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金蘭譜序】,出自清末同治年間雲南平彜(現富源縣),據今150年左右。
(釋文附後,喜愛書法的同仁可比對辨識)
譜序很有趣,趣在寫作水平、內含歷史以及具有祭侄文稿、爭座位帖法度的小行草。
"世有三英,始傳桃源之盛;人惟一由,莫謂萍水相逢。......"
譜序華美、高亢,歷史典故隨手拈來,眼前社會即興成章,義氣滿篇。頌文、舉酒、結拜之狀躍然紙上,是一篇質素較高的金蘭譜序(釋文附後)。
清末民初始,金蘭譜多為一紙印刷,並罕有譜序。此序寫出了"思弱回而強漢""初為趙將""平越傑士""顯赫永康之堡" "欣識荊州""望黔山兮滇水"等歷史資訊 ,與清末黔西南 "白旗起義"事件記錄吻合。
文中所講的荊州應為古荊州,涵蓋雲南、貴州小部份地區的荊州;平越,現為貴州福泉市,嘉靖年間裁平越縣置興義縣;永康之堡,即貴州興義縣劉氏莊園永康堡。
作者張旭中,推證為清末同治至光緒年間雲南平彜縣同知張旭中。
同治七年(1868年)前後,張旭中任雲南平彜縣團首(團練首領);同治九年前後,張任平彜縣同知(正五品、相當於現今的副廳級)。張曾以團首、同知,以及府、鎮副統領等職,多次領兵在鄰縣貴州興義同白旗義軍作戰。
歷史就是一個笑話。最終,張旭中以匪被斬。
【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五十一卷記載,光緒三年(1877年),積匪、平彜縣素行不法之捐職同知張旭中被擒獲。張聚眾紮寨,擅殺平民,疊經官軍查辦,復敢恃險抗拒,傷斃兵丁,實屬暋不畏法。現據劉長佑等,派軍進剿,攻破匪寨,立將該匪張旭中擒獲。所有捐納貴州試用同知張旭中,著即斥革就地正法,以昭炯戒。
譜序中不易識別的字如下:
【蘭譜序 】釋文(繁體):
世有三英,始傳桃源之盛;人惟一由,莫謂萍水相逢。竊幸輔臣仁兄可謂平越傑士,初為趙將,真忠君而愛民,與劉交。思弱回而強漢,想胸藏甲兵,何異宋室有一允?而身先士卒,誰撼嶽家三軍。記得去年,夏日顯赫永康之堡。畢競今歲,春風恢復興義之城,試看恩周萬姓。人仰非常;請觀威震八蠻,功立不朽。旭空讀詩書,不知兵法,鳩拙難藏,恨勞薪而無無補,駒光虛度,冀建樹以何能?昨於花月,欣識荊州,豈三生之有緣,競一見而如故。方謂蒹葭之姿,得以玉樹;敢以櫟樗之貭,擬結金蘭。乃蒙雅誼,弗棄庸材。泰山其高,視土壤而不讓;河海之大,流江漢以朝宗。望黔山兮滇水,喜得知心。聯異姓若為同胞,專有他誌,從茲實相符,宜如兄而如弟,但願始終不變,共希聖以希賢,爰將姓字列諸簡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