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古道長亭,芳草萋萋,離別之情油然而生。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離別之際的深深眷戀,對友人的祝福與叮嚀,令人感動。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江水悠悠,孤帆遠去,離別之情如江水綿長。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這是對友人的鼓勵與期許,希望他前程似錦,未來可期。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黃鶴樓畔,煙花三月,離別之際,故人遠去,思念之情難以言表。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友人送別之情深。
離別總是如此痛苦與無可奈何。。。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台。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唐•李白【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公元744年夏初,李白被唐玄宗千金放還,懷著悲憤、遺憾的心情離開長安,遇到了被李林甫陷害科考不中的杜甫。
杜甫一直都崇拜著李白這麽一位老大哥,兩個神交已久,一見如故,相見恨晚。誰也不曾預料到,這兩位最有才華的相遇,會將盛唐詩歌推向前所不及的巔峰。
兩人兩度相約在秋季,同遊梁宋與齊魯,兩人一起尋仙仿道 ,好不自由逍遙。
都說李白是一個擡頭看天,杜甫是一個低頭腳踏實地的人,整天吃喝玩樂總有頭,杜甫說,老哥,小弟先行告辭了。
懷中酒盡各自遠,李白雖有萬分不舍,但他不能多作挽留、耽誤朋友的前程。
暮秋,石門的山野上漫天飄飛著金黃落葉,大雁蒼鳴,緩緩掠過樹梢向南飛去,秋風陣陣,讓人覺出幾分寒意。
李白擺酒為杜甫餞行,情真意切地勸他不要急於去長安,因為他走過這條路,深知那是一條像蜀道一樣難行的路。
杜甫聽後非常激動,恰逢眼下臨行之際,仿佛轉蓬隨風飛舞,各自飄零遠逝,他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李白此時的心情十分復雜,他刻意不去想那些傷心往事,只能是千言萬語盡在一杯酒中。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裏長。
——唐•王昌齡【送魏二】
王昌齡與李白也是一對滴血的兄弟,從前王昌齡從嶺南遇赦北歸,與李白在巴陵意外偶遇,卻一見如故,把酒臨風,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分手之際,王昌齡依依不舍,誠真意切地為李白寫下, 「山長不見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雲。」
八年後李白在揚州驚聞王昌齡被貶龍標,滿含深情寫下千古名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人生在最失意的時候,王昌齡很是感念有李白這麽一位肝膽相照的哥們。
而這一次又反過來,被貶在龍標荒蕪之地的王昌齡以過來人的身份,感同身受地對魏二給予溫暖。
清秋時節,在江邊的高樓上醉飲話別,空氣中飄散著橘柚的香氣,
送友人上船後,江風吹雨入船,使人感到絲絲涼意,一股淒涼之感在一剎那間油然而生。
目送著小舟漸行漸遠,我好像看到夜泊瀟湘上的友人望著一輪孤月,如此淒清恐難入眠吧。
即使入夢,夢裏也是猿啼聲聲不斷,難以睡安穩吧,在這樣的夜裏,只怕夢裏也擺脫不掉愁緒。
送客南昌尉,離亭西候春。
野花看欲盡,林鳥聽猶新。
別酒青門路,歸軒白馬津。
相知無遠近,萬裏尚為鄰。
——唐·張九齡【送韋城李少府】
- 這次的張九齡送李少府是在晚春,但他沒有王勃所寫的這樣 「兒女共沾巾」 ,卻有他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的豪邁之情。
暮春時節,張九齡送好友李少府到南昌赴任,在路邊驛亭拜別。美麗的野花看上去好像要雕零一樣,而林中的鳥鳴卻讓人聽了,感到很清新。
作者透過視覺、聽覺寫景,達到了情景相融,感情真摯,富有哲理。
在這樣的情景裏送別,再豪邁的人都難免有多少離別的感傷。
新鳥啼鳴,充滿生機,朋友要遠行,似有對友人的祝福,讀來也令人回味無窮。
青門置酒一別,你將乘車一路去往白馬津,再到遙遠的南昌。
「相知無遠近,萬裏尚為鄰。」 這一句成為了千古名句,
它取三國曹植【贈白馬王彪】中的 「丈夫誌四海,萬裏猶比鄰」 ,近取初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
總之,他的意思就是真正的知己摯友不分遠近,只要你我相知,縱然相隔千山萬水也如親鄰。
輕裝上路吧,一切都是未來可期!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風葉下洞庭波。
酒酣夜別淮陰市,月照高樓一曲歌。
——唐•溫庭筠【贈少年】
與張九齡,李白、王昌齡不同,溫庭筠筆下的清秋傷別,不是給好朋友,而是寫給萍水相逢的江湖少年。
溫庭筠在秋風蕭瑟的時節與一位少年相遇,彼此情味相投,但只片刻幸會,隨即就分手了。
這位少年來自何方,去往何處,沒有言明。而溫庭筠所為何事又要奔赴何地,也未具體描述。
客遊他鄉,偶遇一位朋友,這本當使人高興,但由於彼此同有淪落江湖、政治失意之感,故覺頗多苦恨。
尤其在這金風起浪、落葉蕭蕭的秋天,他們有著共同的傷感,幾杯酒水下肚,更容易觸動遊子的愁腸了。
在酒逢知己的場合中,千杯少的酒意讓人感到豪氣沖天。江湖少年們應該懷揣著壯誌情懷,與滄桑詩人一同相互勸勉,共享這份灑脫。
溫庭筠在品飲清酒、欣賞月色的同時,激勵少年們要像曾經的淮陰少年韓信那樣忍辱負重,終有一日能夠一飛沖天。
韓信年少未得誌時,曾乞食漂母,受辱胯下,貽笑於淮陰一市。而後來卻征戰沙場,成為西漢百萬軍中的統帥。
溫庭筠也是才華出眾,素有大誌,但因其恃才傲物,終不為世用,只落得身世飄零,頗似少年韓信。
這些故事被溫庭筠娓娓道來,他用 「酒酣夜別淮陰市,月照高樓一曲歌」 這樣的詩句一筆帶過,但言辭依然在耳邊回響。
這不僅是對江湖少年的鼓舞,也是溫庭筠對自己江湖落魄的慰藉。他渴望一腔孤勇,期待未來可期。
在這樣的清秋傷別之際,溫庭筠曾經的客恨愁苦逐漸消解在江湖夜月、飲酒高樓的氛圍中,與少年英俠就此告別。
溫庭筠以韓信的襟抱期待自己,向昨天的恥辱告別之意。所以最後在高樓對明月,他和少年知音放歌一曲,以壯誌共勉,正表達了一種豪放不羈的情懷。
碧海無波,瑤台有路。思量台合雙飛去。
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
綺席凝塵,香閨掩霧。紅箋小字憑誰附。
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宋•晏殊【踏莎行·碧海無波】
晏殊的這首詞沒有像柳永的筆下【雨霖鈴】分離的難舍難分,而是直接從別後相思寫起,悔恨當初與意中人的分離太輕易而懊惱痛苦。
看見雙飛去的燕子,觸景傷情,如今的自己形單影只,很是後悔與哀愁。原本的我們也可以如此雙宿雙棲。
自從與意中人分離後,每天都是度日如年便日日在深閨中獨自流淚。
當初輕易與意中人分離,不僅帶來「山長水遠」兩人空間上的距離,而且悲哀的是不知道他現在究竟在何處。
「紅箋小字憑誰附」 ,就算欲借書信傳達思念之情,也不知道該請誰幫忙轉達,該傳至何處;
天涯阻隔,欲見無望的悵惘,情意綿綿無處可訴說的哀愁,唯剩下無盡的等待和無邊的相思。
「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思婦登高樓極目遠眺,直到黃昏都沒看到意中人的身影,只看到絲絲細雨打在梧桐葉上,如此看來,是難以再見意中人了。
但是,她卻從未放棄,日復一日地等待,等待著他,期待著他的歸來。
這樣的離人心上秋,也是周紫芝的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諳盡相思愁苦。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聯系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