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楊炯經典詩詞六首,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初唐四傑竟沒有善終者

2024-07-16國風

明朝人陸時雍寫【詩鏡總論】,評價初唐四傑說:「王勃高華,楊炯雄厚,照鄰清藻,賓王坦易。」

楊炯(650年-692年),字令明,弘農華陰(今屬陜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詩人,初唐四傑之一。顯慶六年(公元661年),年僅11歲的楊炯被舉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應制舉及第,授校書郎。後又任崇文館學士,遷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為梓州司法參軍。天授元年(690年),任教於洛陽宮中習藝館。如意元年(692年)秋後改任盈川縣令,吏治以嚴酷著稱。恰逢當地幹旱,求雨三天三夜後,沒有下雨投井而死。因此後人稱他為「楊盈川」。

初唐時,以文章見稱的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被稱為「 初唐四傑,排名為「王楊盧駱」 ,據【舊唐書】載,排在第二位的楊炯不服氣地說:「愧在盧前,恥居王後。」意思就是說,排在盧照鄰之前,覺得慚愧;但是把王勃排在我前面,我是不服氣的。

「四傑」雖然各自的具體經歷不同,但都具有位卑才高、恃才傲物的特點,因此往往不能為貴族統治者所容,備受打擊,生活道路都較坎坷。四人竟都不得善終,命運十分悲慘。王勃27歲溺水而死,楊炯42歲幹旱求雨投井而死,盧照鄰40歲因疾病纏身投潁水而死,駱賓王協助徐敬業討伐武則天,被殺害時68歲。

【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雕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賞析】公元679—681年(唐高宗調露、永隆年間),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擾甘肅一帶,裴行儉奉命出師征討。然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認為是作者看到朝廷重武輕文,心中有所不平,故作詩以發泄牢騷。

【從軍行】是一首邊塞詩,此詩借用樂府舊題「從軍行」,描寫一個讀書士子從軍邊塞、參加戰鬥的全過程。前兩句寫邊報傳來,激起誌士的愛國熱情;第三四句描寫了軍隊辭京後的出戰;第五六句透過景物描寫烘托激烈的戰鬥場面;最後兩句直接抒發從戎書生保邊衛國的壯誌豪情。全詩雖僅四十字,但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又渲染了環境氣氛,筆力極其雄勁;同時對仗工整,使詩文更有節奏和氣勢,有力地突現出書生強烈的愛國激情和唐軍將士氣壯山河的精神面貌。

【夜送趙縱】

趙氏連城璧,由來天下傳。

送君還舊府,明月滿前川。

【賞析】【夜送趙縱】是一首五言絕句,為一首送別詩。詩一開始用連城璧來比趙縱,以美玉比人,把趙縱的風貌、才能具體化;後兩句才由壁及人,說到送趙縱還舊府之事,一語雙關,送還舊府的還有壁,只是人顯裏隱罷了。結句描繪在灑滿月光的夜色中,沿著河川送別趙縱的情景,飽含著詩人對摯友的深厚情誼,點出送別的時間,且隱約表現出一路平安的祝願。這首詩巧用典故,比興得體,其語言明白曉暢,形象鮮明可感。

【戰城南】

塞北途遼遠,城南戰苦辛。

幡旗如鳥翼,甲胄似魚鱗。

凍水寒傷馬,悲風愁殺人。

寸心明白日,千裏暗黃塵。

【賞析】【戰城南】是一首五言律詩。詩的首聯對戰場進行概述;頷聯承上「辛苦」而來,用近似白描的手法描繪戰場的景象;頸聯承上而轉,由物及人,進入了人的內心世界;尾聯以景作結,倍增哀傷的情感。這首詩格調雄渾激越,洋溢著濃烈的愛國之情,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空間。

【梅花落】

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開。

影隨朝日遠,香逐便風來。

泣對銅鉤障,愁看玉鏡台。

行人斷訊息,春恨幾裴回。

【賞析】【梅花落】屬漢樂府「橫吹曲辭」,此詩既是詠物詩,又是閨情詩。詩的前四句詠物,後四句寫人,首聯的梅花引出尾聯中對春恨的感慨,「一株梅」則暗示了女子的孤獨。這首詩詩味醇厚、形象逼真,透過女子的賞梅來表現她對行人的思念,反映了戰爭的長久、親人無音信,隱約透露出呼籲和平的願望。

【紫騮馬】

俠客重周遊,金鞭控紫騮。

蛇弓白羽箭,鶴轡赤茸秋。

發跡來南海,長鳴向北州。

匈奴今未滅,畫地取封侯。

【賞析】唐高宗上元三年(676),楊炯在京應制舉,補秘書省校書郎。後經中書侍郎薛元超推薦,累遷至詹事司直,充崇文館學士。這是楊炯身心舒暢的時期。此詩可能作於這一時期,以抒發其建功立業的渴望。

這首詩刻畫了一個騎著紫騮馬即將奔赴戰場參加征戰並熱烈期盼得到君王封侯加祿的「俠客」形象,表現了當時少見的為國立功的戰鬥精神與理想,寄托了作者積極進取、建功立業的誌向。前四句描寫俠客以及駿馬的英武形象,後四句轉而抒發俠客的豪情壯誌。全詩一氣呵成,筆力雄健,氣勢軒昂, 風格豪放。

【巫峽】

三峽七百裏,惟言巫峽長。

重巖窅不極,疊嶂淩蒼蒼。

絕壁橫天險,莓苔爛錦章。

入夜分明見,無風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傷!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呂梁。

美人今何在?靈芝徒自芳。

山空夜猿嘯,征客淚沾裳。

【賞析】這是一首五言古詩,作於垂拱元年(685)詩人赴梓州(今四川三台縣)任司法參軍途經巫峽時。詩人此次由太子詹事司直光崇文館學士調出為梓州司法參軍,是受從弟楊神讓附徐敬業叛亂的牽連,帶有貶謫的性質,因此心境郁悒,沿途寫下的幾首山水詩都有憂郁不平之氣,而本詩是較典型地體現了作者當時的心靈活動的一篇。

寫山水而寄托自己的情思,是中國古代山水詩的一個特色。在這樣的山水詩中,山水景物不再是單純的觀賞物件。而成為與作者的心境相感發相映襯的表現媒介。作者寄意於山水,是為了抒發情感,因此,詩中的景物描繪有時就不那麽刻意求工。楊炯這首詩就是如此,它寫景雄渾開闊而不求工細,為主體的情感活動構成了恰當的背景。

總結

「初唐四傑」的詩作在內容上突破了宮廷詩的狹窄範圍,由宮廷走向市井,從台閣移至江山與塞漠,題材較為廣泛,風格也較為清新剛健。他們的創作對後世唐詩的繁榮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作為「初唐四傑」之一,楊炯的詩歌對後世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

1. 文風引領:其剛健雄放的詩風,對扭轉初唐時期柔弱綺靡的文風起到了積極作用,為盛唐詩歌的豪邁奔放奠定了基礎。

2. 題材拓展:他在邊塞等題材上的創作,啟發了後世詩人對這類題材的關註和深入挖掘。

3. 精神激勵:詩歌中所展現的積極進取、渴望建功立業的精神,激勵著後世文人追求個人價值的實作和對國家的忠誠。

4. 文學傳承:他的詩歌創作實踐和理論主張,對唐代詩歌的發展脈絡和後世文學的傳承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總之,楊炯的詩歌在文學風格、題材開拓和精神內涵等方面,都為後世文學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