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當名人大講堂走進閬中古城 超170萬網友領略中國文化的時空觀

2024-01-27文化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攝影 蘇佳馨

「中國古代觀象授時的主要方式,是透過地平方位測定天體的位置以獲得時間,在立表測影和對北鬥、東宮蒼龍的觀測中,東南西北是春夏秋冬的授時方位,由此衍生東南西北即春夏秋冬、時間與空間合一的觀念……」

1月26日,深冬的閬中古城中,一場穿越了時間與空間的講座正在展開。最新一期「名人大講堂」來到有著數千年歷史的閬中古城正式開講,並邀請到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王軍做客,以【中國文化的時間與空間】為題,細說中國古人的時間觀念對中國城市、建築營建所產生的影響。

講座現場

講座現場

在王軍看來,中國傳統的時空觀迥異於西方,對中國古代思想藝術造成根本影響,不但塑造了獨具中國文化特色的物質形態,還催生了順時施政的用事制度、天人合一的思想觀念。「對建築制度的影響,突出體現在時間統領空間的設計,由此形成建築設計與城市規劃的時空法式,這在紫禁城與北京城的時空規劃中有著經典體現。」

據數據顯示,當天的【名人大講堂 (51)|中國文化的時間與空間】直播,在封面新聞客戶端的觀看量達到了120.8萬;此外,在封面新聞微博、封面新聞影片微博、手機百度等平台,觀看量為41.6萬。此外,本場講座也在四川釋出、川觀新聞、四川觀察等客戶端進行了播出。數據顯示,本場講座全網的觀看量達到了173.5萬。

將時光倒回到2023年,名人大講堂迎來全新啟航後,先後進行了「杜甫文化季」「李白文化季」兩個主題季,並以每期超百萬的網絡觀看量,保持著居高不下的熱度。而在2024年的首月,迎來了「古城保護季」。接下來,名人大講堂還將陸續邀請多位名家來到講座現場,講述城市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