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敦煌,敦煌!

2024-09-23國風

第七屆敦煌文博會

將於9月20日至22日在敦煌市舉辦

本次敦煌文博會主題為

踐行全球文明倡議

深化文明交流互鑒


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

(以下簡稱「文博會」)

自2016年創辦以來

已成為甘肅省乃至中國西部地區

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的重要平台

對甘肅省文化旅遊經濟的發展

產生了深遠影響

透過展覽、論壇、演藝等形式

展示了敦煌莫高窟

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的

獨特魅力

促進了敦煌學研究的深化與普及

為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承與創新發展提供了廣闊舞台

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

敦煌文博會

以其獨特的文化魅力和開放的國際視野

成功搭建起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

作為一項高規格的國際性文旅節會活動

它不僅提升了

敦煌乃至甘肅在全球的文化知名度

更為當地文化旅遊經濟的快速發展

註入了強大動力

敦煌

作為古代絲綢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東西方文明在這裏交匯交融

敦煌文化是人類共同的財富

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的典範

敦煌

不僅是一座城市

更是一個標簽

烙印著千百年來

經濟往來、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銘印

2000多年前

漢武帝「列四郡、據兩關」

貫通亞歐的古絲綢之路,

架起了一座東西方友好往來

文明交流的重要橋梁

擁有陽關、玉門關的敦煌

成為「絲綢之路第一樞紐」

不同的文化在這裏匯聚和交融

形成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

四大文化體系

全球唯一的交匯地

假如你乘坐飛機經過甘肅敦煌市附近

或許能看到這樣「科幻」的一幕

茫茫戈壁

有個發光的圓形矩陣

面積巨大

形狀規則宛若電影中的未來場景

這,其實是一處光熱電站

顯示著這座縣城「賽博龐克」的一面

當翻開歷史的書頁

敦煌獨有的厚重感撲面而來

它曾占據絲綢之路咽喉鎖鑰

東是中原腹地

向西聯結西域成為「文明交流互鑒的典範」

它還擁有中國最早的「海關」

「張騫嚴選」自此進入我們餐桌

它被歷代工匠接力雕琢千余年

數百個洞窟成為大漠裏的美術畫廊

... ...

敦煌陽關博物館。敦煌市委宣傳部供圖

那麽,看到這裏,我們不禁會發出這樣的感嘆,何以敦煌?

是王維詩句中的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還是李白詩句中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這些都只是這個地方的一面而已

人言敦煌有千面

就讓我們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一起探尋這其中的奧妙

敦煌,極致絢爛


「張騫嚴選」

從這裏進入中原

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

並擊退匈奴

在河西走廊陸續設定了「河西四郡」

武威、張掖、酒泉、敦煌

打通了絲綢之路

在航海技術受限的年代,河西走廊成為聯結中原和西域的咽喉要道。其中,位於「走廊」最西端的敦煌扼守最關鍵的位置,據絲綢古道要沖,是「咽喉中的咽喉」。「使者相望於道,商旅不絕於途。」敦煌隨之成為東西方商品的集散地,東來西去的商人、使者都要駐足這裏,讓其逐漸成為一座「國際商貿城市」。

7月17日在甘肅省敦煌市玉門關遺址區拍攝的小方盤城(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馬寧 攝)

7月17日,在甘肅省敦煌市玉門關遺址區,牛群在大方盤城附近覓食(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馬寧 攝)

9月4日在甘肅省敦煌市玉門關遺址區拍攝的大方盤城。大方盤城臨疏勒河而建,故稱河倉城,用於儲存糧草。(新華社記者 馬寧 攝)

敦煌雅丹世界地質公園

設定在敦煌的玉門關、陽關

也成為中國最早的一批「海關」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它們見證了商貿的繁華

也見證了塞外的雄渾壯闊和長河落日

是蒼茫千年的文化地標

△陽關烽燧遺址

世界文化遺產敦煌懸泉置遺址。杜雨林 攝

懸泉置是那個時代最大的驛站之一

它集郵局、驛站、軍堡、招待所為一體

使用了近4個世紀

上世紀90年代

考古人員在這裏發掘出了大量漢代簡牘

記載內容包含

官府文書、律令、驛置簿籍、醫方等

足可見其當年的繁忙

我們在現代餐桌上經常能夠看到的

核桃、西瓜、葡萄、石榴、芝麻

香菜、大蒜、胡蘿蔔、黃瓜等

得益於張騫的開拓

不少西域美食經由這裏傳入中原

也造福了無數吃貨

有網友表示

如果沒有‘張騫嚴選」

如今火鍋油碟的味道要少一半

商貿往來過程中

東西方文化也在此交流碰撞

讓敦煌成為「文明融會貫通的典範」

「大漠裏的美術館」

在這裏熠熠生輝

在美麗的敦煌,有一個世界上現存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的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它也被稱為「大漠裏的美術館」。它的歷史可追溯至距今約1600年的北涼,自那之後,歷代匠人接力千余年,在這裏開鑿洞窟。

這是2024年1月22日拍攝的甘肅敦煌莫高窟。新華社記者 馬希平 攝

它的歷史可追溯至距今約1600年的北涼

自那之後

歷代匠人接力千余年

在這裏開鑿洞窟

莫高窟保存了735個洞窟

4.5萬多平方米的壁畫

2000余尊泥質彩塑

規模最大的洞窟占地268平方米

規模最小的高度還不足一尺

不過

敦煌石窟並不僅僅只有莫高窟

敦煌西千佛洞

安西榆林窟

東千佛洞……

它們和莫高窟共計865個洞窟

一起裝扮著沙漠裏的美術畫廊

其中,尤以莫高窟最為亮眼

莫高窟之美

在於大膽絢麗又和諧典雅的色彩

五色雜陳的仙禽

紅消綠冷的飛天

璀璨華麗的珠翠……

絕美敦煌色,

沈澱在了民族審美的基因裏

△九色鹿本生(局部)

△反彈琵琶

△都督夫人禮佛圖(臨摹品局部)

莫高窟之美

在於溫和恬淡又靈動的氣韻

這尊唐代的彩塑菩薩像

有著健壯寬厚的肩膊

圓潤的面部

凝結著唐代人們所向往的豐腴美

眼睛微垂

更顯柔和安詳↓

這尊長15余米、莫高窟最大的「涅槃佛」,面目安詳↓

這幅畫像被贊為「美人像」,畫中的她頭部微側,長眉細目,唇紅鼻直,盡顯秀麗婀娜↓

莫高窟之美,在於繁復又講究的細節。楊柳依依,修竹挺拔,只需看一眼,就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生機↓

裝飾的花紋雜而不亂,盡顯對稱之美↓

此外

這裏還有不少世界之「最」

出土了中國乃至全球

現存最古老的星圖【全天星圖】

發現了世界上現存最早的

標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金剛經】

……

然而

由於風沙等的侵襲

沙漠中的瑰寶是脆弱的

為了呵護敦煌之美

常書鴻、段文傑、李承仙、樊錦詩、趙聲良……

幾代人懷抱熱忱紮根荒野

從青春到白發

常書鴻臨摹第369窟壁畫

▲段文傑先生在莫高窟285窟臨摹壁畫(1952年)。

△樊錦詩

敦煌研究院也正在利用電腦技術和數碼影像技術實作文物的永久保存。目前,莫高窟已有2.6萬平方米壁畫完成數碼化,進度過半。

△渲染合成的數碼藏經洞,登入小程式「雲遊敦煌」即可體驗。

上世紀80年代末
為了讓敦煌莫高窟能夠永久保存下去
時任敦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的樊錦詩
提出「數碼敦煌」構想
用數碼科技手段
將文物「永久保存、永續利用」

數碼化復原生成的線上洞窟。

敦煌莫高窟數碼展示中心。杜雨林 攝

2016年5月
「數碼敦煌」資源庫正式上線
面向全球共享30個洞窟
高畫質壁畫影像和文字解說
目前存取使用者遍布全球近80個國家
存取量超過2200萬人次

「數碼藏經洞」。

這些年
敦煌研究院利用多年積累海量數碼資源
讓洞窟裏的文物「活」起來、「走」出來
在「尋境敦煌——數碼敦煌沈浸展」展廳
佩戴上VR器材
遊客便能身臨其境「走進」洞窟
透過敦煌研究院官方小程式
「雲遊敦煌」進入「數碼藏經洞」
千百年前的敦煌莫高窟景象在眼前徐徐展開
進入「數碼敦煌」資源庫
可以對30個洞窟展開720度全景漫遊
……

首位數碼敦煌文化大使伽瑤。

如今
「數碼敦煌」已成為面向全球
傳播敦煌文化的重要視窗和品牌
保存在石窟內的珍貴文物
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插上了數碼化翅膀「活了起來」
未來,敦煌研究院將為莫高窟
所有洞窟、壁畫、彩塑建立數碼檔案
實作「永久保存、永續利用」
向國際社會傳播中華燦爛文化

敦煌,極致浪漫

沙泉在此相擁

敦煌南側的祁連山脈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截住太平洋來的暖濕氣流

降雨豐富

與冰川融水匯成了敦煌的母親河——黨河

水源仿佛大自然的妙筆

讓這片被大漠戈壁包圍的土地

多了幾分溫柔秀麗

自漢唐以來

敦煌鳴沙山月牙泉就是「旅遊勝地」

其中

鳴沙山錯落有致,山脊挺闊

其底部為礫石結構

礫石之上由紅、黃、綠、黑、白五色細沙堆積而成

交融而絢爛

更神奇的是

這裏的沙子「會唱歌」

據推測,沙山之所以能發出奇妙的聲音

可能是沙粒中含有雲母所致

也可能是存在凹坑的沙粒摩擦共振造成的

這也成為鳴沙山名字的由來

月牙泉處於鳴沙山環抱之中

它漣漪縈回,碧如翡翠

因酷似新月而得名

有「沙漠第一泉」之稱

這裏地勢低窪

受黨河滋養

地下水透過疏松的沙石化身泉水汩汩流出

形成一灣清泉

千百年來不枯竭不渾濁

令人不禁感嘆造化之神奇

聽著陣陣駝鈴聲

走一遍絲綢古道

滿眼是壯美風景

來這裏的遊客絡繹不絕

甚至還會出現「堵駱駝」的壯觀景象

特別是今年

鳴沙山因「萬人星空演唱會」而火出圈

這個將大西北的浪漫
與音樂的完美碰撞的演唱會
吸引著無數的遊客慕名而來

【曾經的你】

【最炫民族風】

【熱情的沙漠】等一首首青春激昂

影片來源:@印丶敦煌@如意甘肅(甘肅文旅官方號)@敦煌文旅局@鳴沙山月牙泉共創

蓬勃向上的經典歌曲在夜空中響起

現場的氣氛瞬間被點燃

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手持熒光棒

與星光交相輝映

共同唱響了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與贊美

歌聲在沙海中回蕩

仿佛與千年的歷史對話

將人們的情感與敦煌緊緊相連

此刻的敦煌

仿佛成為了一個巨大的音樂殿堂

讓人沈醉其中

影片來源:@瑾年.

影片來源:@最蘭州(甘肅文旅上分)

誰說沙漠不會開花?

敦煌星空煙花秀直接硬控住了上萬人

色彩斑斕的煙花都是「敦煌色」

誰能拒絕沈淪在這個夢幻的「仲夏之夜」

嘶吼的「魔鬼城」


敦煌有迄今為止發現的規模最大

地質形態發育最成熟

最具觀賞價值的雅丹地貌群落

敦煌雅丹世界地質公園

它地處有著「死亡之海」的羅布泊東南邊緣地帶

夏季地表溫度可超65℃

常年多風

最大風力可達12級以上

四季強勁的風

塑造了茫茫戈壁上壯觀的雅丹地貌

公園內有各類大小不一的雅丹體5000多個

它們造型豐富

姿態各異

金獅迎賓、獅身人面、西海艦隊

遠遠望去

猶如氣勢磅礴的遠航艦隊

在浩瀚無垠的漠海上劈波斬浪

穿行其中

又仿佛進入了沙漠藝術博物館

更神奇的是

每當夜幕降臨

尖厲的勁風發出恐怖的嘯叫

猶如千萬只野獸在怒吼

因而又得名「魔鬼城」

在沒有山丘的地面,覆蓋著黑色的礪石,這是戈壁灘的本色,更為這裏增添了幾分壯美。依托獨特的人文、自然風光,敦煌充分發掘數碼創意,加強交通等基礎建設,不斷提升服務質素,推動旅遊業成為當地支柱產業。在剛過去不久的國慶日假期,敦煌市接待遊客超66萬人次。

濕地湖澤點綴戈壁


既有大漠戈壁孤煙落日

又有水草豐茂林木蔥蘢

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育區

已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這裏泉水潺潺,千年湧流

片片池塘,魚翔淺底

碧野萬頃,飛鳥雲集

它位於甘肅省最西端

總面積6600平方公裏

屬於濕地生態系

荒漠生態系和野生動植物類別的大型自然保育區

這裏戈壁荒漠廣闊但濕地匯集

約16萬公頃的荒漠植被呈帶狀、片狀分布

構成了甘肅西部第一道生態屏障

每逢秋季

保護區內的胡楊林一片金黃

秋風拂過,沙沙作響

好似在與靜謐深沈的歷史 遺跡

進行一場盛大的對話

△普氏野馬

保護區內有野生動物近200種

生活著馬中「活化石」

全球唯一現存的野生馬類普氏野馬

此外

極度瀕危物種野駱駝也頻頻在保護區現身

它們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全球只有1000多峰

比大熊貓還要稀少

因背部有兩個矮小的駝峰

所以也叫野雙峰駝

△荒漠貓

唯一一種中國特產貓科動物荒漠貓

有著「沙漠精靈」之稱的鵝喉羚

優雅的大天鵝

荒漠和綠洲

滋養著這些可愛的生靈

敦煌,分外香甜


瓜果,格外甜

被沙漠戈壁包圍的敦煌

年平均降雨量40毫米左右

是中國最幹旱的地區之一

但也正是這種氣候

孕育了敦煌的極致風物

敦煌市莫高鎮農民在葡萄園采摘葡萄。張曉亮 攝

在敦煌

獲得「甜」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

晝夜溫差大

加之疏松通氣、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

如同新疆一般

敦煌也是瓜果的樂園

這裏生長的李廣杏色澤黃亮如金

果肉致密甘甜

嘗一次就再也忘不掉

杏幹用小火煮制後過濾

做成橙紅透亮的杏皮水

別有一種酸甜的西域風味

敦煌李廣杏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每年夏季

一顆顆金燦燦的杏子

翻山越嶺走進千家萬戶

成為當地群眾的「增收果」

敦煌紫胭桃又名李廣桃

是甘肅省稀有的桃品種

它的顏色紫中含綠

宛若少女臉頰上的胭脂

味道香甜多汁

果肉與果核可輕松分離

多年來深受消費者青睞

西瓜、紅棗、梨子、哈密瓜……絲路敦煌處處彌漫著香甜的味道,你家的餐桌上,說不定就有來自這裏的「甜蜜」。

主食,來一碗面


從敦煌壁畫到藏經洞出土的各種文書中

關於敦煌飲食的畫面記載

燦爛又豐富

如果你來敦煌

一定要一飽口福!

最出名的驢肉黃面

每一根筋道的面條都裹著濃郁的醬汁

正是敦煌民間流傳至久的味道

臊子面也不能錯過

敦煌手工臊子面切面講究

拌湯鮮美

在這裏開啟一天美好生活的時刻

就是坐在小店裏吃臊子面的那一刻

漿水面也是敦煌的一大特色

面條煮熟後

涼開水浸過盛入碗內

加入發酵過的漿水

澆上熗過的油蔥花

撒上芫荽末吃起來清酸可口

活躍在夏季的餐桌上

(圖片來源:敦煌釋出)

融合了古時西域飲食習慣的

胡楊燜餅也不能錯過

攤開的面皮蓋在煮好的羊排上

筋道面餅飽吸肉香

令人回味無窮

牛羊肉,吃到爽

羊肉

是敦煌人離不開的食物

這裏多樣的地勢地貌養育了品種豐富的牛羊

敦煌人因地制宜

把羊肉的美味發揮到了極致

(圖片來源:敦煌釋出)

羊肉粉湯

開啟敦煌人的美好一天

一大碗醇香透亮的羊肉湯裏

有鮮嫩的羊肉片

白而透亮的粉條和蘿蔔

湯面上漂著翠綠的蔥花香菜

聞著就讓人垂涎欲滴

滋滋冒油的紅柳烤肉

肉質緊致又有嚼勁

還融合了紅柳枝條特有的木香

「敦煌烤全羊」是敦煌的一大招牌菜

外表金奶油亮

外部肉焦發脆

內部綿軟鮮嫩

代表著歡迎遠方客人的最高熱情

用面粉、沙蔥、牛肉餡做成的沙蔥牛肉餅

外皮酥脆

肉餡鮮美

只一口就能征服食客的心

提到敦煌美食的聚集地

那一定繞不開敦煌夜市

每當夜幕降臨

這裏燈火輝煌

美食飄香

3000多個攤位

匯集了各式西北小吃和特色工藝品

讓遊客在熱鬧非凡的街市

感受這座城市的煙火氣息

敦煌,無限風光

在自然條件上

敦煌是一個非常「風光」的地方

這裏有大片的戈壁

四季多風

擁有豐富的風力資源

風能資源等級為一級

2021年,敦煌市首個風電專案——敦煌北湖第三風電場一期49.5兆瓦風電專案開工建設,2022年建成並網,年均發電量可達1.4億度。前不久,二期150兆瓦風電專案成功並網發電,預計每年可輸送清潔電力約4億度。

此外

敦煌是全國太陽輻射量最高的區域之一

全年日照時數3257.9小時

日照百分率達75%

發展光電產業潛力巨大

這裏有目前建成規模最大

吸熱塔最高

可24小時連續發電的100兆瓦級熔鹽塔式光熱電站

它也被稱為「超級鏡子發電站」

從上空俯瞰

宛若一個碩大的向日葵正在盛放

電站內的1.2萬多面定日鏡

以同心圓狀圍繞著260米高的吸熱塔

鏡場總反射面積達140多萬平方米

設計年發電量達3.9億千瓦時

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35萬噸

敦煌先後被確定為國家首個百萬千瓦太陽能光伏發電示範基地、國家首批新能源示範城市、國家高比例新能源示範城市。


隨著國家「雙碳」目標提出,敦煌正在積極打造千萬千瓦級多能互補新能源綜合示範基地,「電力絲綢之路」正在敦煌重燃輝煌。

熱烈又低調

粗獷又清麗

古樸又現代

敦煌是不少人口中

一眼千年

這就是敦煌

這就是甘肅

四海賓朋相約敦煌共襄文博盛會

五洲獻藝交流互鑒同繪絲路華章

9月20日

讓我們相約敦煌

共赴一場精彩絕倫的「藝術盛宴」

來源丨綜合自央視新聞 新華社 中國新聞網 新甘肅 酒泉日報 敦煌釋出等

編輯丨甘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