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吳昌碩【紫藤】【葡萄】:且憑篆籀筆,落墨頗草草

2024-10-03國風

吳昌碩中年之後才開始嘗試繪畫創作,胡公壽認為他學畫過晚,但任伯年卻不以為然,「胸中有才華,筆底有氣韻,遲些又有什麽關系?」
吳昌碩初學畫極力模仿任伯年繪畫的形式,對最關鍵的筆墨之法卻未能盡通。

任伯年從旁指點,一句「子工書,不妨以籀寫花,草書作幹,變化貫通,不難其奧訣也」點醒吳昌碩,遂用自己的金石書法來構建繪畫的骨力及氣韻。

葡萄 吳昌碩

吳昌碩作於1922年的【葡萄圖】「且憑篆籀筆,落墨頗草草」,以篆籀之法運狂草筆勢,增強了渾厚筆力,加快了節奏和韻律,畫氣不畫形,道出寫意的真諦,充分體現出吳氏「強抱篆籀作狂草」的書畫美學特點。
吳昌碩還將篆籀氣的狂草筆法運於繪畫的布局上,形成迂回、敬斜之勢,增強了畫面的動感與氣勢。
【葡萄】從右下向左上草書寫石頭、藤蔓、葉片,間或點綴葡萄,筆力雄健,一氣呵成,金石之氣撲面而來,正如缶翁自言:「草書作葡萄,筆動走蛟龍」。
除葡萄題材外,紫藤的枝蔓也很能展現篆草入畫的特點,所以是吳昌碩晚年比較愛畫的題材。

珠光 吳昌碩

如【珠光】【紫藤】以篆草筆法作畫,筆勢雄健縱放,紫藤錯綜交叉,自上而下,曲折盤旋,幾乎遍布整幅畫面,極具張力。
吳昌碩的繪畫中,題畫詩也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常作蘊含篆籀氣的行草長題,與畫相映成趣,作為圖解直抒己意。
【葡萄】畫中右邊上下空白處節錄的詩文透露出畫家吳昌碩的晚年心境。
右上自題詩句引唐代劉禹錫【葡萄歌】末尾一句:「為君持一鬥,領取涼州牧」,此句暗指漢靈帝時扶風人孟佗用一鬥中原稀少的葡萄酒,謀取涼州刺史的典故。
所謂文人之畫理同文人之詩,最喜用典故。

紫藤 吳昌碩

繪畫中用詩,而詩中用典可以加深繪畫的思想性,營造繪畫中的文人意境,抒發文人情懷,是衡量繪畫畫品高低雅俗的重要標準。

如沈宗賽所言「一切不入詩詞之事者,謂之圖俗」。

珠光 吳昌碩

吳昌碩70歲之後畫名已聲震海內外,吳昌碩卻終生都將繪畫視為小技,排在文人的理想、詩書之後,與明清文人畫家的誌向一脈相承。

在吳昌碩「畫氣不畫形」繪畫思想中,「氣」雖外顯為篆籀狂草的金石氣,但在深層次上,這一「氣」也是服務於他的詩文以致內心的文人情懷,從這個意義來講,將吳昌碩稱為20世紀最後一位文人畫家是恰如其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