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蘇軾一首關於茶道的名篇,句句皆奇,字字皆奇,被譽為千古絕唱

2024-07-20國風

蘇軾一生愛茶,對於采茶、制茶、烹茶、點茶有研究,對於烹茶之水則更加講究。曾多次在詩文中提起煮茶用水之事。

公元1100年,62歲的蘇軾仍被貶在海南儋州,據說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蘇軾在儋州生活之艱難,遠超後人想象。

初到時,蘇軾暫租公房蔽身,因房屋年久失修,下雨時一夜三遷,當地一個官吏很是仰慕蘇軾,遂派人稍加修葺,不成想被政敵得知,後將蘇軾逐出公房,並罷免了那個官吏以示懲戒。

無奈之下,蘇軾在桄榔林中自己動手搭建一間茅屋,自命為「桄榔庵」。仿佛煮茶候湯,最能考驗一個人的心性和對苦難的耐性。這一年的春天,儋州,月夜,江邊,汲水,煎茶,蘇軾寫下了這一首詩【汲江煎茶】。

【汲江煎茶】

蘇軾〔宋代〕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這首詩的大意是:

煎茶要用流動的活水和旺盛的炭火來烹煮,便親自到釣石處取水煎茶。明月倒映在江面, 用瓢舀水,仿佛在舀明月,倒入甕中;再用小勺分取,裝入瓶中。

煮沸時茶沫如雪白的乳花在翻騰漂浮,倒出時似松林間狂風在震蕩怒吼。清澈醇美使枯腸難以三碗為限,坐著傾聽荒城裏長更與短更相連。

這首詩將詩人月夜臨江取水,舀水,煮水,點茶,品茗全程作了一番細致又精美的描述。

首聯是寫煮茶最好用流動的江水(活水),並用猛火(活火)來煎。因為煎茶要用活水,只好到江邊去汲取,自己提著水桶,帶著水瓢,到江邊釣魚石上汲取深江的清水。

唐朝人論煮茶就有所謂「茶須緩火炙,活火烹」的說法,緩火就是炆火(微火),活火是指猛火。「活水」,即江水;「活火」,旺水。兩「活」相配,茶事所貴,是品茗行家的經驗之談。

頷聯 寫月下汲水。這是一個極清極靜的世界,這是一種極妙極美的感受:一輪清月,映在鏡鑒似的水面上,當清波流入甕裏,這清波上的明月也被貯入甕中。

當詩人用小杓將江水舀入瓶中的時候,一條大江的支流被分入了瓶中。這是多麽奇妙的感覺,這是多麽奇特的想象!

頸聯寫煎茶。此二句一句寫煎茶,一句寫倒茶,但仍不離前四句「清」的主旋,而且,詩人特意把「雪乳」、「松風」二詞置於句首,入眼就是雪色皎潔,閉目則聞松音如濤……

「雪乳」,說明他沏的是好茶。「松風」,形容茶聲。雖然帶點誇張,卻十碎形象、逼真地說明,他在貶所的小屋裏,夜間十分孤獨、寂靜,所以斟茶的聲音也顯得特別響。

結尾品茗——如此佳茗卻喝不了三碗,乃窮愁困頓所致,整篇安閑恬適的氛圍中又平添了幾絲悲涼蕭疏。

「枯腸」一句,翻用唐代盧全【謝孟諫議寄新茶】詩意,寫新茶之美。可是蘇軾面對著如此佳茗,卻喝不下去。原來他煎茶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喝茶!他興致勃勃地親到江邊取水,又不厭其煩地煎茶倒茶等等,只不過是在貶謫天涯的孤寂生活中尋求一種排遣罷了!

此詩前六句,極寫水之清,月之明,雪乳松風,渲染了一個冰清玉潔的世界,結處卻淒涼慘淡,異常悲壯,前後反襯,愈見詩人人品之清,也愈見詩人命運之悲了。

九百多年前的儋州月夜,詩人把江中的明月舀進了春甕;九百多年後的今天,這一片明月分別泊進了多少後人的心湖!

【聲明】圖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