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煙江疊嶂圖詩卷】:趙孟頫的字,蘇東坡的詩,王詵的畫

2024-07-07國風

王詵(1048~1104),字晉卿,北宋畫家。太原府(今山西太原)人,後遷汴京(今河南開封)。拜左衛將軍、駙馬都尉。存世作品有【漁村小雪圖】【煙江疊嶂圖】【溪山秋霽圖】等。

有人說他只是一個官宦子弟,山水畫只是他醉酒之後戲墨的產物;有人說他是北宋第一位真正的士大夫文人畫家,受惠於蘇軾的文人畫繪畫理論以及韻味說的影響,創作出富有精神內涵的山水畫作品;也有人認為他的身份讓他更加便利地學習到更多的畫法,他只是對於經典做了融合,是一個調劑的作用。在這裏,我們將從他的代表作【煙江疊嶂圖】來認識他。

【煙江疊嶂圖】(水墨本)

王詵的【煙江疊嶂圖】現存世兩本,一本為青綠本;一本為水墨本,均藏上海博物館。青綠本是經典的青綠糅合水墨的畫法,縱45.2厘米,橫166厘米,具有「不古不今」的風格,獨具風味,傳為王詵贈予王定國。水墨本縱26、橫138.5厘米(不含蘇軾、王詵唱和詩),此圖繪雲山高疊、雜樹叢生、煙江浩渺,高士、琴童、漁樵點綴其間,圖後有蘇軾及王詵唱和詩四首並跋,而這幅畫為王詵贈予蘇軾。

【煙江疊嶂圖】的復古特色

青綠本【煙江疊嶂圖】繪重巒疊嶂陡起於煙霧迷漫浩渺空曠的大江之上,空靈的江面和雄偉的山巒形成巧妙的虛實對比。奇峰聳秀,雲氣吞吐,顯得蓬勃富有生氣。畫家以墨筆皴山畫樹,用青綠重彩渲染,既有李成之清雅,又兼李思訓之富麗,鄧椿【畫繼】謂王詵「所畫山水學李成皴法,以金綠為之,似古」,於此可見。

【煙江疊嶂圖】(青綠本)

【煙江疊嶂圖】(青綠本)以五代關仝、宋代李成、燕文貴的骨格、水墨和隋唐展子虔、二李的設色於一體,成為其清麗雅致的「小青綠山水」的代表作之一。從筆墨上看,王詵的筆墨語言並未完全脫離李成,從【煙江疊嶂圖】這幅畫中仍可看出有李成的跡象,但和李成已有了很大的不同,用筆上已變圓轉為尖方。從設色上來看,王詵因為復古之風盛行,學習李思訓的青綠金碧和李成的墨骨,在這幅畫中將水墨、青綠和重彩合二為一。

【煙江疊嶂圖詩卷】以其絕美的書法與詩句,展示了蘇東坡心靈深處的情感世界。蘇東坡(蘇軾)在【書王定國所藏煙江疊嶂圖】一詩中,透過精煉的語言,描繪了王詵所作的【煙江疊嶂圖】中的山水美景,並隱寓了他對歸田生活的向往 。

【煙江疊嶂圖】原作者王詵,字晉卿,作為北宋英宗之女蜀國長公主的夫婿,官至駙馬都尉。他不僅在政治上有一席之地,更在文藝圈中占有重要位置。他與蘇軾、黃庭堅、米芾等文學藝術大家交往甚密。王詵的山水畫技藝高超,【煙江疊嶂圖】正是其代表作之一。在蘇軾看到這幅畫後,便即興作詩一首,進一步提升了該畫的知名度。

原文:

【煙江叠嶂圖詩卷】蘇軾

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積翠如雲煙。山耶雲耶遠莫知,煙空雲散山依然。但見兩崖蒼蒼暗絕谷,中有百道飛來泉。縈林絡石隱復見,下赴谷口為奔川。川平山開林麓斷,小橋野店依山前。行人稍度喬木外,漁舟一葉江吞天。使君何従得此本,點綴毫末分清妍。不知人間何處有此境,徑欲往買二頃田。君不見武昌樊口幽絕處,東坡先生留五年。春風搖江天漠漠,暮雲卷雨山娟娟。丹楓翻鴉伴水宿,長松落雪驚醉眠。桃花流水在人世,武陵豈必皆神仙。江山清空我塵土,雖有去路尋無緣。還君此畫三嘆息,山中故人應有招我歸來篇。

原文與帖文對照:

【煙江叠嶂圖詩卷】蘇軾

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積翠如雲

煙。山耶雲耶遠莫知,煙空雲

散山依然。但見兩崖蒼蒼暗絕

谷,中有百道飛來泉。縈林絡

石隱復見,下赴谷口為奔川。川平

山開林麓斷,小橋野店依山前。

行人稍度喬木外,漁舟一葉江

吞天。使君何従得此本,點綴毫

末分清妍。不知人間何處有此

境,徑欲往買二頃田。君不見武昌

樊口幽絕處,東坡先生留五年。

春風搖江天漠漠,暮雲卷雨山娟娟。

丹楓翻鴉伴水宿,長松落

雪驚醉眠。桃花流水在人世,武

陵豈必皆神仙。江山清空我

塵土,雖有去路尋無緣。還君此

畫三嘆息,山中故人應有招我

歸來篇。右東坡煙江疊

嶂圖詩,子昂。

王詵:既會畫又能詩的才子生活

王詵作為一名多才多藝的駙馬,擅長詩文,尤長於山水畫。他的【煙江疊嶂圖】描繪了煙雲繚繞、層巒疊嶂的江南景色,畫面意境深遠。蘇東坡的詩則用文字為畫面增色,將觀者帶入一個如詩如畫的世界。王詵不僅是藝術家,也是蘇東坡等文人雅士的好朋友,他們經常以詩文唱和,互相切磋技藝,留下了許多佳話。

趙孟頫:一卷千裏煙江

趙孟頫在書法上的造詣無可爭議,【煙江疊嶂圖詩卷】正是其代表作之一。此卷縱49.8厘米,橫413.9厘米,對於習慣於橫卷創作的趙孟頫來說,是一件大作品。趙孟頫以嫻熟的筆法,將蘇軾的【書王定國所藏煙江疊嶂圖】一詩書寫得流暢自如,字裏行間透出一股灑脫的氣息。書法風格成熟,用筆爽朗清俊,結體瀟灑飄逸,整體筆勢奔放,一任自然,充分展示了趙孟頫在書法藝術上的高超技藝。

嚴嵩與王世貞:煙江疊嶂圖的失而復得

明代權臣嚴嵩曾收藏過王詵的【煙江疊嶂圖】,後因嚴嵩被籍沒,畫作輾轉落入王世貞之手。可惜的是,這幅珍貴的畫作最終遺失,只留下了蘇軾的題詩。後人為該詩重新配圖,但由於新圖與蘇詩的意境不符,後人索性將蘇軾的題詩也棄之不用。透過這一段曲折的歷史,展現了古代文物流傳的不易,也增添了【煙江疊嶂圖】及其題詩的神秘色彩。

從江山到塵土:蘇東坡的心靈旅程

蘇東坡在【書王定國所藏煙江疊嶂圖】詩中,表達了他對自然美景的熱愛與對歸田生活的向往。詩中描繪的江山如畫,隱約透露出他對仕途的厭倦和對寧靜生活的追求。蘇軾透過詩句,將自己置身於王詵的畫作之中,流露出「江山清空我塵土」的情感,寄托了他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詩的最後,蘇東坡感嘆道:「還君此畫三嘆息,山中故人應有招我歸來篇。」這不僅是對友人畫作的贊美,也是對山中隱居生活的向往。

【煙江疊嶂圖詩卷】不僅是一幅書法作品,更是蘇東坡與王詵在藝術上的深度交流和情感共鳴的見證。透過趙孟頫的書法,我們不僅能領略到蘇軾詩文的魅力,也能感受到趙孟頫在書法藝術上的高超造詣。 這一作品的流傳和背後的故事,展示了古代文人雅士之間的深厚情誼,以及他們對藝術和生活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