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楊立新:演員這個職業

2024-01-17國風

1. 楊立新:一個普通的演員

清晨的陽光灑在上海大劇院的台階上,楊立新踏入劇院,他的舉止低調而簡單,只是一個普通的演員來參加新作品的排練。然而,在演藝生涯的漫長歲月中,他用心揣摩每個角色,用細膩的表演深深打動著數不盡的觀眾。

在業內,楊立新以專註和刻苦著稱。幾十年來,他沒有間斷地在舞台上出現,給觀眾帶去無數歡樂與感動。無論表演電視劇還是話劇,他都深入研究每一個細節,勤奮地學習、練習,只為了給觀眾一個完美的表現。正因為如此,他贏得了「老戲骨」的美譽。

2. 自導自演:【鐘馗嫁妹】的舞台傳奇

2018年,楊立新推出了話劇【鐘馗嫁妹】,不僅主演鐘馗一角色,也親自擔任該劇的導演。這部以異國婚姻為題材的劇作中,鐘馗冒險下凡,解決妹妹在緬甸遇到的困境。

在籌備和排練過程中,楊立新對每個細節都要求嚴格。他不僅指導每個演員的表演,也親自處理舞美道具等各個方面。在這種將導演與演員完美結合的雙重身份下,【鐘馗嫁妹】獲得極大成功。

隨後,楊立新帶領劇組在多個城市進行了長時間的巡演。他不斷改進劇本細節,讓每個演出都呈現出新的亮點。透過他深入淺出的詮釋,讓這出以神話為主題的話劇在觀眾中產生強烈共鳴。

3. 演技派:角色與生活的界限

在數十年的職業生涯中,楊立新飾演過各種各樣的角色。但無論形象如何不同,他都能深入入扮,將角色的特征地真實呈現出來。

楊立新認為,好的表演需要將生活融入其中。無論是影視劇還是話劇,他都會采訪生活中的原型人物,利用自己對社會各階層的細致觀察來豐富每一個細節。

在拍攝電視劇【半邊樓】時,他甚至選擇戴上粗框眼鏡,完全融入了一位老教師這樣樸素而內斂的形象在裏面。正因如此,觀眾無論看多少次,都會被他誠懇而細膩的表演深深打動。

4. 導演的挑戰與理念

盡管沒有正式接受導演訓練,但楊立新對舞台表演有著獨到的見解。作為【鐘馗嫁妹】的導演,他把重心放在兩個方面:

首先,他倡導以角色為本。在排練中,他會透過對白來幫助每個演員理解自己的角色性格、內心動機等方面。這樣不僅能提升表演質素,也有助於每個人快速進入狀態。

其次,他註重透過細節表達主題。比如在一個場景的道具設定上,他會想方設法加入一些寓意,讓觀眾在欣賞美學的同時,也能體會到導演想要表達的更深層次的內涵。

正因為這樣周到的執導,【鐘馗嫁妹】獲得了極高的評價,這也展現出楊立新的豐富導演才華。

5. 排練現場:從嚴格到溫和

【鐘馗嫁妹】的排練過程中,楊立新對演員的要求很高。起初,他曾采取較為嚴厲的指導方式。在一個場景的排練中,他連續指出幾位演員的表達不夠到位,情緒展現不清晰,台詞沒有滾瓜爛熟,批評的語氣讓人感覺壓力很大。

但是,在一個休息時間,楊立新主動來找那幾位演員交流。他說:「對不起,剛才我批評方式不當,過於強硬了。」然後他細致解釋每一個地方需要改進的重點,比如眼神要更具穿透力,動作要更流暢完整,語氣的上揚跌落處要把控好,這樣觀眾才能清晰地領會情感所在。

從此以後,楊立新的指導方式發生了微妙而明顯的轉變。他開始采取一種更溫和教導的形式。比如在分析問題時,會先肯定演員已經掌握的地方,再著重指出待改進之處;修改建議也會用更易接受的方式表達。這樣,演員們不僅壓力減輕,吸收新知識的效率也大幅提高。

透過這次體會,楊立新深諳透過良好的互動與關懷,能夠起到很好的指導教學效果。他說:「作為導演,不能只看重結果,更要考慮過程。用溫和的方法指導,不僅可以調動演員最大限度的熱情與潛力,也更有利於營造良好的創作氛圍。」

6. 多重角色:導演、主演與出品人

在【鐘馗嫁妹】中,楊立新身兼導演、主演和出品人三重身份,工作量巨大。作為導演,他需要把控整部戲的藝術質素和邏輯框架;作為主演,他還需要深入鉆研主人公鐘馗這個復雜角色;而作為出品人,他還需要參與各個流程環節的協調與決策。

在準備過程中,他工作密集度極高。白天與其他演員一起排練,晚上則自己看影片反思,並在本子上做記錄;等更深入掌握細節後,再加入新的解讀和理解。同時,他也經常和編劇溝通,不斷推進劇本的改進。

在拍攝期間,他根據實際情景做微調,確保每一個鏡頭的效果。即便很累,他也經常在其他演員表演時靜靜觀看,留意每一個細節。他對於舞台劇的質素把握能力,贏得了所有工作人員的尊重。

正是由於楊立新的嚴格把控,【鐘馗嫁妹】在各個環節都打磨得十分精細,在保留原著文學味道的同時,也融入了豐富的舞台語言,這無疑成為這部戲成功的重要保證。

7. 舞台與影視:藝術生涯的雙重路徑

楊立新同時兼擅舞台與影視兩大藝術形式。在北京人藝期間,他主演過數十出經典話劇,深受觀眾喜愛,如【日出】、【茶館】等。他透過對不同角色的深入詮釋,積澱了紮實的表演功底。

而進入影視圈後,他也融入不同類別的角色,如文藝電影【末代皇帝】與喜劇電影【我愛我家】。他拍攝【半邊樓】時,戴上眼鏡將角色詮釋得入土入藥,演技深入人心。

從舞台到螢幕,楊立新用更加細膩的表演方式,將每個角色視覺和心理模式展現得恰到好處。這兩種藝術形式的兼修,讓他獲得了觀賞角度和表達能力的全面提升。他說自己「以一顆熱愛藝術的心在兩條路上漫步」 ,這也成就了他獨特的藝術風格。

8.【我愛我家】:從沈重到喜劇

在影視作品【我愛我家】中,楊立新飾演的賈誌國與其以往嚴肅角色形成了鮮明對比,給觀眾帶來全新的見解。作為一個小個子的鄉下人,賈誌國生動地詮釋了中年男性的怪調笨拙,極富喜劇效果。

這與楊立新的之前形象大不相同。他表示,最初面試這份工作時內心很猶豫,擔心無法適應新類別。但熱愛生活的他,並不想局限在一個固定形象中。於是他下定決心重拾興趣,全力以赴。

在準備過程中,他觀察身邊各種令人發笑的小生活細節,將其推敲與細化為賈誌國各種笨拙舉動。比如撇撇走眼,不經意的尷尬動作等,都生動淋漓。在拍攝現場,他也常因自己而笑,引得全隊歡笑不已。

【我愛我家】播出後好評如潮,賈誌國一角也令人難忘。楊立新在喜劇與嚴肅間的自如轉換,再次展現了他獨特的表演魅力。從此,他也在觀眾心目中留下了又一個新印象 - 生動有趣的喜劇演員。

9.選擇與挑戰:影視劇角色的轉變

隨著1980年代電視劇的迅速發展,北京話劇團資深演員楊立新漸漸開始涉足電視和電影圈。「最初參與電影拍攝還是很緊張的,」楊立新說,「與舞台不同,影視作品很多事情都需要‘一口氣’完成,跟拍速度和不會重來都需要適應。」

第一部參與的影視作品是1982年的電視劇【日出】,劇中楊立新飾演主角方達生一角。「這個角色並不難,但我當時對金融這個行業還了解不深,進入這個新環境我需要花時間去適應。」之後,他又參與了多部歷史題材影視作品的演出,從【末代皇帝】的光緒到【甲午大海戰】的丁汝昌,這給予了他寶貴的歷史學習機會。

但是,真正讓楊立新在影視圈走紅的,卻是1987年電視劇【我愛我家】中的賈誌國一角。「這個角色完全不同於我之前在舞台或者影視中的表現,很有喜劇表演元素,對我來說也是一次難度很大的選擇和挑戰。」楊立新說,為了這個角色,他下定決心投入大量時間學習觀察生活中的小人物,試圖用更生動入土的方式詮釋這個角色,最終獲得觀眾喜愛。

10.管理時間:舞台與影視的平衡

從1980年代開始,楊立新身兼話劇舞台與影視工作,如何在緊湊的時間安排中給予每個專案充分時間成為最大難點。「在我參與影視拍攝期間,北京話劇團的工作也不曾停止。」楊立新說,他采取的策略就是提前與兩方面充分協調安排,保證在過磅的同時還能出席重要的舞台演出。

比如在參與電視劇【我家的春秋冬夏】拍攝期間,他特意安排演出日期,確保在各地拍攝隙間趕回北京參與兩場著名話劇的演出。「當然,這樣的安排也給身體帶來不小壓力。但是,作為一個演員,我不想因為一個專案的安排而忽略另一個重要的藝術形式。」他說。

楊立新表示,在近30年的職業生涯中,他一直保持從嚴的作息時間表,就像操練一樣對待工作安排。只有這樣,才能平衡好戲劇舞台與影視兩個不同的藝術世界。他認為,這也是他能夠在兩方面都有出色表現的重要原因之一。

11.退休生活:不變的藝術熱情

盡管2013年正式從北京人藝退休,但對楊立新來說「退休」這兩個字似乎並不存在實質上的變化。「退休簽字的當天下午我還在排練【小井胡同】,後來也有參與過多部影視劇的客串和指導工作。」

楊立新表示,身為一個從藝多年的演員,演戲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份,退休僅僅是規模和形式上的變化,他對舞台的熱情和學習新事物的精神依然不減。即使年事已高,他還是保持詳細學習每個角色的生涯點滴才能入戲,「這份細致的態度永遠不會變。」

此外,他也透過自編自導音樂劇等方式將舞台表演帶入新的藝術形式。楊立新強調,對他來說,退休不代表結束,而是向更廣闊的藝術領域探索之旅的開始。只要身體條件允許,他將繼續用行動踐行對舞台藝術的熱情。

12.父子傳承:與楊玏的藝術之路

「其實當初我反對楊玏選擇這個道路,舞台工作實在不是每個人都能適應的。」楊立新說,但在楊玏毅決學習表演之後,他給予了明智的建議:「讀一所國外的表演學院,且30歲前不要過於追求商業模式的成功。」

父子兩人在工作方式上也有激越之處。「他比我更信賴動作感應與即興發揮,而我更傾向於生活細節入戲的老派表演法。」但最大的共同點在於對職業的投入和熱情。楊立新表示,看著兒子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順,自己也獲得了成就感。藝術的傳承還在繼續。

作為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是免不了的。楊立新的心聲,我們應該以欣賞和理解的態度傾聽。

當楊玏畢業後表示要進戲劇學院時,楊立新沒有直接反對,而是提出了兩個條件:一是在30歲前不要急於成名,要多讀書,深入學習戲劇理論與實踐;二是選擇國外的綜合性大學的戲劇系,以獲得更廣泛的視野。

「在這個行業,成名早不代表成功,而能持續發掘自己的內在潛能,這才是最重要的。」楊立新這樣說,「我不希望他過早陷入舞台上的成就感壓力之中,失去對藝術本身的熱情。」

作為資深演員,楊立新深知這個圈子的競爭激烈,短期成就與長期發展有著不容易兼得的矛盾。他更看重的是孩子在多方面涉獵後,成熟地掌握自己的長處,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

「選擇國外的大學,能讓他見識不同的表演體系,開闊視野。沒有了本國的成名壓力,也更易對藝術本身存有求知的心態。」楊立新這樣分析自己的理念。

父輩的期望,是否真的是兒子的福分呢?從結果來看,楊立新的做法與智慧,無疑給楊玏指明了一條成長的路。

13.慢慢成長

如同父親當年,楊玏在美國表演藝術學院學習了四年,實習了兩年。正如父親期望,他沒有急於成名,而是在學習中一點點成長。

「學生時期,我演過很多小角色,也參與過多個舞台實習專案。每個角色,我都下足功夫去領悟。」楊玏這樣回憶。

他樂於嘗試不同劇種,從畢業坊之中獲益良多。「我演過音樂劇、歌劇、話劇,每個體裁都有它獨特的魅力。」他說。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畢業後兩年的實習經歷。楊玏隨大學到不同城市進行存取演出,每場都全情投入。「這段時間,我最終定下了自己想成為一個什麽樣的演員。」

這種從基礎開始,一步步累積經驗的成長模式,正是父親期望看到的。楊玏沒有心浮氣躁,而是采取了一條穩健的學習之路。

14.回國之路

2008年,隨著學習生涯的結束,楊玏決定返回中國發展。此舉也得到了父親楊立新的認同。

「美國是學習的好地方,但中國是他真正能發揮才華的舞台。」楊立新說,「外國經歷給了他寶貴的養分,回國是當然的選擇。」

回國後,楊玏先後加入了北京人藝與中國國家話劇院,在不同台本與導演下不斷錘煉自己。他參與了多部影視劇的拍攝,從客串開始,逐步嶄露頭角。

2012年,他在電影【智取威虎山】中出演林越一角,獲得了觀眾的普遍認可。從此,他正式站穩了影視圈的位置。

如今,已成名多年的楊玏,隨著代表作【封神】系列的深入,徹底成為家喻戶曉的影壇巨星。但他始終謙遜有禮,對藝術保持了濃厚的熱情。

這一切,都與楊立新當年給予的指導不無關系。正是父親細致的培養,使楊玏成長為一名出色而成熟的演藝人。

父子兩代人的互相成就,也使我們看到了家庭的溫情與藝術的傳承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