈往復。

震卦取義為「動」,而事物之「動」必然意味著「變」;運動變化又必然在一定時間中展開,時間有始,有繼,有終;事物在時間綿延中有生,有成,所以震卦內蘊著運動、變化、時

間、生成等豐富的義理。

將震卦卦爻倒覆互綜,即為艮卦,一般把艮卦解作艮止聖賢境,萬物所終始,艮卦在馬王堆帛書寫作「根」或「謹」卦,也有寫作「狠」的,根則與震的動不同,是比較穩重靜止的狀態。

漢鄭玄釋【說卦傳】「艮為立春」,唐孔穎達在【周易正義】中認為,「艮」指「前歲之末,後歲之初」,宋朱震也說:「萬物陰氣終陽始,皆之用事也」 ,一言以蔽之,即「艮者,根也」。

「艮」的意義在於「蓋止則生意絕矣,成終而復成始,則生意周流。」

「艮」即在萬物停止生息的點兒上,又是萬物開始生長的發端,它是萬物生命迴圈的關紐所在,而能標示萬物死止之處,又能標示萬物開始生發之義的合理之詞就是「根」。

「根」既是植物生命的歸宿處,葉落歸根;又是植物新的生命的發端之所,水有源,樹有根。

而宋儒對「艮」卦的闡發,也暗合「根」的特性,無論是「靜」之義、「止」之義,都是根的特性,而「光明」之義,萬物陰氣終陽始,立春到來,自然是萬物迎接光明之義。

震、艮合觀,則可見二者又彼此關聯,構成行與止、動與靜、生與成、始與終、時與位之相互對待的關系,關系中的兩端既對立又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