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道德經裏的處世之道,普通人的良方,用之則無不克

2024-06-09國風

看到許多友友聊到道德經,我一直也喜歡讀道德經。看到有友友說道德經有點高深,不好理解。其實讀道德經每個人理解的都不同,就跟周先生說有人讀紅樓夢一樣,不同的角度與立場,讀出來的結果都不一樣。

道德經對於我等普通來人講,其實是一本處世良方。能夠按照道德經裏給出的處世方法,我們便能在這個紅塵之中如魚得水,混得風生水起。

1.柔弱勝剛強。 這是道德經裏我喜歡的一句話,我總以為三千年沒有變化的只有人性,人性都有逞強好勝之劣根性,稍有口角便大打出手,以至給自己招來禍事。如果能夠懂得柔弱勝剛強的處世之法,再遇到逞兇鬥狠之徒,便裝成弱勢,於無聲處生驚雷,一招而致其敗。

比如在街上遇一壯漢,其無端滋事,此時你若逞強與之爭鬥,吃虧的肯定是體格不如壯漢的你。為了避免吃虧,就要學會裝弱者。比如他推你一下,便順勢倒地,說頭暈。等有人來管,一口咬定頭暈不舒服,那動手之人輕則罰款,重則拘留。

老子對於柔弱勝勝強還有一種說法,即「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過於鋒利的不可能保持長久。與柔弱勝剛強同理。

2.不爭而善勝。 退一步有時候是為了更好的前進,看似放下,其實是將矛盾轉移,等時機成熟,無需去爭,勝利自然到手。作家豆豆女士在【遙遠的救世主】一書對「不爭而善勝」有精彩的解讀。

韓楚風想競爭集團董事長,競爭對手是另外的兩名副董事長。

這時候韓楚風便以「不爭」的方式,主動選擇了退讓,把機會留給了兩位副董事長。兩位副董事長為了董事長的位子,開始內卷。兩敗俱傷之後,韓楚風坐收漁翁之利,順利成為集團董事長。

這便是不爭而善勝的通俗解釋。看似不爭,其實隨時在掌握著動向,觀察著變化,註意著走向。把明面的、表面的東西留給競爭者,由他們去表演,等到時機成熟,勝利便順手而得。

在道德經裏對於不爭這個觀點,出現了數次。比如不爭,故無尤。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不爭看似簡單,其實與「柔弱勝剛強」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爭看似示弱,其實往往是一種更加有利的爭的手段。

3.無私成其私 。原文是這樣說的「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我們可以把「成其私」理解成事業成功。

別把道德經想的有多高深。老子寫的道德經是一本訪談筆錄。你想像著尹喜坐在老子的對面。尹喜問老子一個問題,老子便解答一個問題。按照這種方式來理解道德經,有些看似難以明白的內容就好理解了。

比如「無私成其私」這一段。有可能就是尹喜向老子請教如何才能成功。老子便告訴尹喜,要想成功就要學會讓。

讓什麽呢?讓榮譽、功勞、財富。比如與敵戰鬥,獲勝之後,要把榮譽、功勞和戰利品讓給別人。當你學會謙讓以後,你的名聲與威信就來了,你的凝聚力就有了。

有了名聲與威信,又有了凝聚力,你就快要走到成功了。

這便是無私故能成其私。

4.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這句話也是很有意思的。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之後,便坐在功勞簿上,天天吹噓自己的功勞。有個成語便是「居功自傲」,這樣的人下場一般不會太好。

居功自傲,肯定就會目中無人,目中無人就會遠離真相。遠離真相離失敗就不遠了。

老子給出了成功之後的處世之道,即取得成功之後,不居功,而是選擇退讓。退讓的好處便是給他人留出通道,留出機會。

不居功便不會招禍,這種事在古代太多了。朱元璋得到天下以後,沒有居功的功臣都殺了不知多少,有點呆的藍玉還沒有看出深淺,竟然還敢居功自傲,做出非份之事,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不居功自傲的也有。比如越國的範蠡幫助越國滅吳之後,帶著西施便連夜走人,泛舟湖上,遠離了是非。

老子對於這一點還有個解釋便是「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為腹不為目 。這一點比較困難,現代人做到的不容易。如何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與抱著怎樣的心態來讀道德經有關。

如果只是希望從道德經裏找到處世之道,成功之學,那這一句「為腹不為目」便不好理解。成功的目的本來就是住個大房子,娶個漂亮的老婆,做個人上人,這與「為腹不為目」的本意是相背的。

為腹不為目是給希望透過從道德經裏找到天道規律的人來看的。

為腹不為目是告訴人們對待外物的原則,可以善於利用,而不可以被物質所奴役。

6.慎終如始 。成語講的便是「功虧一簣」,一件事往往快成功的時候失敗了,如果能夠按照老子的「慎終如始」的辦法,在快要成功的時候多加註意,也許便能避免失敗。為什麽快到成功的時候會經常失敗呢?

因為快成功時會使自己頭腦發昏,一激動,眼前的成功反而變成了失敗。

道德經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