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不可徒行也

2024-03-30文化

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

顏淵死了,他的父親顏路請求孔子把車賣了給顏淵做一個外槨。孔子說:「不管有才能還是沒才能,說來也都是各自的兒子。孔鯉死了,也只有棺,沒有槨。我不能賣掉車子步行來給他置辦槨。因為我曾經做過大夫,是不可以徒步出行的。」

顏淵死了,(他的父親)顏路請求孔子賣掉車子,給顏淵買個外槨。孔子說:「(雖然顏淵和鯉)一個有才一個無才,但各自都是自己的兒子。孔鯉死時,也是有棺無槨。我沒有賣掉自己的車子步行而給他買槨。因為我還跟隨在大夫之後,是不可以步行的。」

顏淵(顏回)死後,顏路(顏回父親,孔子的學生)請求用孔子的車給顏回做槨。棺,棺材。棺外之棺稱為槨。【周禮】記載,士以上才能有槨。 顏回並沒有從政為官,按禮制是不應該有槨的。 顏回去世顏路請求孔子給他做個棺槨。孔子自然是不同意的,因有違禮制,且和他的身份不和。 這是向外貪求,本不屬於該擁有的東西,不是君子之風範。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才,指顏回,顏回有才華。 不才,是孔子的兒子孔鯉。 無論是有才也好,沒有才也好,他都是我們各自的兒子。孔鯉死時也是有棺而無槨。 孔子五十四歲開始周遊列國,六十八歲回到了魯國。七十歲,孔鯉死。七十一歲,顏回死,七十二歲,子路死。七十三歲,孔子自己也隨之而去。 孔子對顏路說,無論有才還是沒才,都是我們各自的兒子。 孔鯉死時也是有棺而無槨。 顏回,雖然我愛他的才華,但也要守禮,不能棄禮於不顧。

「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 我不能自己走路,把馬車賣掉做成棺槨。 何為從大夫? 孔子回到魯國後,無職而聽政,沒有具體大夫的實權,但是還在跟著聽政,稱之為從大夫。我做了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 周禮有規定,卿大夫、大夫、從大夫都有馬車,按禮制是不能步行。

一.當我們內心有仁、德、忠、信,行為合乎於禮。無論遇到任何事情,都不會棄禮於不顧。顏回並沒有從政,所以他不能有槨,這是禮制。孔子做從大夫,不能把自己的馬車賣掉步行,這是禮制。

二.孔夫子不偏私。 無論是自己的兒子孔鯉,還是自己最得意的門生顏回,無論有才沒才。 對於他們的身後之事一視同仁,遵循「禮」字。

生活中,總會偏私和偏愛,親近哪一個人,從行為或給他的東西上就會有偏私,有偏愛。而一個君子之風範的人做事情是中正的,孔子經常贊美顏回,他贊美的不是顏回這個人,贊美的是顏回身上好的品質和好學的態度,贊嘆的是道,不是某個人。

工作中,贊嘆某個員工,贊嘆他身上的品質和精神,而不是這個人本身,是他身上所散發的那個光芒,那個道德,那個忠信。

作為老師,班級很多孩子,喜歡哪個孩子不是因為這個孩子,而是他身上的優點,好的品質,好學的精神,身上的善良和純真。

三.遇事不外求,不攀緣。 這裏顏路就外求了,因顏回並不應該有槨,和他自己不匹配,這時就是外求和攀緣。 這種攀緣就會讓我們自己生活在痛苦之中。 如: 我想找個優秀的女朋友,如果我們和對方不匹配,在一起真的會開心嗎? 交朋友,交有錢的,有權的,有事業的,如果我們自己和對方不匹配,真的交了朋友,人家會真心來幫助我們嗎? 人家有事情時,我們會去幫忙,因我們有所圖,有所求。但真正我們有事情,找到對方時,對方不一定會幫忙的。這就是攀緣帶來的。

孔子對禮一絲不茍的嚴肅態度。禮先於情,要與禮合才可以與情合。孔子與顏淵雖為師生卻情同父子,他不同意把自己車子賣掉來為顏淵買外棺,不是舍不得,是因為禮制規定,大夫出門必須用車,而且禮以儉為宜。孔子雖然對顏淵之早逝很悲慟,卻始終不忘禮,不肯喪失原則。

生活中,工作中,我們要懂向內求,不斷地提升自己。 當我們和別人匹配時,才平等,生活的才不累,否則會讓自己生活的很卑微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