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人,為什麽會痛苦

2024-07-29國風

看過一句富有哲理的話:「每個人的一生,會遇到兩種攻擊:自我攻擊,外界攻擊。」

讓你傷心欲絕的,是「自我攻擊」;外面的攻擊,不過損傷了你的肌膚而已。

不得不說,一個人很痛苦的時候,多半是自討苦吃。

因此,我們要找到痛苦的根本,然後清除痛苦,讓自己快樂起來。

01

人痛苦的根源,多半是「無知」。

想一想,你為什麽痛苦?

收入撐不起生活;欲望太多;處理不好人與人的關系;愛了不該愛的人,還放不下;沒有像樣的工作......

但凡種種,正如哲學家莊子說的一個道理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盡。」

你的能力,無法撐起你的人生,但是你的需求卻一直在攀升,因此痛苦就來了。

有一個大家熟悉的故事: 杞人憂天。

杞國有一個人,擔心天會掉下來,因此頭痛不已。

大家都解釋,天不會掉下來,不要擔心。杞國人聽了,一知半解,還是痛苦。

深度剖析,就是杞國人不知道「天」是怎麽形成的,也沒有辦法預測「天」的變化,因此戰戰兢兢。

若是他能夠把握「天」的變化,自然就不會痛苦了。

還有一個關於夫妻的故事: 覆水難收。

漢代的一個砍柴人「朱買臣」,一邊砍柴一邊讀書,引起了大家的好奇,一些孩子把他當成怪物。

朱買臣的妻子,很痛苦。她覺得,自己嫁給一個瘋瘋癲癲的人,和常人不一樣。

在夫妻溝通無效之後,妻子選擇了離婚。

多年後,朱買臣做官了,前妻來投靠。朱買臣端起水,倒出去,說:「水還能撿回來嗎?」

不難發現,妻子的痛苦來源於對丈夫的不理解。還有,她把丈夫和旁人對比,從而出現了「人比人,氣死人」的心理。

思想家歌德說過一句話:「生活累,一小半源於生存,一大半源於攀比。」

人與人交往,會看到人與人的千差萬別。可悲的是,我們沒有辦法去消除「差別心」,從而自己很痛苦。

看不透,想不通,理解不了,說不清......一系列的情愫,都給我們帶來痛苦。

俗話說:「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對於外界的一切,自己的內心世界,你認知不夠,就一直犯迷糊,痛苦就來了。你越想擺脫痛苦,越會胡思亂想,痛苦就翻倍了。

你無知,還不知道自己「無知」,這就永遠沒有辦法過好一生。

02

努力讀書,痛苦就會消失。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一件煩惱的事情,當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就釋然了。

這就是「提升認知」後,導致痛苦消失的情況。

愛因斯坦說過:「用一個大圓圈代表我學到的知識,但是圓圈之外是那麽多的空白,對我來說就意味著無知。而且圓圈越大,它的圓周就越長,它與外界空白的接觸而也就越大。」

人這一生,若是做到了學無止境,那人就一直在消除「無知」,痛苦的部份,就減少了。痛苦和認知,是此消彼長的關系。

因為什麽痛苦,你就去認識什麽,這就是消除痛苦的方式。

讀書,就是在賺錢。

在一個小品裏,有一句話:「人最痛苦的,就是人還在,錢沒有了。」

確實,缺錢是很多人,很多家庭痛苦的事情。

可是如何賺錢呢?讀書就是最好解決辦法。

在明代,李東陽做大官了。平時宴請賓客,開銷不小。

為了沖抵開銷,他努力寫詩、練習書法。來求字的人,絡繹不絕,給的費用也是不低的。

有一天,他不想寫字了。其夫人就說:「今天來了很多客人,你不會讓我沒有魚下鍋吧。」

他聽了夫人的話,哈哈大笑,又開始動筆了。

因為有賺錢的門路,家裏應酬多,開銷大,都不會有煩惱。反而因為寫字,帶來很多的快樂。

「書中自有黃金屋」,這樣的道理,我們應該知道,並且應該踐行。

讀書多,文憑高,工作容易找,收入也更多。這是一種良性迴圈。

讀書,就是在快樂。

作家楊絳說:「讀書不苦,不讀書才苦。」

讀書的人,對於外界,是可以看清楚的,因此總能找到快樂的因素。不讀書的人,總是被外界的東西困擾,那就煩躁不安了。

比方說,你去旅遊,一路上看到的,都是外國文字。 什麽意思,你不知道,因此兩眼一抹黑,難受,也會常常出錯。你若是都看懂了,那就輕松多了。

讀書,就是在自渡。

在唐朝末年,天下開始混亂。

一個僧人生病了,卻沒有人管,他揮筆寫下:「枕有思鄉淚,門無問疾人。」

地方官員看到這句話,感慨萬千,就把僧人的後事,安排妥帖,還向朝廷建言,修建了無常院等,用於收養老弱病殘的僧人。

讀書多了,人的內心豁達了,能夠精準表達;對他人、世界的理解就更充分了,能夠精準地幫助。

讀書多了,人的欲望會得到克制,精神財富會增加,情感會豐富,人生的高度就提升了。

03

學者張潮說:「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

有時候,困住我們的,不是一道門,一條河,一堵墻,而實際上是找不到去河對岸、門外、墻的另一邊的方法。

人生路上,誰都會有困惑,也有人幫你答疑解惑,而真正解惑的人,是你自己。

不管多忙,多讀幾本書吧,所有的痛苦,都會豁然釋懷。

幾本書不夠,那就海量閱讀,讓人自我覺醒。

作者:布衣粗食。

關註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