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感悟碎筆】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024-08-07國風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出自【老子·五十六章】,其內容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老子認為,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輕易地發表言論或誇誇其談,因為他們深知言語的局限性,明白道的深奧和復雜難以用言語完全表達。而那些喜歡高談闊論、輕易發表意見的人,往往並沒有真正領悟道的本質。

「塞其兌,閉其門」意味著要堵住嗜欲的孔竅,關閉嗜欲的門徑,即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被外在的物質和欲望所幹擾,從而保持內心的平靜和清明。「挫其銳,解其紛」是指收斂銳氣,消解紛爭。不顯露鋒芒可以避免引起他人的反感和沖突,同時化解內心的紛擾和矛盾,保持內心的和諧與平衡。「和其光,同其塵」則是調和光芒,混同於塵垢。這要求人們保持謙虛低調,不張揚自己的才華和成就,能夠融入大眾,與眾人和諧相處。

達到「玄同」境界的人,已經超脫了親疏、利害、貴賤等世俗的觀念和分別。他們不會因為個人的喜好或利益而對人有不同的對待,也不會被外界的評價和榮辱所左右。因此,這種境界的人得到了天下人的尊重。

【知者不言】知者,之所以能成為知者,往往是經歷了歲月的沈澱、無數的實踐以及深沈的內斂。他們如同在知識海洋中默默航行的探險家,穿越驚濤駭浪,在真理的彼岸不斷尋覓。

屠呦呦,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便是知者的典型代表。她將自己的大半生都奉獻給了瘧疾治療的研究。在那漫長的歲月裏,她沒有四處宣揚自己的理想與抱負,而是默默地沈浸在實驗室中。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她選擇了沈默,選擇了繼續埋頭苦幹。她深知科學研究的道路充滿艱辛與不確定性,每一個微小的發現都需要經過無數次的嘗試與驗證。她在無數個日夜的深思熟慮中,不斷調整實驗方案,分析數據,探尋著瘧疾治療的奧秘。終於,經過多年的努力,她成功提取出青蒿素,為全球瘧疾防治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她的成功,源於她的沈默,源於她對科學的敬畏和對真理的執著追求。

又如那些在景德鎮堅守傳統工藝的陶瓷大師們。他們為了打造一件完美的器物,常常花費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在那一方小小的工作間裏,外界的喧囂仿佛與他們無關。他們專註於手中的陶土,精心雕琢每一個細節,用心靈與作品對話。他們不會輕易地向他人炫耀自己的技藝,而是將所有的情感和智慧都融入到作品之中。他們明白,真正的藝術需要時間的沈澱和內心的寧靜,只有在沈默中,才能孕育出極致的美。

知者的沈默,並非是無話可說,而是他們深知言語的局限性。在面對復雜的世界和深奧的真理時,言語往往顯得蒼白無力。他們更願意用行動去詮釋自己的智慧,用實踐去驗證自己的思考。他們懂得,真正的智慧是在內心深處的沈澱,是在默默耕耘中的積累。正如莊子所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知者能夠領悟到這種天地之間的大美和萬物的成理,因此他們選擇了沈默,選擇了在無聲中傳遞智慧的力量。

【言者不知】言語的虛妄與浮躁,與知者的沈默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言者的誇誇其談。那些言者不知的人,往往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僅憑一時的沖動和片面的認知就開始高談闊論。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時常能看到一些所謂的專家學者,沒有經過充分的事實調研,僅憑一些道聽途說的資訊或者模糊的主觀判斷,就迫不及待地在各種場合發表言論。他們看似學識淵博,言語滔滔不絕,但實際上卻缺乏對事物本質的深入理解。在經濟領域,有些專家對市場趨勢做出草率的預測,沒有深入研究經濟數據和市場動態,僅僅憑借一些模糊的感覺和主觀的臆想就發表言論,這可能會誤導投資者,引發市場的波動和不穩定。在社會問題上,也有一些人在不了解真實情況的基礎上,就對一些事件發表偏激的看法,引發社會輿論的混亂。他們的言論就像沒有根基的浮萍,隨波逐流,看似熱鬧,實則空洞無物。

【言者不知】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也屢見不鮮。有些人在社交場合中為了吸引他人的關註,故意誇大其詞,炫耀自己的所謂「知識」和「見解」。他們沒有意識到,這種毫無根據的言語不僅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反而會暴露自己的無知和淺薄。他們被虛榮和浮躁所驅使,試圖用言語來填補內心的空虛,卻不知這樣只會讓自己陷入更深的無知之中。

「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澤東同誌曾用這副對聯生動地諷刺了那些沒有真才實學,卻喜歡賣弄口舌之人。這些人就像那山間的溪流,嘩嘩作響,看似熱鬧,實則淺顯。他們缺乏對知識的敬畏和對真理的追求,只是在言語的泡沫中迷失了自己。

【智慧的平衡:沈默與言語的恰當運用】我們不能簡單地將「知者不言」理解為絕對的沈默,也不能將「言者不知」視為所有言語的無價值。在現實生活中,沈默與言語都有其存在的意義,關鍵在於我們如何把握其中的平衡。

知者在適當的時候也會發聲。當他們經過深入的思考和充分的準備,當他們認為自己的言論能夠對他人有所幫助,能夠推動事物的發展時,他們會用簡潔而有力的言語表達自己的觀點。這種言語是經過沈澱的智慧,是有價值和意義的。比如在學術交流中,那些傑出的學者們會在關鍵的時刻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思考,為學術的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在社會問題的討論中,真正有智慧的人會在充分了解情況後,提出理性的建議和解決方案。

同時,我們也應該警惕自己不要成為言者不知的人。在發表言論之前,我們要學會深思熟慮,要確保自己有足夠的知識和理解。我們應該尊重事實,尊重他人的觀點,不要輕易地被情緒所左右。我們要明白,言語是一種力量,它可以帶來積極的影響,也可以造成負面的後果。因此,我們要用理性和智慧來駕馭言語,讓它成為傳遞真理和正能量的工具。

在這個資訊爆炸、言論自由的時代,我們更應該牢記「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古訓。我們要學會在喧囂中保持冷靜,在浮躁中沈澱內心。我們要像知者一樣,用沈默去積蓄力量,用行動去踐行真理;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在恰當的時候運用言語,讓它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智慧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才能在這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虛妄的言語所迷惑。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是一種生活的智慧和態度。它提醒我們要時刻保持謙遜和內斂,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和素養。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應該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和建議,不要急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我們要多讀書,多思考,多實踐,不斷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只有當我們真正擁有了知識和智慧,我們才能在言語和行動中展現出自信和從容。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也要尊重他人的沈默。有時候,一個人的沈默並不代表他沒有想法,而是他在用心思考。我們應該給予他人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在適當的時候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我們也要學會用真誠和理性的言語與他人交流,避免無意義的爭吵和沖突。

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我們更要保持冷靜和沈默。不要被一時的挫折和困難所打倒,不要輕易地抱怨和發牢騷。我們要像知者一樣,默默地積蓄力量,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在經歷了沈默的磨礪之後,我們才能變得更加堅強和成熟。

總而言之,【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啟示我們在生活中要學會謹言慎行,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在適當的時候保持沈默,不隨意發表未經深思熟慮的言論。因為言語有時可能會帶來誤解或不必要的麻煩,而那些急於表達、誇誇其談的人往往可能並未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質。同時我們要努力成為【知者】而不是【言者】,就要做到 「塞其兌,閉其門」,

讓我們意識到控制欲望的重要性。在當今物欲橫流的社會,我們常常被各種欲望所誘惑,只有堵住這些欲望的孔竅,關閉通往過度欲望的門徑,才能保持內心的寧靜與專註,不被外在的物質幹擾,從而更好地追求精神上的成長和內心的富足。

「挫其銳,解其紛」,

提醒我們要收斂自己的鋒芒,避免過於張揚和尖銳。在與人相處中,不刻意顯示自己的優勢,這樣能減少沖突和矛盾。同時,要學會化解內心的紛擾,當我們內心平糊,才能更理性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和其光,同其塵」 ,

教導我們要保持謙虛低調,不炫耀自己的成就和才華。融入大眾,與不同的人和諧相處,摒棄自傲和優越感,這樣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也能讓自己的人生之路更加順暢。

「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

引領我們超越世俗的親疏、利害、貴賤觀念。在人際交往和對事物的判斷中,不應該因為個人的情感偏好或利益得失而有所偏袒或歧視。保持一種公正、客觀的態度,才能獲得內心的自由和平糊,也能贏得他人真正的敬重,成為像老子所說的「為天下貴」之人。

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老子的這些智慧如同指引我們前行的明燈,讓我們在喧囂紛擾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寧靜和方向,不斷提升自己的智慧和境界。讓我們在生活中不斷領悟它的深刻內涵,用智慧的沈默和恰當的言語去書寫屬於我們自己的精彩人生。讓我們在沈默與言語之間找到平衡,在智慧的海洋中暢遊,不斷追求真理和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