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天台非遺之濟公傳說:眾生著相,佛本無相

2024-03-30文化

「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

聽到這首歌的朋友們,想必腦海中應該會瞬間出現自己童年時代看過的一部電視劇。它就是由遊本昌老先生主演的【濟公】。

作為一部家喻戶曉的影視作品,遊本昌老先生飾演的濟公形象至今都令人印象深刻。哪怕後續有不少以濟公為題材的電視劇都無法復刻出第二個活濟公。

作為天台縣地方民間文學的濟公傳說,其影響力以及知名度隨著不少電視劇的制作而快速傳播開來。無論是電影,電視,動畫等都有著無數創作工作者嘔心瀝血的付出。

由於濟公傳說依附於真實的歷史人物,具有地域原生性,加之其本身故事就與神話鬼魅相關聯,故而形成的故事具有極高的趣味性。雖然濟公傳說夾雜著不少神話、鬼怪元素,但濟公本人其實是一個有史可查的人物。最早記錄見於南宋高僧釋居簡【湖隱方圓叟舍利銘】和釋如【贊濟顛】。

濟公,原名李修元(1130—1209),天台永寧村人。他少年時在村北赤城山瑞霞洞讀書,受到釋教和道教的熏染。他先是進國清寺拜法空一本為師,接著又參訪祗園寺道清、觀音寺道凈,最後投奔杭州靈隱寺,在高僧瞎堂慧遠的門下,受具足戒,取名「道濟」。

【凈慈寺誌】記載:「道濟,字湖隱,天台李茂春子,母王氏,夢 日光而生,紹興十八年十二月初八日也。年十八,就靈隱瞎堂遠落發。風狂嗜酒肉,浮沈市井,或與群兒呼洞猿,翻筋鬥,遊戲而已,寺眾訐之,瞎雲:'佛門廣大,豈不容一顛僧?'遂不敢擯,自是人稱濟顛。」

在道濟的生前身後,天台出現了許多關於他的靈異傳說,為人們所津津樂道。明清以來,濟公傳說廣泛流傳於全國各地,成為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

因此濟公本身作為天台文化的原生IP具有極大的潛力和昇華空間。雖然其衍生的影視作品相當之多,但二創過程中將濟公作為一個神話人物套入樣版故事中進行編輯的方式屢見不鮮。這些方式良莠不齊,好的作品自然對濟公的品牌文化帶來良性作用,但反之亦然,差的作品也會帶來惡劣影響。

由於濟公本身是佛教高僧,從文旅角度來看將不可避免的與宗教文化相結合。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宗教文化與濟公傳說之間的關系,也會導致二創作品中出現各種不合理及感官不適的錯漏之處。

如果以非遺傳承角度來看,透過互聯網數碼化手段強化使用者的虛擬互動體驗,打造數碼濟公,采用各種藝術載體進行二創或者全新創作都將有益於濟公傳說的延續及發展。然而想要做好這個IP,就必須要了解濟公所承載的人民願景以及其代表的禪宗思想。

台州非遺文化傳承檔案—天台篇

非遺文化:濟公傳說

非遺級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遺分類:表演文化類

非遺定位:C類【消費/觀賞類別】

發展建議:作為歷史中真實存在的佛教高僧,濟公本身便是一種禪宗文化的象征符號。其所承載的文化精神如果不能妥善正確的體現出來,也只會令這個形象多出一個笑話。故而只有充分了解,才不會東施效顰、照貓畫虎、不倫不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