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心中不可以輕視他人,始終奉行敬心便可修來功德|禪靜

2023-12-25國風

惠能大師說:「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

內在的心裏謙虛處下就是功,外在的行為合乎於理便是德。

今天抄經剛好抄到這裏,寫一點兒讀書筆記,請朋友們批評指正。

一、感悟「內心謙下是功」

謙虛就是不自以為是,不自滿,對任何人、任何事都要抱著一種謙卑、虛空的態度。

我個人理解:我就一個杯子,明明可以裝一斤水,但是我只裝七兩,欠上三兩,這就是謙卑。

不知道朋友們有沒有這樣的體會:給客人倒水,如果把杯子裝滿了水,當端起杯子走向客人的時候,自己會很難受的,仿佛是不會走路一樣。走的快了,水會灑,走的慢了,水也會灑。只有當杯子裏的水欠了那麽一塊的時候,走路才平穩。

水裝的太滿,越想穩住,越是失衡的厲害;留三分虛空,會穩的多,也會平衡了許多。人生變是如此,越是想圓滿完美,越是容易出錯誤。

處下就是屈己待人,就像是學生向老師請教問題一樣的態度。

對任何人講話,都要和氣一些。老話說:「良言一語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有時候,說話的語氣不好,比拿棍子打了一下還疼。棍子打的,是疼在肉上,用不了多久就消失了;語言打的,是疼在心上,或許會被記住幾輩子的。

不能覺得自己比別人高一等。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韓愈在【師說】中講:「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每個人都有他的佛性。即使是愚人也有佛性,只不過相比於智者,愚人覺悟的慢了一些、晚了一些而已。

二、感悟「外行於禮是德」

關於「禮」這個字,現在多解釋為:社會生活中由於風俗習慣而形成的為大家共同遵守的儀式。比如,典禮、禮貌、禮儀、禮物、禮節等。

「禮」最初的意思是:祭祀祈福。【說文解字】中「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從示從豊,豊亦聲。」後世的【說文解字註】中「履,足所依也。引伸之,凡所依皆曰履,此假借之法。履,履也。禮,履也。履同而義不同。」

我個人理解:凡足所致,皆是禮,此禮又可通假為理。

「外行於禮是德」就是說在行為、行動上要符合規律、禮法、道理,這便是積了德。

冬天本來是休眠、儲藏的時節,卻非要在雪地裏種上白菜,讓白菜在雪裏生長,這明顯就是違反了自然規律,違反了常理。

在婚禮上,本應是開心的事情,卻傷心的痛哭流涕,怨聲載道,這也是違反了常理。

在課堂上,本應是虛心學習之時,卻吵吵鬧鬧,讓別人也不能靜心學習,這也是違反了常理。

三、功德

如果是修功德的人,心中就不會產生輕視,而始終奉行廣泛的敬心。心中時常輕視他人,自我的執見不能斷滅,就自然沒有功。自我的心性如果虛妄不真實,就自然沒有德。

功德,自我修行自性是功,自我修行身行是德。

功德,須在自心本性中識見。透過布施、舍予,供養、侍奉可以求到福德,卻不一定能夠修來功德。

功德是自性的本識。

心中有凈土田地,生活清凈了許多;心中有謙卑和氣,生活順暢了很多;心中有禮儀廉恥,生命會收獲更多。

我的母親經常對我們說一句話:「十分精神用七分,留著三分給子孫。」

「內心謙下,外行於禮。」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子孫後代。

這是我的讀書筆記,分享給朋友們。理解不當之處,請多多批評斧正,謝謝!

謝謝你!讓我們又一次相逢……

「靜思冷暖隨緣,墨撒黑白慈悲」

|『靜墨居士隨緣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