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古代誌怪故事:時醫三則

2024-01-12文化

中國中醫博大精深,與五行也有聯系。亦有時醫之說,時醫指的是運氣爆棚的醫生。

【籜廊瑣記】裏講,傭工李某奉主人之命去藥鋪買藥,回來途中內急登廁,把藥包放在草叢間。如廁畢,風吹紙包,草藥四散。李某大窘,無奈下就地劃拉一小把枯枝敗葉,又撿上幾塊蟲蛀的樹皮,土黃色的沙粒,仍舊包起,回去復命。沒想到煎湯服用後,主人痊愈了。

傭工們閑聊時稱贊這個醫生高明,李某不屑一顧。眾人與之爭執,他受激不過,說了實情。事情傳出去後,那個醫生親自來找李某,他先是問了做工傭金,然後說道:「到我店裏來賣藥怎麽樣?不但比做工清閑,我給的工錢也高些。」

李某以為醫生戲弄他,生氣地說:「我如果認識字,還用做這田裏的累活嗎?不要開玩笑,不認識字如何抓藥?」醫生說:「抓藥有手就夠了,何必用識字?不是戲言,你盡力就是。」

於是,李某來到藥鋪做前堂夥計。他努力認識各種藥的名稱,樣子,與藥方上的字一一對照。盡管這樣,還是屢屢拿錯。不過,從來沒因為拿錯藥而耽誤患者病情,相反,誤打誤撞還治好了不少疑難雜癥。醫生的名氣越來越大,被人們稱作神醫。

有一個老漢跑丟了驢,找了三天不見蹤影。老妻說:「聽說某醫生是神,你去抓點藥服下,萬一能有效呢?」老漢說:「癡婆子,病能醫,丟驢怎麽能醫?」老妻聒噪不止,老漢賭氣去了藥鋪。李某聽老漢陳述後發笑,認為老漢是個瘋子,用不著找主人,隨手拈起一點粉末敷衍打發。

老漢把粉末吞下,回去的途中經過一塊麻地,忽然腹痛難忍,急忙進了麻地方便,卻在麻地裏找到了驢子。原來,李某隨手捏起的粉末是瀉藥。

以前講過【客窗閑話】裏的一個故事,說的是「運退防風殺命,時來信石活人。」縣令女兒得了小感冒,醫生吳某給開了對癥的防風,結果患者暴死,吳某出逃。

後來縣令調走,吳某回來重新開藥鋪。開業那天,他宴請來祝賀的親友,暢飲到日暮。這時一個小卒來給將軍買痧子藥,吳某小舅子來到前廳拿藥,誤給了信石。信石是做砒霜的原料,劇毒。

將軍有眩暈病,昏倒後灌下痧子藥一個時辰能醒。這次服下信石後,不一會兒就醒了過來。原來將軍在當小卒戍邊的時候,經常飲酒禦寒,邊防百姓釀酒加信石作引子。現在將軍發達了,不再飲用那種劣質酒,身體反而不適應了。

吳某起初以為大禍臨頭,後來得知信石緩解了將軍病情,不由莫名其妙。他多方打聽,了解將軍過往,猜出了原因。於是在補藥裏加信石,又逐漸減量,根治了將軍的昏厥癥,由此致富。

【聊齋誌異】裏也有一則,說貧民某甲遇到一個會看相的道士。道士對他說:「你將來大富,做醫生起家。」某甲大笑:「我大字不識一個,連自己名字都寫不全。對醫術更是一竅不通,如何行醫致富?」道士笑著說:「呆子,做醫生用識字多嗎?你盡管去做就是了。」

起初某甲不信,實在沒有生活來路時,只好打聽幾個偏方,在集市上占個位置,擺上幾味常見的草藥售賣。雖然沒闖出名聲,倒也勉強糊口。

當時青州太守得了咳嗽病,久治不愈,要求各縣引薦名醫。某甲所在沂水縣,貧窮少醫。縣令把任務派到各村裏正,某甲被推薦了上去。當時他也在咳嗽,自己都治不了自己。聽說給太守治病,更是百般推辭。縣令不聽他的辯解,派人押送去往青州。

路過山裏時,他口渴難耐,終於看到一戶人家,於是進院討水。這裏挑水要走很遠,主人不給。他看到主婦正在洗一種野菜,水少菜多,洗菜水混上了野菜汁和塵土,渾濁發綠。某甲實在渴極了,討來洗菜水喝下。

往前走的路上,他覺得咳嗽癥狀減輕了。某甲暗想:難道是那種野菜起了作用?

到了州裏,別的醫生開的藥方都未奏效。某甲悄悄買來那種野菜,壓出汁液進獻,太守喝了野菜汁,病情痊愈了。

某甲得了賞賜回鄉,名聲大噪,進一步學習偏方,竟然治好了許多人。偶爾失誤,也會誤打誤撞使患者病愈。因此大富。

這三個故事的作者處於古代的社會環境,都是透過故事來說當時的庸醫多,有些名醫也是誤打誤撞成名的。【籜廊瑣記】的作者在總結時說:「如今識字的醫生能有幾個呢!」蒲松齡在故事中說:「做醫生用識字嗎,盡管做就是了。」

【客窗閑話】的作者總結的全面些,他強調了醫術的不確定性和局限性。他說:「同一個醫生有時候有效,有時候無效。」他又說:「如果醫生都能掌握高超的醫術,不讓世間的人夭折,這該多好啊!」

以前我摘錄過【大醫精誠】裏的句子,裏面提出了對醫德的要求:比如尊重患者,把掙錢放在後,把救死扶傷放在前;誠實守信,不欺詐不敷衍,不諂媚富人,不輕視窮人;不怕臟累辛苦,不斷學習,提高醫術……。

其實不管哪個行業,職業道德都應該和技術並列。培養出的頂尖人才,如果賣國投敵了,還不如培養出一個放牛郎。現在的小學德育不是如同虛設,而根本就是虛設,網絡發達,小孩子接觸社會早,知道的多,喊向某某學習的口號已經不起什麽作用。

我給五六年級上科學課的空隙,不時舉些正反兩個方面的例子,講點如何被別人認可,讓自己快樂。比如守信,寬容,助人,遵守社會秩序等。也講點淡定從容,引起別人註意不非得是才華,良好品質更容易獲得別人好感等等。

我這麽做也收效甚微,有的孩子直接說,他爸爸教育他做一個強橫不吃虧的人,或者和我辯論,說成功不擇手段,商戰不能誠實等等。孩子除了受社會主流環境影響,主要還是受父母影響。遇到這樣的小孩兒,咱是左右不了他的認知的。再則說,咱就是個小老百姓,說的也不一定對,幹脆放下助人情節,尊重他人命運,少廢唇舌。(沒收住,跑題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