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如何抓住帝王的心?八位賢後各有絕招,看誰最有心機?

2024-08-07國風

俗話說,想抓住男人的心,得先抓住男人的胃。但要是這個男人是皇帝呢?每天都吃山珍海味,早就吃膩了,就算你廚藝再好,恐怕也沒用!接下來,咱們就來看看歷史上的八位賢後是怎麽十年如一日地抓住帝王心的吧!這裏面誰最聰明,誰最有心機呢?

【一、能掙錢的嫘祖】

嫘祖是黃帝的正妃,她生了兩個兒子,玄囂和昌意。玄囂的孫子是五帝之一的帝嚳,昌意的兒子是五帝之一的顓頊。

嫘祖相貌平平,頂多算是「聰明溫順」,她不依靠美色,卻贏得了黃帝的敬重,還獲得了歷代史家的贊譽,而這一切都歸功於嫘祖會賺錢。

據說,嫘祖在出嫁前就已經發明了養蠶和繅絲的技術。「(嫘祖)經常來到河邊遊玩,看到樹上有白色的團狀物,像鳥卵,她想掰開看看,裏面有蟲子。她詢問當地人,得知這是龍和馬交配後,龍的精液所化。嫘祖把它取出來放在容器裏,第二天就變成了蛾子,雌雄相配,從辰時到亥時開始解體,產下無數的卵。嫘祖把它們收藏起來,到了來年春天,都孵化出了小蟲。她采摘桑樹上的嫩葉來餵養它們。隨著桑葉逐漸變老,蟲子也長大並且能夠吃東西了。她看到它們聚集在一起,就給它們取名叫‘蠶’。蠶的身體發白有光澤,就不再吃東西了。嫘祖用草把蠶放在上面,蠶自然就會吐絲、結繭,她把繭稱為‘繭’。她摘下繭,放入沸水中繅絲,然後把絲整理出來。」

嫘祖跟黃帝成親後,嫘祖對他說:「你做的衣帽不結實還粗糙,比不上我養蠶抽絲,用絲織出的絹既堅固又好看。」黃帝對嫘祖也很服氣,說:「是啊,如此一來我天下百姓又多了一種寶貝!」隨後請求嫘祖把栽桑養蠶織錦的技術推廣出去,嫘祖便把這些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當地的人們。

嫘祖去世後,黃帝將她埋葬在嫘村山,後代的人們都尊稱她為「先蠶娘娘」。

雖然這些記載由於年代久遠,難免有穿鑿附會的成分,但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制造絲綢的國家,這是不爭的事實。【易·系辭下】中記載:「黃帝、堯、舜垂衣裳而無下治。」孔穎達在【疏】中解釋說:「以前人們穿的是皮制的短衣服,現在人們穿的是絲麻或布帛做的長衣服,所以說垂衣裳。」這表明中國絲綢起源於黃帝時代。【淮南子】中參照的【蠶經】也明確記載了蠶桑絲綢起源於黃帝時代,文中說:「黃帝的元妃西陵氏開始養蠶」、「黃帝制作衣裳就是從這裏開始的」。

西方國家是透過絲綢認識中國的,所以最早稱中國為「賽裏斯」,也就是絲綢之國。中國的絲綢制作技術讓羅馬人非常驚訝。他們不明白的是:「中國人怎麽能從樹葉上采集到非常細的‘羊毛’呢!」

在公元前 1 世紀,羅馬絲綢的價格非常昂貴,每磅高達 12 兩黃金,但這仍然無法阻止貴族們對絲綢的渴望。羅馬帝國進口絲綢,導致大量黃金流失。整個歐洲也是如此,直到 15 世紀蠶蟲被引入英國,這種情況才有所改善。

嫘祖是個有本事的女人,她會發明創造,還能掙錢。誰娶了她,就等於娶了個聚寶盆,能贏得丈夫的心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會打仗的婦好】

婦好是中國有據可查的第一位女英雄。她是王後,卻不養尊處優,不僅管祭祀占蔔,還親內建兵打仗、保衛國家,是個「神話」人物。

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廟號為「辛」,她是歷史上第一個有廟號的「皇後」,商朝的後人尊稱她為「母辛」「妣辛」「後母辛」。從婦好墓的挖掘情況可以推斷,她的名字應該是叫「好」,「婦」是一種親屬稱謂,類似今天的「大姐頭」。

在婦好墓出土的武器中,有一對銅鉞,上面分別刻有龍紋和虎紋。據專家推測,它們都是婦好曾使用過的兵器。這對銅鉞,一件重 18 斤,另一件則重達 19 公斤。婦好能使用如此沈重的兵器,足見她力氣過人。

婦好對武丁時代的赫赫戰功貢獻很大。

根據甲骨文的記載,有一年夏天,北方邊境發生戰爭,雙方僵持不下。婦好主動請求率兵前往。武丁猶豫不決,占蔔後才決定派婦好起兵,結果大勝。此後,武丁讓她擔任統帥,從此,她東征西討,打敗了周圍二十多個方國。那時作戰出動的人數都不多,一般也就上千人。但是據記載,婦好攻打羌方的時候,一次帶兵就有一萬三千多人,也就是說差不多全國一半以上的軍隊都交給了她。這是一場意義不亞於黃帝與蚩尤之戰的大決戰。

婦好曾參與並指揮了針對土方、巴方、夷方等的重大戰役。在與巴方的戰鬥中,婦好率軍布陣設伏,截斷巴方軍隊的退路,然後從東面擊潰巴方軍隊,將其驅趕至伏擊地,予以殲滅。這是中國戰爭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伏擊戰。

因為婦好戰功赫赫,武丁給她封了地,她為了管理封地,經常不在皇宮。這種情況在後來的中國歷史上就沒出現過了。並且,她還有自己的三千嫡系部隊。

武丁有三個王後,六十多個妻子,婦好是他的原配,不過她的地位是最高的。蔔辭裏說「呼婦好見多婦於詳」,意思是婦好在詳這個地方接見了武丁其他的妾妃,這說明婦好的身份比其他人都要高。

在這六十多個老婆裏,武丁最愛的就是婦好。資料顯示,武丁特別關心婦好,經常占蔔她的日常起居、健康等情況。在現存的甲骨文獻中,「婦好」的名字頻繁出現,僅在安陽殷墟出土的一萬多片甲骨中,就出現過兩百多次。並且,武丁在這些占蔔中向上天祈求的內容,涵蓋了婦好生活的各個方面:征戰、生育、疾病,甚至包括她去世後的情況。由此可見,武丁對婦好用情至深。

聽說啊,每次婦好出征勝利歸來,武丁就會帶著大臣們出城十幾裏去迎接。有一回他們見面的時候,武丁激動得不行,竟然不顧尊卑禮法,當著大臣們的面和她一起騎馬奔馳。

真可惜,婦好 33 歲就去世了,這可能跟她常年征戰有關。婦好的死讓武丁特別傷心。他把愛妻葬在自己辦公的宮室旁邊,這樣就能天天看到她、守護她了。但就算這樣,武丁還是覺得守護力量不夠。所以,他帶著兒孫們給婦好舉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大型祭祀,還多次為婦好舉行冥婚,先後把她許配給了三位先商王:武丁的六世祖祖乙、十一世祖大甲、十三世祖成湯。

根據考古發現,婦好的陪葬品那時候特別「奢華」。她墓裏有 4 面銅鏡、4 件銅鉞和 130 件青銅兵器。此外,還有 200 多件青銅禮器,其中包括一對司母辛大方鼎;15 種共 156 件酒器;755 件來自新疆等地的玉配;7000 多枚來自海南、台灣甚至更遠處的海貝;47 件各色寶石制品;以及各種陶器、石器、海螺等。

或許在武丁的心中,他期望妻子在另一個世界能夠享有與現在相同甚至遠超於此的榮華富貴。他想要給她更多。

武丁娶了婦好,就像得到了不會背叛他的戰神韓信,你說他能不喜歡她嗎?

【三、能搞外交的醜後無鹽】

無鹽是齊宣王的王後,姓鐘離,名春,據說她是齊國無鹽人。她相貌醜陋,四十歲了還沒出嫁。她關心國家政事,有智謀。她曾親自去見齊宣王,當面指責他奢侈淫逸、腐敗不堪。齊宣王被她說服,於是「罷女樂,退諂諛」,並選了個好日子,立無鹽為王後。

我們來瞅瞅無鹽的這段傳奇經歷,她到底是咋說服齊宣王的?

無鹽的爹以前是齊軍的小官,受她爹影響,無鹽打小就不愛做針線活,喜歡耍槍弄棒,還學了縱橫之術,就是蘇秦張儀他們搞的合縱連橫、靠嘴皮子功夫辦事的那一套。那時候,無鹽邑緊挨著趙國,老被趙國騷擾,可齊宣王還天天聽南郭先生吹竽,就知道吃喝玩樂,不管朝政。無鹽就想去臨淄「勸勸」他。

她先去說服了她父親,說:「女兒去見大王,好好勸勸他,如果大王不聽,我就大鬧皇宮。」她父親不同意,她又說:「父親您忘了女兒會縱橫之術嗎?要是有危險,女兒自然有辦法保護自己周全。」

父親終於被無鹽說服了,就這樣,無鹽獨自一人踏上了前往國都臨淄的道路。

這天,齊宣王正和後妃們在後宮尋歡作樂,左摟右抱,好不快活。這時,侍衛來稟報:「大王,外面有個醜女求見。」

齊王問:「醜女,你有何事?」

侍衛告訴齊王:「有個自稱為無鹽女的人,想要進宮侍奉您。」

齊王聽了很吃驚,心想這醜女太自不量力了,就傲慢地說:「我後宮裏有很多美女,個個都長得很漂亮,她一個醜女,還想嫁給我,真是太可笑了。」說完,就讓侍衛把她用亂棒打出去。

沒過多久侍衛又來稟報,醜女說要是不見她,齊國必亡!齊王一聽就怒了,想給無鹽定罪。這時旁邊的上大夫淳於髡說:「大王您不妨見她一面,如果她說不出個一二三,再治罪也不遲。」

齊王覺得有道理,就宣無鹽進宮了。無鹽進宮後,開口就說:「危險啊!危險啊!真危險!」一連說了三個危險。

齊宣王帶著惱怒又認真的口吻說:「你說有危險,那危險是什麽啊?我想聽聽具體的。」

無鹽不緊不慢,有條有理地說道:「秦楚對齊國是虎視眈眈啊,而咱齊國呢,內政混亂,忠奸不分,也沒立太子,王子們也沒接受教育。齊王你就知道吃喝玩樂,聲色犬馬,這是第一件讓人擔心的事;蓋漸台,蓋得那麽高……這是第四件讓人擔心的事。現在是危機四伏,太危險了!」

齊宣王越聽越覺得頭大,終於發現了無鹽的獨特之處。等無鹽說完後,他恭敬地說道:「能聽到您的教誨,就像傍晚的鼓聲和清晨的鐘聲一樣,如果我以後還有一點點……」

多虧了你,我才有了今天的進步。

於是,齊宣王馬上拆掉漸台,取消歌舞,辭退奸臣,摒棄浮華。讓無鹽當了王後,在她的幫助下努力治理國家,從此齊國越來越強大。

實際上,無鹽並不是沒腦子的人,她是做了準備的。齊宣王雖然喜歡宴飲遊樂,愛聽吹竽,但並不是個昏庸的君主。據史書記載,齊宣王喜歡招攬賢士,他曾不惜花費大量錢財招攬天下各派文人、學士到齊國的「稷下學宮」來,還賜給他們府宅,封他們為大夫,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有騶衍、淳於髡、田駢、環淵等人。

因此,無鹽明顯是為了「進入後宮」,實際上是自我推薦。以齊宣王喜歡賓客、愛遊說之士的性格,自己再怎麽「妄論」也不至於有生命危險。所以無鹽是看準了齊宣王這一點,才敢「冒死進諫」。當然無鹽的遊說技巧也有很大功勞。

據說啊,後來無鹽在後宮的日子過得挺不錯,還挺有威望。這主要還是歸功於她出色的外交手段。要知道,在宮裏混可不容易,皇帝的老婆們都不是省油的燈,可能各有各的派系,很難對付。而且,皇帝哪可能不喜歡美女呢。作為醜女,這其中的分寸可不好拿捏,但無鹽能在後宮混得風生水起,一直得到齊宣王的重用,靠的就是她的不爭、親切、自信、臉皮厚和口才好,她這是把外交技巧運用到了宮鬥中啊。

【四、一心為丈夫考慮的好妻子陰麗華】

陰麗華這個女子,簡直是個厲害的角色。

她是個年輕漂亮的新娘,新婚時能勸丈夫出門創業;在丈夫失意、可能有生命危險時,能鎮定地安慰他,幫他分析;丈夫在外面有了別的女人,且功成名就,成為天下第一後,她卻選擇退步,還說:「郭貴人有兒子,我沒有,應該讓她當皇後……」

不過,仔細一琢磨,就能發現這個女人的聰明之處。

皇後之位給了郭氏後,劉秀對陰麗華說:「我想讓你當皇後,但你沒有兒子,郭氏卻有兒子,所以我只能立郭氏為後了。」陰麗華非常理解劉秀的難處,她沒有抱怨,也沒有說一些讓劉秀為難的話,只是說自己沒有兒子,郭氏與劉秀患難相隨,應該當皇後。

陰麗華心裏門兒清,自己更適合啥,她當時沒啥權勢,丈夫的榮耀也靠另一個女人幫忙。所以,她不在乎名分,更稀罕另一樣東西——那個男人的愛。

劉秀冊封了郭氏,他心裏清楚陰麗華做出了多大的犧牲,這讓他既愧疚又痛苦,所以他想給她名分之外的所有東西。

陰麗華很了解劉秀,也會「利用」他的性格心理。劉秀性卻雲和寬厚,心地善良。史書上記載:「陰麗華七歲時父親就去世了,雖然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但只要一提起,她還是會淚流滿面。劉秀看到後,常常感嘆不已,對陰麗華也格外憐惜。」

在宮廷鬥爭中,獲勝者絕對不是善良之輩。所以說,善良是美德,但有時不能成為武器,給你帶來更多生存籌碼。在爭鬥中,必然要跳出「善良」的規則,用適當的「心機」來贏得比賽。

【五、把丈夫治得死死的獨孤伽羅】

隋文帝楊堅是個出了名的「妻管嚴」,他的老婆獨孤伽羅是「一夫一妻制」的鐵桿粉絲,而且她也有這個底氣,她爹是後周大司馬獨孤信。楊堅能成功篡了外孫的位,離不開獨孤家族的支持。所以楊堅稱帝後,對獨孤後那是極盡寵愛,言聽計從。獨孤後在後宮說啥是啥,在朝堂上也有很大的影響力,以至於滿朝文武都把他們夫妻倆並稱「二聖」。

楊堅特別「懼內」。【隋書】裏寫了,公元 593 年的某一天,52 歲的楊堅趁著獨孤皇後生病臥床,寵幸了大臣尉遲迥的孫女尉遲貞。獨孤皇後知道後特別生氣,趁著楊堅上朝,派人殺了尉遲貞。楊堅看到尉遲貞死得很慘,有火也不敢發,只能騎馬跑出宮外,等氣消了一些,才連夜回到宮中。他還留了句話:「我貴為天子,卻不能自由!」

雖然獨孤後最後也道了歉,但楊堅畢竟是「怕老婆」慣了,沒把獨孤後怎麽樣,最後兩人還是「同坐一車進宮」,依舊恩愛得很。

真不得不服獨孤後「管老公」的本事!

獨孤後去世後,楊堅以花甲之年,鼓足余勇,不斷寵幸宣華夫人和容華夫人。此後,隋文帝天天設宴享樂,不時歡聲笑語,比獨孤後在世時更加放蕩不羈。

但楊堅畢竟上了年紀,經不住每日床笫之歡,沒多久就病倒在床。後來楊堅感慨:「要是皇後還在,我斷然不會這樣。」

總的來說,獨孤後是個真性情的女子。在歷朝歷代的皇後中,她算是個特例。歷代賢後中,常被提及的一種美德就是不嫉妒。但說實話,看著自己的老公懷裏摟著別的女人,她們不可能毫無反應。有的人能克制,有的人則不能。獨孤後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她的執著。她敢於向楊堅索要,並始終堅守著自己的諾言。盡管她的方式過於激進,但她最終還是保住了自己的堅持,盡管楊堅心裏可能也有抱怨。

【六、以「無私」贏得尊敬的長孫皇後】

長孫皇後,名無垢,小字觀音婢,她的祖先是北魏拓跋氏,她的父親長孫晟在隋朝時官至右驍衛將軍。她從小就喜歡讀書,通曉禮儀,十三歲時嫁給了李世民。史書上說她:「太宗並非沒有過錯,而長孫皇後卻可稱為完人!」

李世民當上皇帝後,長孫氏成為了尊貴的皇後,但她還是和以前一樣善良、謙恭、無私。她用心侍奉已經退位的太上皇李淵,就像一個普通的兒媳盡孝道一樣。對於後宮的妃嬪,她也很寬容隨和,如果有妃子或宮人病了,她會派人送藥,還會親自去看望和安慰。就是這些溫暖人心的小細節,讓大家都感受到了她的仁愛,後宮也不再冷清,變得和睦溫馨。

唐太宗很看重她,回到後宮,常和她談論一些軍國大事及賞罰細節。長孫後雖然很有見解,但她不願以自己後宮的身份幹預。她認為:「母雞打鳴,不是正道,婦人幹預政事,也不吉祥。」

李承乾打小就被立為太子,他的乳母遂安夫人總管東宮的日常開銷。遂安夫人常在長孫皇後面前抱怨:「太子貴為未來君王,理當受天下供養,可現在東宮的用度十分緊張,一應器物都很寒酸。」於是多次要求增加費用。但長孫皇後並沒有因為李承乾是自己的愛子就破例,她說:「身為儲君,以後的日子還長,所擔憂的應該是德行不立、聲名不揚,何必擔心器物短缺、用度不足呢!」

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後的哥哥,他能文能武,早年就和李世民是好朋友,還輔佐李世民打下了天下,立下了很多功勞。唐太宗本來想讓長孫無忌當宰相,長孫皇後卻上奏說:「我已經是最尊貴的人了,實在不想讓我的哥哥再在朝堂上做官,這樣會讓人覺得我們家權勢太大,就像漢代的呂後一樣。希望皇上您能明白,不要讓我哥哥當宰相!」唐太宗聽了長孫皇後的話,就一直沒讓長孫無忌當宰相。

對自己的女兒也是這樣。長樂公主是長孫皇後親生的,她要出嫁的時候,嫁妝比永嘉公主多一倍,魏證聽說後就進諫說:「長樂公主的禮數如果超過永嘉公主,在情在理都不合適,長幼有序,規制有定,希望陛下不要給人留下話柄。」永嘉公主是唐太宗的妹妹,出嫁時正趕上唐初百廢待興的時候,嫁妝自然比較簡單。而長樂公主出嫁時已經是貞觀盛世,國力強盛,唐太宗要求增加些嫁妝本來也不過分。所以對於這件事,太宗並不在意。

回宮後,唐太宗無意間把魏證的話告訴了長孫後,長孫後卻很重視,她稱贊道:「一直聽說陛下很尊重魏證,不知道原因。今天聽到他的諫言,才知道他是用禮義來抑制皇上的私情,這才是真正的社稷之臣啊!魏證作為臣子,能如此直言進諫,實在難得,陛下不能不聽啊!」就這樣,在長孫後的堅持下,長樂公主帶著和永嘉公主一樣的嫁妝出嫁了。

貞觀十年,長孫皇後在立政殿去世,年僅三十六歲。在臨終前,她還殷切地囑咐唐太宗要善待賢臣,不要讓外戚占據顯要的職位,並請求死後一切從簡,薄葬。

長孫皇後去世後,李世民悲痛地說:「我失去了一位好幫手,悲傷難以停止。」他還說長孫皇後「經常規勸我,彌補我的不足」,以後入宮「再也聽不到她的良言了」。宮中女官將皇後編撰的【女則】一書呈給唐太宗,太宗開啟書卷,忍不住痛哭失聲,「皇上看後非常悲痛」。都說男子漢大丈夫不輕易落淚,一個在千軍萬馬中闖蕩的英雄皇帝,一個在兄弟相爭時面不改色的男人,此刻卻哭了!

長孫皇後雖然不是最有權勢的皇後,但卻是最受尊重的皇後,她用無私換來了帝王的敬重。

【七、患難與共的大腳馬皇後】

馬皇後,名叫秀英,是安徽宿州人。她有一雙大腳,在當時被人嘲笑,還被稱為「馬大腳」。不過,朱元璋卻稱贊她:「家有賢妻,猶如國之良相。」史書也贊譽她為「第一賢後」。

馬秀英 12 歲時被她父親的好友紅巾軍首領郭子興收養,21 歲時嫁給朱元璋,和他一起度過了 15 年的征戰生涯。

朱元璋一開始挺受郭子興信任的,可郭子興貪財,朱元璋軍紀又嚴,沒啥錢財孝敬他,再加上郭天敘和郭天爵擔心父親以後把兵權交給朱元璋,常在郭子興跟前說壞話,這麽一來,朱元璋慢慢就不受信任了。

然而郭天敘他們還是有些擔憂,於是兄弟倆就想出了一個陰損的招數,打算除掉朱元璋。他們把朱元璋騙進帥府後面堆柴草的小屋裏,還鎖上了門,想要把他活活餓死。

朱元璋在那小屋裏,就這樣餓了整整三天,三天裏沒喝一滴水。一直到第四天早上,朱元璋才讓一個做飯的老軍去通知馬秀英。

馬秀英和朱元璋都怕這是郭大帥的意思,所以不敢聲張。於是馬秀英每天偷偷給丈夫送飯。

這天,馬秀英又去給義母張夫人送飯,她拿著剛烙好的大餅,還沒走到後院,就突然發現義母帶著一群丫鬟在前面遊玩。馬秀英嚇了一跳,趕緊把熱乎乎的大餅塞進了懷裏。張夫人看到她神色慌張,就走上前問她怎麽了。馬秀英低著頭不說話,只是一個勁兒地掉眼淚。

這時候,張夫人瞧見馬秀英懷裏有股熱氣,趕忙走上前解開她的衣服。張夫人看到大餅後,驚訝得合不攏嘴。馬秀英見事情瞞不住了,只好把實情告訴了張夫人。

張夫人不信丈夫會幹這種事,就到前院找他對質。郭子興聽後也很吃驚,他把兩個兒子狠狠打了二十大板,算是給朱元璋出了口氣。不過,從那以後,馬秀英胸前就留下了一塊巴掌大的傷疤,這傷疤也成了她和朱元璋共患難的「見證」。

1368 年,朱元璋於南京登基,年號洪武,同時冊封馬秀英為皇後。

朱元璋自打當上皇帝後,脾氣愈發暴躁,動不動就殺人。馬皇後很擔心丈夫,時常勸他遇事要冷靜,別輕易懲處部下。

當時的大儒宋濂做過太子朱標的老師,後來因為牽涉到胡惟庸案中,要被朱元璋處死。朱標就去父親那兒求情。朱元璋很不高興,沈著臉說:「等你以後當皇帝了再赦免他吧!」朱標求情不準,覺得對不起老師,竟然跳水自殺。幸好被一個老太監發現,才救回了他的命。

吃晚飯時,朱元璋和馬皇後同桌。馬皇後臉色不好,朱元璋問她是不是不舒服。馬皇後搖搖頭,嘆了口氣說:「老百姓家請個老師,還得讓兒子一輩子尊敬他,咱們帝王家更應該這樣啊。可你卻無緣無故地要處死宋濂!咱們沒按老師的禮節對待他,我心裏難受,所以這飯也吃不下。」朱元璋聽了,也放下筷子,想了半天,覺得馬皇後說得有道理,第二天就赦免了宋濂的死罪。

除了宋濂,還有朱文正、劉伯溫等許多人,都因為馬皇後的一句話而保住了性命。

朱元璋和馬皇後是一對患難夫妻。當朱元璋還不是皇帝時,馬皇後就一直陪伴著他,兩人共同經歷了許多困難。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感情變得非常深厚。後來,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成為了皇帝,馬皇後也因此成為了國母。然而,她並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而是始終保持著清醒和自律,在關鍵時刻給朱元璋提供幫助和建議。

這樣與丈夫患難與共、不張揚又時刻清醒自律的妻子,哪個丈夫能不寵愛呢!

【八、有大功的徐皇後】

徐皇後是徐達的女兒,朱棣的妻子,朱高熾的母親。

徐皇後能得到朱棣的寵愛,除了家世好、人賢惠,最主要的還是她對朱棣有兩大功勞。

第一件事是打贏北京保衛戰。這仗對朱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簡單來說,如果輸了,朱棣別說當皇帝了,能保住小命就算不錯了。而這場勝仗的關鍵人物不是小朱高熾,而是徐皇後。

那時,李景隆帶領五十萬大軍,進攻朱棣的大本營北平,而朱棣正要去騙寧王朱權的朵顏三衛。北平城裏,只有朱棣的燕王妃和姚廣孝留守,精兵也都跟隨朱棣外出了,城裏只剩下一些老弱殘兵。

強敵兵臨城下,燕王妃先是冷靜地在宮中指導兒子應對,見情況危急,她又下令,給所有和自己一樣留在城中的燕王部屬及官紳士民之妻都配發盔甲,讓大家一起參戰。燕王妃自己更是親自登上城墻督戰。當時正值隆冬,滴水成冰,燕王妃又讓人往城墻上潑水,李景隆措手不及,只能望城興嘆。

在燕王妃的領導下,北平守軍一直堅持到燕王朱棣成功收服寧王的軍隊,回來救援。這場守城戰,展現了燕王妃作為開國功臣之女的風采。她在其中展現出的智謀和膽略,在歷代皇後中是非常少見的。

第二件事是生了三個優秀的兒子。

朱棣有四個兒子,老大朱高熾,老二朱高煦,老三朱高燧,老四朱高爔。朱高爔出生一個月就夭折了,所以能繼承皇位的三個兒子都是徐皇後生的。朱棣雖然有三十多個妃子,但就是不生兒子。這麽看,徐皇後對朱棣也是有大功勞的。

總的來說,這八位賢後幾乎沒有一個是因為長得漂亮才得到寵愛的。李白有詩雲:「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只有會賺錢、能打仗、擅長外交、品德高尚等「一技之長」,才是讓帝王長久寵愛的秘訣。在這八位賢後中,陰麗華最為聰明,也最有心機,她懂得男人的心思,善於「以退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