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樸實厚道,謙遜隨和的畫家,他的「山水畫」廣采博取,自立面貌

2024-02-18國風

趙振川,1944年出生於陜西省西安市,祖籍河北省辛集市。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畫學會副會長,文化部藝術發展中心中國畫創作研究院副院長,黃胄美術基金會常務理事。陜西省第四屆文聯副主席,陜西省政協委員,陜西省美協名譽主席,陜西長安畫派藝術研究院院長,陜西省國畫院名譽院長,北京大學藝術學院中國畫高級研修班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客座教授,西安美術學院客座教授,西北大學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客座教授。國務院授予「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談中國畫的寫生與創作

文/趙振川

寫生對於中國畫的創作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透過寫生可以為創作汲取和積累大量的素材,同時也是畫家師法自然,體悟客觀現象,獲取現場感受,捕捉生活意味與提升修為、開闊眼界的過程;另一方面,由寫生所激發與啟悟的創作沖動,有可能使寫生直接與創作本身接通,是寫生與創作的過程融合在一起。

中國畫在寫生方面有著極好的傳統。五代時期的荊浩「揣筆復就寫之,凡數萬本,方如其真」,強調在寫生的過程中實作「真」與「氣」的高度契合,從而妙應自然之道法。宋元時期的畫家,更註重透過寫生,在宣紙上對自然重新構境、構序和構意,強調筆墨表現獨立的形式意味。

在寫生的主體意識上,有的側重意冥玄化的心齋過程,有的更註重精微標致,而達致廣大。

我個人以為,寫生應當是畫家終生都要必修的功課。在自然中的寫生對於心手與眼力的訓練就像繪畫本身的追求一樣是沒有止境的。60歲與30歲的心境,肯定會有所不同。紮根一方水土,長期不斷深入的體察,與走馬觀花,浮光掠影式的寫生所獲,也會大同其趣的。因此,寫生對畫家而言,應當是一個長期、系統、完整的自我修煉,不斷修煉的過程。功利性和寫生觀念,碎片化的過程和淺嘗輒止的虛浮方式,最終都不可得寫生所需的「正果」。

古人尚意的寫生觀念,今人重形實的寫生方法,並無高下之分,也沒有新與舊的區別。繪畫藝術的現代性,並不意味年代久遠的就陳舊,年代越近的就越新鮮。對畫家而言,寫生的創作最終必須解決自身繪畫當下性的問題。與源頭活水與當下新生的力量之間建立聯系,才能使寫生與創作保持永續的能動性。

長期持續不斷的寫生積累,有可能喚醒我們身體裏沈睡的許多生命感知,有可能源源不斷將生活中的新鮮氣息與我們身體的溫度與熱能,輸送到畫面當中,有可能在畫中形成只屬於畫家個人的精神能場外和精神人格形象,這些是寫生與創作中最為重要的東西。舍棄了這個核心,談寫生與創作中一招一式的技法,如何坐忘,又如何神遇跡化,都終將會留下缺憾。

「長安畫派」老一輩畫家非常註重生活寫生。他們是以普通大眾的身份進入各自的生活寫生當中,並且在寫生中並不是為了確立自己「畫家」的身份認同,更不以畫家自居。作為繪畫主體,他們更自由和開放,也有負擔,也沒有居高臨下的優越感。這是他們的力量所在:一個更真切而又不活生生的新形象,為他們的寫生與繪畫創作註入了更為昂揚和新鮮的朝氣。他們的寫生與創作,呈現出的是與古典繪畫完全不同的新的精神形態,釋放出的精神能量,更為豐沛、充實和廣闊,與當下的聯系更為緊密。

寫生對畫家來說,是另一種對於自我的修行。在這種修行的過程中,不僅僅是畫技畫藝的完善,還應當達致精神人格的提升。在寫生與創作中,創造出精美絕倫的繪畫作品,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更為重要的是,在寫生與創作中,畫家也要能夠將自己的生命也打造成一件獨一無二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