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簡牘組合讀出的歷史資訊

2024-03-17文化

李均明

郭店楚簡【老子】(局部)。湖北省博物館供圖

墓葬出土簡牘的內容通常與墓主的身份息息相關,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潮流與民俗。透過考察身份明確的墓主所隨葬簡牘(包括帛書)的組合特點,可以使後人了解「書與人」的對應關系。有時透過歸納墓葬中帛書的組合規律,亦可對墓主身份不明者做出一些推測判斷。

這樣的例子很多。墓主可能是有地位的知識分子。比如湖北荊門郭店楚簡,楚簡的內容多為先秦時期的儒家和道家典籍:計有儒家典籍13篇和道家典籍5篇。這些典籍與漢代以後流傳者不盡相同,對研究戰國中後期學術史有重大價值。墓中隨葬有鳩杖,墓主年齡當在70歲以上;或漆耳杯上有「東宮」字樣,墓主或與太子有來往,推測其曾任楚太子師傅。至於此師傅是陳良、屈原、環淵還是慎到,至今未能定論。但墓中隨葬諸多書籍,墓主無疑是有地位的知識分子。

墓主可能是司法從業人員。以湖北雲夢睡虎地秦簡為例。墓葬年代屬戰國末至秦始皇間,所出簡牘以秦始皇時期者居多,內容凡十種,其中大部份是法律文書。據【編年記】所見,墓主名「喜」,生於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卒於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秦始皇期間歷任安陸禦史、安陸令史、鄢令史、鄢獄史等。所從事的工作皆與司法有關,故隨葬法律文書乃情理中事。

墓主是喜歡養生的貴族階層。以馬王堆漢墓帛書簡牘為例,一、二、三號三座相連的墓葬年代為漢初高祖至惠帝間,出土文獻以帛書為主,亦有簡牘,內容十分豐富。考古報告將二、三號墓出土帛書分為六大類:六藝類、諸子類別、術數類、兵書類、方技類和其他類。簡牘見醫書【十問】【天下至道談】【合陰陽】【雜禁方】及記載隨葬物品的遣冊木楬等。相關研究認為此三座墓是家族墓地。此乃貴族墓地的典型,隨葬物品及典籍之多不是一般墓地所能比,典籍中老莊、術數及醫療養生的內容占有較大比例。

出土簡牘的組合特點往往能反映墓主的身份、職能乃至當時的社會潮流。據郭店楚墓所見,地位較高的知識分子或官員、王侯墓葬出土大量典籍絕非偶然。晉武帝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汲郡(今河南汲縣)戰國古墓出土的數十車竹簡,經束皙等整理,計有【紀年】【易經】【圖詩】【大歷】【生封】【繳書】等75篇,俗稱「汲冢書」,墓主或為戰國時期的魏襄王。

河北定州八角廊40號漢墓為西漢中山懷王劉修墓,年代在漢宣帝五鳳三年(公元前55年)左右,也隨葬了許多典籍,計有【論語】【儒家者言】【哀公問五義】【保傅傳】【太公】【六韜】【文子】等,但受漢武帝元光元年董仲舒提出獨尊儒術的主張影響,大多數屬儒家,唯【文子】與道家相關,亦為時代潮流所致。

連雲港尹灣六號漢墓年代為西漢成帝時,墓主姓師,名饒。據名謁所見,師饒的職位稱功曹史、功曹、卒史、主吏,其間並沒有秩級地位上的差別,只是稱謂的角度不同,實質皆指功曹的主管。功曹是郡守的屬吏,不僅掌握職官選舉,甚至也執掌包括上計、武備、錢谷、賦稅等大權,地位非常重要。內容以簡牘文書為主,有【集簿】【東海郡吏員簿】【東海郡下轄長吏名籍】【元延元年歷譜】等;也含典籍,有【神龜占】【六甲占雨】【刑德行時】【行道吉兇】【神烏賦】等。【集簿】是東海郡向朝廷的年度匯總報告,包括各項指標數據,而【東海郡吏員簿】【東海郡下轄長吏名籍】【東海郡下轄長吏不在署、未到官者名籍】是制作【集簿】涉及人事部份的基礎,是功曹的職責所在,故附錄在列。按道理【集簿】中涉及耕地面積、錢谷出入、戶口數據等方面也應該有類似的基礎統計,而今未見,很可能這些工作不在功曹的職責範圍,而是由其他功能部門做過了。

秦漢墓葬所見,大小官吏乃至王公貴族之簡牘組合多見【日書】之類,乃為隨從民俗,關心自身命運所致。占測的重點多與職責身份有關,例如執掌司法的小吏關心盜賊出入及出行安全,而王公貴族則會采用更復雜的方法占測家族盛衰與自身命運的走向。

清華大學藏戰國簡所見典籍達70余篇,與汲冢書不相上下,有學者推定其亦出土於王侯墓,不無道理。其他如出土安徽大學藏戰國簡、上海博物館藏楚簡的墓葬,墓主地位應當都比較高。這些墓葬中隨葬規模大、品種繁雜的典籍,且多為儒、道、墨、法、陰陽、雜家並舉,當與戰國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氛圍直接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