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4首最美【柳梢青】,邂逅古人筆下的詩情畫意,邀君共賞~

2023-12-17國風

今天分享4首最美【柳梢青】,你更喜歡哪一首?一起來欣賞吧~

1

柳梢青·吳中

宋·仲殊

岸草平沙,吳王故苑,柳裊煙斜。

雨後寒輕,風前香軟,春在梨花。

行人一棹天涯,酒醒處,殘陽亂鴉。

門外秋千,墻頭紅粉,深院誰家?

吳王故苑:春秋時吳國的苑池,故址在今江蘇蘇州市。

裊:細長柔弱。

春在梨花:指春分後期。

行人:作者自指。棹:船槳,代指船。

紅粉:指佳人。

岸草平沙。吳王故苑,柳裊煙斜。

吳江兩岸,芳草如茵,細沙平坦如鏡,吳王故都的池苑內,柳條細長柔弱,輕煙隨風斜飄。

雨後寒輕,風前香軟,春在梨花。

雨後還有絲絲寒意,柔和的春風裏花香彌散,春分時節,梨花如雪。

行人一棹天涯。酒醒處,殘陽亂鴉。

行舟一槳就劃到天邊,酒醉醒來,只見紅日西沈,亂鴉歸巢。

門外秋千,墻頭紅粉,深院誰家?

一戶人家門外立著秋千,墻頭閃過姑娘蕩秋千的身影,這是誰家深深的庭院呢?

這是一首寫江南吳中春景的詞作。上片寫蘇州吳王舊苑春雨後的美景,下片寫乘船遠遊所見的景色,作者把沿途所見勾勒成一幅秀美的圖畫,讀來令人心馳神往。

2

柳梢青·送盧梅坡

宋·劉過

泛菊杯深,吹梅角遠,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雲邊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傷情?覺幾度、魂飛夢驚。

後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逐舟行。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

盧梅坡,南宋詩人,劉過在京城杭州交結的朋友,這首詞是劉過為他送別時寫的。

泛菊杯深:化用陶淵明【飲酒】詩「秋菊有佳色,裘露掇其英。汎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寫重陽佳節,他們共飲菊花酒的情景。

吹梅角遠:化用的是李清照「染柳濃煙,吹梅笛怨」詩詞,寫春天的時候他們攜手郊遊,欣賞那玉姿冰骨的梅花,聆聽那清脆悅耳的笛聲。

泛菊杯深,吹梅角遠,同在京城。

回憶當年,你我同在京城,重陽佳節共飲菊花酒,春天攜手郊遊,同聽悠遠的【梅花落】笛曲。

聚散匆匆,雲邊孤雁,水上浮萍。

相聚的時間如此短暫,轉眼就要分別,我們好像雲邊孤雁,又好像水上浮萍,到處漂泊不定。

教人怎不傷情?覺幾度、魂飛夢驚。

離別之後,再聚不知要等到何時,讓人怎麽不傷心動情?夢裏也曾幾度相會,但是夢醒後,見不到友人,又失魂喪魄,六神無主,輾轉反側,無法安睡。

後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逐舟行。

後半夜的相思,心像飛塵一樣時時緊跟在友人的馬後,又像明月一樣處處追隨在友人的舟旁。

這首詞描寫了送別時,尤其是送別後劉過對友人魂牽夢縈的思念之情,句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上片寫離別之苦。前三句寫聚,寫餞別時對往日同遊的回憶。後三句寫「散」,寫餞行時惜別心情。

下片寫別後之思。層層深入,寫出作者對友人的無限的深情和刻骨的相思。

3

柳梢青·嶽陽樓

宋·戴復古

袖劍飛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

萬頃波光,嶽陽樓上,一快披襟。

不須攜酒登臨。問有酒、何人共斟?

變盡人間,君山一點,自古如今。

袖劍飛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

袖子內藏著短劍到處歌吟,洞庭湖和青草湖,明凈的秋水深又深。

萬頃波光,嶽陽樓上,一快披襟。

在雄偉的嶽陽樓上,眺望萬頃粼粼波光,迎著西風敞開衣襟。

不須攜酒登臨。問有酒、何人共斟?

用不著帶著酒登上高樓,問你有酒又與誰共斟?

變盡人間,君山一點,自古如今。

人世間的事不停變幻,只有湖中那一點君山,依然故我,自古如今。

這是一首登臨遣懷之作。上片,詞人縱目遠眺,意氣豪邁,境界壯闊,描繪出一派碧波萬頃的洞庭秋色。

下片,詞人慨嘆江山依舊,人事全非,抒發深感寂寞孤獨的苦悶心情。

4

柳梢青·春感

宋·劉辰翁

鐵馬蒙氈,銀花灑淚,春入愁城。

笛裏番腔,街頭戲鼓,不是歌聲。

那堪獨坐青燈,想故國高台月明。

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

這是作者在上元節前的一個晚上寫的感傷時亂,懷念故國的詞作。

鐵馬蒙氈:戰馬披上了禦寒的氈子,指侵入杭州的蒙古騎兵。愁城:借指臨安。

青燈:光線青熒的油燈。借指孤寂、清苦的生活。高台:高的樓台,比喻京城。

鐵馬蒙氈,銀花灑淚,春入愁城。

到處都是披著毛氈的蒙古騎兵,亡國後的上元節,人們去觀看上元燈市,明亮的花燈好像在落淚。春天來到這座悲慘的城市。

笛裏番腔,街頭戲鼓,不是歌聲。

橫笛中吹奏起外族的腔調,街頭上舞動的是異族的鼓吹雜戲,一片嘔啞之聲,聽來根本不能稱為「歌聲」,哪兒有春天的氣息?

那堪獨坐青燈,想故國高台月明。

怎能忍受在故鄉廬陵山中,獨自面對青燈,遙想故國舊都、高台宮殿,如今都籠罩在一片慘淡的明月之下,繁華散盡。

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

那令人眷戀的臨安都城的美麗風光,那隱居山林的寂寞歲月,那逃往海上的君臣,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這首詞借寫元宵節以抒發亡國之恨和故國之思,上片遙想故都臨安而今在元人統治下的淒涼冷落,下片抒發作者淒苦的心情,對在海上繼續堅持抗元鬥爭的南宋君臣深表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