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李白最通透的一首詩,看破人之生死,兩句很有名

2023-12-13國風

古詩詞也可以很有趣

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

月兔空搗藥,扶桑已成薪。

白骨寂無言,青松豈知春。

前後更嘆息,浮榮安足珍。

出自李白的【擬古十二首 · 其九】

詩文大意可解為:

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上的過客,有朝一日離去了,才叫歸家。天地之間,就像一間大大的旅館,我們身在其中,感嘆萬古之秋。

月亮上的玉兔,還在不停地搗著藥,扶桑仙樹早已經成了火柴。墳墓中的累累白骨,只是靜靜地躺著,再也發不出任何聲音,就如四季常青的松樹,無法得知春天來臨。古人和今人都在嘆息,既然如此,追求那些浮華榮耀,又有什麽意義呢!

李白這首詩,作於天寶四載,公元745年,此時的他已經出翰林兩年,縱然心中有意難平,也逐漸看開了。

尤其,此間他與杜甫相遇在東魯,兩個人決定一起去尋訪隱士高人,探索天道。

這是他和杜甫的第三次見面,也是最後一次見面。

此後,李白和妻子宗氏一直遊蕩江湖,直到「安史之亂」爆發。他經歷過盛唐詩人中,最高光的時刻,賜宮中自由行走、陪駕湯泉,夢想也算實作了一半。

因此,入不惑之年的李白,心境要比之前開闊很多,從這首詩中,我們也能看出他對人生的理解。

下面我們就深度解讀一下。

「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這兩句詩頗有禪理,人從哪裏來,最終還要回到哪裏,這是所有人的逃不開的宿命。

放眼歷史長河,人生不過是飄忽一瞬間,百年之景,花開花落。

因此李白又寫,「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這兩句詩很經典,同樣充滿了對人生的思考。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就傷春悲秋,但這種感傷也是徒然,因為誰都會成為歷史的過客。

真正的通透,是看破這一點,活在當下,珍惜現在的每一天。

「月兔空搗藥,扶桑已成薪」,這一句詩怎是詩人的感慨,月宮中的玉兔在空搗著藥,廣寒宮清冷孤寂,即便長生又有何意義?看看那扶桑神樹,現在早已經成為了燒飯的柴火。

這凡塵,沒有什麽東西是永恒的,所以人要及時享樂。

「白骨寂無言,青松豈知春」,此一句詩,李白寫得更加深刻,人死如燈滅,沒有人知道還能不能轉世投胎,況且,松樹四季常青,連春天來了都無法感受到。

許多人同樣活得麻木,為一些不實際的東西勞心傷神。

「前後更嘆息,浮榮安足珍」,尾聯這一句,寫得很清透,榮華花間露,富貴草上霜,看看千百年前那些風雲人物,如今也都成了一捧黃土。

既然如此,為何不放下心中執念,活得更瀟灑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