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十首絕美深秋詩詞,江天暮雨,紅葉寒溪,萬木空山,醉美秋意濃

2024-10-17國風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

深秋的美是清冷的、靜謐的、蕭瑟的。詩人筆下的秋,在絲絲秋雨中,片片黃葉裏,蘊藏著深秋的千般思緒和萬般柔情。

十首絕美深秋詩詞,與君共賞秋!

蘇幕遮·懷舊

【宋】範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至慶歷三年(1043年)間,當時範仲淹正在西北邊塞的軍中任陜西四路宣撫使,主持防禦西夏的軍事。

在這一時期,他身處異地,面對戰亂,對故鄉的思念愈發強烈,便以秋日景色為背景,透過豐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達,構建了一幅遼闊而多彩的秋景圖,同時也抒發了詞人深沈的思鄉之情。

詞的上闋寫景,從大處落筆,濃墨重彩。

透過碧雲、黃葉、寒波、翠煙、芳草、斜陽、水天相接的江野遼闊蒼茫之景,展現出一派長空湛碧、清曠遼遠的高遠境界。毫無寫秋景經常出現的衰颯之氣。

下闋抒情,「黯鄉魂,追旅思」兩句,直接點出詞人的思鄉情懷和羈旅愁緒。

詞人夜不能寐,唯有夢中才能暫得安慰。

明月夜獨倚高樓,詞人只能將苦酒灌入愁腸,化作相思之淚。

長相思·一重山

【五代】李煜

一重山,兩重山。

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

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李煜的詞風以綺麗柔靡著稱,這首詞也不例外。

全詞以山、水、楓葉、菊花、塞雁等自然景物為背景,透過細膩的描繪和巧妙的構思,營造出一種深遠的意境,表達了思婦對遠方離人的深切思念。

詞中女子與所念之人間阻隔重重,天遠山高,煙雲淒寒,相思之情如同火紅的楓葉般熾熱。

菊花開了又殘,大雁已南飛,思念的人卻還沒回來,只剩泠泠月光照在悠悠飄動的葦簾。

南鄉子·秋暮村居

【清】納蘭性德

紅葉滿寒溪,一路空山萬木齊。

試上小樓極目望,高低。

一片煙籠十裏陂。

吠犬雜鳴雞,燈火熒熒歸路迷。

乍逐橫山時近遠,東西。

家在寒林獨掩扉。

暮秋時節的秋景有一種清冷的美,紅葉飄滿寒溪,空山寂寥,萬木蕭索,寂靜又肅殺。

詞人暮秋時節居住在鄉村,看見秋日山村暮景,洋溢著躍動的欣喜和向往。

詞人置身山中,一路看到滿山紅葉,萬木蕭瑟,輕煙籠罩。

深山之中犬吠雞鳴,山村夜晚寧靜溫馨。

詞人沿山而行,他穿過寒林,來到村口,看到自家的獨屋掩映在秋冬的林木深處,門扉緊掩。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宋】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妝樓颙望,

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爭知我,倚欄桿處,正恁凝愁!

全詞以雨後清秋的傍晚為背景,透過細膩的景物描繪和深沈的情感表達,營造出一種深遠而淒美的意境。

上片寫景,開篇即描繪了一幅雨後清秋的傍晚景象,瀟瀟暮雨灑落在江面上,經過秋雨洗滌後的秋景更加清朗寒涼。

秋風漸冷,山河都顯得冷清蕭條,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樓上,更添一份孤寂與落寞。

紅花雕零翠葉枯落,萬物都在雕零,只有長江水默默向東流去。

詞的下片抒情,在如此蕭瑟的秋天,詞人不忍心登高看向遠方,故鄉遙遠,卻無法回去。

詞人多年來四處奔波流浪,卻始終無法找到歸宿。這既是對自己身世飄零的感慨,也是對現實的不滿與無奈。

遠方的佳人也在思念著自己吧,無數次錯把遠處駛來的船當作心上人回家的船。

全詞意境深遠、情景交融、層次分明、語言優美,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山 中

【唐】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全詩描繪了一幅清新空靈的美景圖。詩人行走在山中,山路旁的溪流蜿蜒曲折。

天寒水淺,山溪變成涓涓細流,露出磷磷白石,顯得特別清淺可愛。

霜寒露冷,秋色漸逝,樹枝上的紅葉雕落得越來越稀少了。

山路的兩邊擁簇著蓊郁青蔥的蒼松翠柏,山中空氣濕潤,松柏濃翠得濃得幾乎可以溢位翠色的水分。

人在山路上行走,仿佛穿行在空明的濃翠之中,整個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潤,微微感覺到一種細雨濕衣似的涼意。

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五代】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

又是過重陽,台榭登臨處,茱萸香墜。

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

雍雍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

時光易逝,秋光難留,紅葉滿階,蕭瑟又淒涼。

重陽佳節,紫菊飄香,晚煙細雨,正是登高賞秋的好時節。可詞人已失去往日的帝王之尊,淪為階下囚,內心只剩愁苦與哀怨。

這種愁恨年年相似,如同這不斷遷徙的新雁,永遠無法擺脫。

滿庭芳·碧水驚秋

【宋】秦觀

碧水驚秋,黃雲凝暮,敗葉零亂空階。

洞房人靜,斜月照徘徊。

又是重陽近也,幾處處,砧杵聲催。

西窗下,風搖翠竹,疑是故人來。

傷懷。增悵望,新歡易失,往事難猜。

問籬邊黃菊,知為誰開。

謾道愁須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

憑闌久,金波漸轉,白露點蒼苔。

秋天,本就有肅殺淒涼之感,賞秋人的心境不同,那感受到的秋意也會隨心境變化。

秦觀作詞,寫景而情在其中,善於融情入景,一切景語皆情語。

秦觀,一生仕途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沈重。

這首詞的上片懷舊,中透過描繪碧水、黃雲、敗葉等,營造出一種淒涼、衰敗的氛圍,從而烘托出詞人內心的孤獨與寂寞。

重陽時節,飄泊異鄉,秋天日暮聽到砧杵聲時,很自然地起了思鄉之情。

風吹動西窗的翠竹,故人卻難以相見。

詞的下片傷懷,人情反復,世態炎涼,詞人的貶謫之路無限心酸。借酒澆愁也只是愁更愁

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

【宋】蘇軾

霜降雨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

酒力漸消風力軟,颼颼。

破帽多情卻戀頭。

佳節若為酬。但把清尊斷送秋。

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

明日黃花蝶也愁。

元豐五年(1082年)的重陽節,蘇軾處於被貶黃州時期,他登上涵輝樓遠眺秋景,有感而發作了此詞。

霜降時節,秋高氣爽,江水水位下降,露出江心的沙洲。

詞人酒後微醺,風力雖軟,但仍覺涼意颼颼,而破帽卻似多情,留戀不舍。

漂泊異鄉,身旁無友,重陽佳節,只能飲酒打發時光。

良辰易逝,好花難久,萬事都如夢境般虛幻,轉眼間就會成空。

登高

【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杜甫的這首【登高】被譽為「七律之冠」,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

這首詩是杜甫在大歷二年(767年)秋天的重陽節所作,當時他身處夔州。詩中描繪了重陽登高時的所見所感,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

這首七律給人一種蕭瑟荒涼之感,讀來令人心生孤獨悲傷。

詩的前四句寫景,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長江滾滾、萬木蕭瑟,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致。

後四句抒情,詩人將自己的身世遭遇、老病孤愁、長年漂泊、身世之悲、抑郁不得誌之苦融於悲涼的秋景之中,極盡沈郁頓挫。

天凈沙·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首小令,以簡潔而深邃的語言,描繪了一幅淒涼的秋郊夕照圖,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淒苦愁楚之情。

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於元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誌。

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困窘潦倒,在獨自漂泊的羈旅途中,寫下了這首【天凈沙·秋思】。

曲中所言也正是作者當時所處境況。

曲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古道、西風、瘦馬、斷腸、天涯等這些意象,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構成一種淒涼悲淒苦的意境,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