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從寒風中的車夫到畫壇巨匠:李苦禪的勵誌人生

2024-07-17國風

李苦禪小時候受到民間文化藝人的影響,1919年,李苦禪踏入北京大學附設的「勤工儉學會」,半工半讀,同時在「業余畫法研究會」師從徐悲鴻,學習素描與西畫,開啟了他的藝術生涯。在這座繁華的古都,他沒有親朋好友的陪伴,口袋裏也沒有一分錢,慈音寺的屋檐成了他唯一的避風港。每天,他依靠寺廟施舍的稀粥來勉強維持生計,盡管生活條件艱苦,但他對知識的渴望卻從未減弱。

1920年,他成功考入北京大學的勤工儉學會,並有幸參與了由徐悲鴻主持的業余畫法研究會,在這裏,他得以免費學習素描,藝術的種子在他的心中悄然生根發芽。

到了1922年,李苦禪先生邁出了他藝術生涯中重要的一步,他選擇轉入北京國立藝專,繼續他的藝術深造之旅。 白天,他是一名勤奮的學生;到了夜晚,他則化身為辛勤的人力車夫,在臘月的寒風中,他依然穿著單薄的夾袍,生活的艱辛並未讓他退縮。

在一次前往八達嶺的寫生之旅中,李苦禪的糧食耗盡,不得不沿途乞討。在歸途中,饑餓讓他倒在了路邊,幸運的是,一位善良的車夫將他扶上馬車,安全送回了京城。

李苦禪先生為了維持生計和繼續他的學業,采取了與宋代著名文學家範仲淹相似的節儉方式。他每天精心煮制半鍋雜面粥,待其冷卻後,用筷子將其均勻分成三份,每餐僅食用其中一份,以此來嚴格控制日常開支。在藝專的炭畫課程中,盡管每位學生都能獲得一個饅頭以供修復畫作之用,但李苦禪先生卻格外珍惜,他細心作畫,力求每一筆每一劃都準確無誤,從而避免了浪費,省下的饅頭便成了他日常飲食中的重要組成部份。 隨著時間的流逝,李苦禪最終成為了一名教授。盡管他的生活依然簡樸,但他始終保持著節儉的習慣,經常用節省下來的錢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窮人。

李苦禪透過不斷學習歷代大師如石濤、八大山人、鄭板橋、吳昌石、白石老人等人的藝術精髓,他在花鳥大寫意繪畫領域天馬行空,形成了自己奔放灑脫的個人畫風,為大寫意花鳥畫開創了新的天地。

他的作品在寫實的基礎上,超越了簡單的客觀描摹,透過藝術的凝練,展現了更為深邃的藝術創造。在隨意揮毫間,透露出一種質樸的韻味;在含蓄灑脫的表達中,又蘊含著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李苦禪先生的畫作,隨著尺寸的增大,愈發彰顯出他自由奔放的才華。特別是他晚年的作品,更是達到了「大道至簡」心境,令人贊嘆不已。

李苦禪先生畢生致力於繪畫藝術的探索與實踐,他將禪宗的意境與繪畫技巧、中國傳統的繪畫風格與西方的藝術方法巧妙融合,展現出一種包容並蓄、博采眾長的創作態度。透過不懈的努力和創新,他開創了自己獨樹一幟的畫風,這種風格不僅體現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也展現了對藝術的深刻理解和獨特見解。他的作品因此受到了畫壇巨匠齊白石先生的高度評價和贊賞,齊白石先生對李苦禪先生的藝術成就給予了極高的肯定,認為他的作品具有深遠的藝術價值和時代意義。 他的藝術之路,是對美的不懈追求,是對生活的深刻感悟,更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李苦禪的藝術傳奇,將永遠鐫刻在中國美術史冊上,激勵著後來者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