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帶著春節書單出發,抵達安寧與喜悅|尋龍2024

2024-02-06文化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新春佳節即將來臨,很多人已經踏上風雪載途的歸鄉之路。選幾本書,不管是在路途,還是回到家中休息,優質文字的陪伴,總能更有效幫助你抵達精神的安寧和喜悅。

解決家庭矛盾需建立邊界感

【為什麽我們想回家,但又不願久留?】

內德拉·格洛佛·塔瓦布 著

中信出版集團

【為什麽我們想回家,但又不願久留?】

春節是親朋好友相聚的好時光,對於上班族來說也是一年難得的休息、休整時間。但不少年輕人對這個節假日帶有一種復雜的情緒:既渴望回家與親人團聚,又害怕面對那些令人尷尬甚至痛苦的「關心」。

春節回家意味著要面對親朋好友關於婚戀、薪資待遇等私人問題的「炮轟」式追問。這種無休止地問長問短、評頭論足讓一些人感到壓力和不適,甚至想要逃離家庭。

如何處理好一個人與原生家庭的關系,其實不光在中國,在全世界都是一個普遍性的重要課題。【為什麽我們想回家,但又不願久留?】的作者內德拉·格洛佛·塔瓦布,是一位擁有16年人際關系資歷的關系專家。她以獨特的視角深入剖析了家庭關系中的糾紛與矛盾,指出了問題的根源——缺乏邊界感。

塔瓦布認為,解決家庭矛盾,與家人保持健康關系的關鍵在於建立邊界感。她提出了設定界限的三個步驟:明確告知、直言不諱和消除內心的不安。透過明確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期望,家庭成員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避免不必要的沖突。同時,建立邊界感並不意味著要切斷與家人的聯系,而是為了更好地與他們相處,讓彼此能夠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家庭不幸福不是你的錯,但從傷害中復原是你的責任。在這本家庭關系指南中,塔瓦布提供了明確的建議你辨識「有毒」家庭的模式,從而打破迴圈,獲得療愈的力量。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有些人的原生家庭是溫暖的港灣,能滋養信心,幫助我們應對生活中的挑戰。而對另外一些人來說,家是痛苦、傷害和沖突的來源,甚至是一生的負擔。家庭中的問題往往是不能說的秘密,有些人能坦誠說出與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員的復雜關系,但大多數人沒有勇氣說出真相、面對傷痛。

歷史中的美食和美食背後的歷史

【宴饗萬年:文物中的中華飲食文化史】

王輝 著 廣西人民出版社

【宴饗萬年】

【宋宴】

徐鯉 /鄭亞勝 /盧冉 著 新星出版社

【宋宴】

過年總少不了要歡聚,享受美食。多了解一些關於美食的歷史知識,讓「吃」更有文化。

從茹毛飲血到炊煮熟食,從大羹玄酒到佳肴美饌,中國古人的餐桌見證了上萬年的飲食革命和文化流變。中國先民在開發食物資源過程中展現出的非凡創造力,不僅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不斷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更對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國古代飲食文化綿長而厚重,在其上萬年的歷史積澱中,不僅包含了造型精美的飲食器具、自成體系的烹飪技藝以及浩如煙海的典籍制度,還由此孕育衍化出一系列影響中華文明發展行程的哲學觀念、政治智慧和科學思想。作為廣西人民出版社重點打造的「何以中華」書系第一部,【宴饗萬年:文物中的中華飲食文化史】,透過「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系統闡釋中國古代飲食的發展變遷與文化內涵,引導廣大讀者細細品味「民以食為天」的中國味道,深刻感知中華民族的血脈與生趣。

全書共分為「五谷為養」「肉食為充」「素食為主」「醇釀佳飲」「五味調和」「烹飪有術」「禮始飲食」七個章節,精選從新石器時代至清朝的百余件文物,從「食材」「烹飪」「器具」「禮儀」「藝術」「人物」等多個角度闡釋中國古代飲食文化,將傳世文獻、典型文物、封泥簡牘、畫像磚石、壁畫帛畫等多種素材融於一體,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向讀者還原一幅幅鮮活而生動的中國古代飲食文化圖景。

該書作者在撰寫中避免了「掉書袋」的敘述方式,故事化的講述令人興致盎然,如「豆腐之謎」一節以考古的專業視角和娓娓道來的敘述方式,向讀者揭開了豆腐發明的神秘面紗,「古人飲料知多少」一節帶領讀者探尋李清照最愛喝的飲品豆蔻熟水,還介紹了紫蘇熟水、玫瑰露、木樨露、冰酪等在古代廣受歡迎的飲品,此外,書中還列舉了諸多名人美食家,如蘇東坡、袁枚、鄭板橋等的美食趣聞:蘇東坡親自操刀、烹飪美食「東坡肉」的過程,讓人忍俊不禁。

中國宋代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程度較高。著名學者陳寅恪曾說:「華夏民族的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當下一些學者也稱宋代是「現代文明的拂曉時辰」。很多現代人在開封也能感受到大宋歷史文化的濃郁色彩,其中美食是重要的一部份。

要想了解宋代古人餐桌的神秘面紗,可以翻翻【宋宴】這本書。它並不僅是一本簡單的食譜,而是一部深入挖掘宋朝飲食文化的歷史隨筆。該書由徐鯉、鄭亞勝、盧冉三位作者聯手打造,他們憑借在各自領域的深厚造詣,共同還原了76道宋朝時期的經典美食。這些菜肴不僅涵蓋了宮廷、文人和平民三個階層的口味,而且種類繁多,從熱葷到素菜,從冷盤到羹湯,每一類都有詳盡的介紹。書中透過大量的歷史文獻和古籍記載,將宋朝時期的市井生活、民間風俗以及文人雅士的飲食趣聞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每一道菜背後都隱藏著一段有趣的故事或歷史典故,讓讀者在品味美食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獨特魅力。

除了美食本身,【宋宴】還著重展現了宋人的美學追求和審美情趣。書中收錄了大量宋代的繪畫、書法和器物圖片,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料不僅還原了當時的生活場景,更讓讀者在欣賞美食的同時,也能領略到宋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為了還原這些千年前的美食,作者進行了大量的古籍考據工作。宋人對於節令食材、美食器皿的講究;宋代文人在牡丹宴、飛英會上曲水流觴的雅意都讓人贊嘆不已。

除了美食的制作方法和歷史背景,【宋宴】還講述了許多你可能不知道的宋代故事。這些故事涉及宋代的名人軼事、社會風俗、文化藝術等多個方面,為我們呈現了一個生動而立體的宋代社會畫卷。蘇東坡最愛的零食是哪一味?杜甫與友人「最後的晚宴」中吃了什麽?一道道美食背後,展開了一幅宋代文人逸事風骨的群像,重現一場宋代的風華。

珍視日常生活和探尋大自然之趣

【迷失的小蒜】

何頻 著 河南文藝出版社

【迷失的小蒜】

【念念平安】

蘇枕書 著 湖南文藝出版社

【念念平安】

植物和人類一樣,都是大自然的主人,中國地大物博,南北地域植物差別很大,對應著的民俗、生活習慣和文化心理同樣差別頗大,這也是作者在對植物書寫的背後所傳遞給讀者的多層資訊。由【詩經】起頭,從嵇含的【南方草木狀】、孟詵的【食療本草】,到周王朱橚的【救荒本草】、「吳狀元」吳其濬的【植物名實圖考】姊妹書,河南的草木經典源遠流長。在【迷失的小蒜】中,作者何頻從二月蘭、三月花,到山桃、牡丹、桑麻等多種植物入手,對【救荒本草】【食療本草】【河南野菜野果】【植物名實圖考】的參照和查證,體現了作者將尋常事物文藝化的生活情趣和美學修養,讀來意趣盎然的文字,會帶給讀者對生命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感悟。

【念念平安】是一本精致的書信體散文集,收錄了作者蘇枕書十三年來與友人往來的四十四封書信。全書以時間順序編排,讀者可以跟隨蘇枕書的記錄,在季節輪回中感受女性作者細膩的情感和敏銳的洞察。

她寫到異鄉歲暮,從京都的吃食想到童年記憶中的零食。柚餅確有柑橘香氣,有點像小時候常吃的橘紅糕,糯米粉和薄荷做的,融化在舌尖的一絲清涼。小時候家裏有個糖罐子,裏頭總有點兒橘紅糕、寸金糖、麻圓、炒花生米、京棗,帶著淡淡的鐵銹氣。在京都清涼的秋季,她寫道:「現在正是遊客不多、天氣清涼的好時節。中斷很久的書信,也終於可以在高遠的星空、清澈的蟲鳴裏,抵達彼處的秋天。又一個年末到來,看到山寺的梅花和雪,她也會思念千裏之外的家鄉:北野天滿宮的梅花已開,不知故鄉的開了幾分?」文字裏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時光的敬畏,【念念平安】用細膩的筆觸詮釋了快時代中難得的寧靜與深度。

幫孩子了解智能產品背後的邏輯

【和孩子聊聊人工智能】

西班牙謎題協會 著 安娜·塞沙斯 繪

四川美術出版社 &後浪

【跟孩子聊聊人工智能】

智能音響、手機、掃地機器人、智能導航……智能產品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你是否想過:人工智能是怎麽發展到今天的?人工智能如何知道我們的喜好?人工智能會變得和人一樣嗎?

眼下,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聲勢浩大,它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也在某種意義上決定著未來的走向。在假期裏跟孩子們聊聊人工智能,真是件有趣的事情。

【和孩子聊聊人工智能】從身邊常見的智能機器開始講起,一步步了解人工智能的定義、技術發展行程、重要的思想實驗,也將了解當下我們時常會聽到但不一定理解的術語,如演算法、機器學習、編程、數據處理等等,帶孩子循序漸進地了解人工智能這個看似艱深神秘但與我們息息相關的領域。

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了解智能機器的發展歷程、工作原理、重要概念以及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同時,這也是一本極具思想啟發性的科技啟蒙讀物,它用多種多樣的方式啟發我們思考與科技的關系,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使用科技。

書中不止介紹了智能技術帶來的革新,也啟發讀者辯證看待技術發展的利與弊,多角度地去思考智能科技可能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及改變。如:人工智能對於數據的高度依賴,讓我們的數據安全和私密保護也岌岌可危;為了獲得更多使用者,產品設計中會使用不少吸引我們註意力的把戲,不知不覺讓我們沈迷;演算法總是給我們推薦我們想看的內容,反而可能讓我們的世界越來越局限……唯有看到智能產品背後可能存在的偏頗與陷阱,孩子才能更負責、審慎地用好智能產品。

輕松幽默中也能「漲知識」

【萬物的本原:探秘元素王國】

梅溪 著 溫強 繪 浙江教育出版社&後浪

【萬物的本原】

【物理笑著學】

湯姆·惠普爾 / 占士·戴維斯 著 海峽書局

化學,既是一門中學必修必考課程,也探究世間萬物的本原——所有物質都是原子組成的,小到只有一層原子的石墨烯,大到太陽和宇宙……了解化學,打下學科基礎,也更深入理解世界的現象和變化。

【萬物的本原:探秘元素王國】是一本寫給孩子的學科科普書。梅溪是一位教授中學化學20余年的老師,帶過多屆高三畢業班,教學經驗豐富。他也是關心孩子成長的一位老爸,書中藏不住對孩子健康、學習、人生成長的關懷。

古時銀針為何能試毒?白娘子喝下雄黃酒為何會現出原形?金縷玉衣中的金線能拉多長?花費百億美元的韋伯望遠鏡的鏡面是用什麽材料制造的?密集有趣的知識點,陪孩子發現身邊的化學、新聞裏的化學、文學作品裏的化學以及關於我們自己的化學——人體中的元素和營養素。無需專門購買實驗套裝,超市就能買到實驗材料——肥皂、潔廁靈、透明膠、小蘇打、白醋、易開罐、雞蛋……在家隨時動手體驗化學變化的魔法時刻,有反應迅速的酸堿反應冒泡實驗,有多天才能觀察到的蛋殼消失術,培養孩子動手能力、觀察力和耐心。

學了化學,也不能落下物理課。想象一下,當你坐在超市購物車裏,使勁向後扔出一個水果罐頭,結果會怎麽樣?你會深刻理解牛頓三大運動定律。20世紀20年代,紐約的酒吧裏流行一種會發光的飲料「鐳神」,一位叫拜爾斯的富豪每天都要整上一杯,三年後他的下巴掉了,真的掉了。因為那時候能自行發光的東西靠的是輻射。如果物理知識透過這些搞笑類比、奇趣歷史加上分析來講解,那物理課肯定會變得非常有趣。這樣的例子在【物理笑著學】這本書裏還有幾十個,它們分為物質的粒子理論、能量、輻射、電、牛頓力學、波、電磁學、宇宙學八章內容——也就是我們初二、初三物理課本上的知識,讓我們可以從全新的角度、更深入也更生動地理解教材上那些定義和公式。

在資訊科技時代善用腦力

【深度工作】

卡爾·紐波特 著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後浪

【深度工作】

我們的工作,是自我的一部份。身處假期,可以從繁重的工作中暫時抽身出來。趁此機會,冷靜回顧過去一年,自己在工作上有哪些漏洞需要補上,哪些需要進一步提升之處,是個好做法。尤其是隨著機器自動化和人工智能不斷升級,我們需要什麽新技能?深度工作的能力。

麻省理工學院電腦科學博士卡爾·紐波特這本新書【深度工作】(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後浪出版公司聯合出版)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做到心無旁騖、集中註意力,從而實作快速、高效地學習和工作。這本書告訴我們,當我們去調理自己的工作,就是在調整一個更貼近自己的「自我」。這本書會教給我們減少工作中不必要的幹擾,同時增加深度工作的比例,這樣可以幫我們爭取到空間和時間,去充分地延展「可能的自我」。在一天一天流水般的日子中,抓住屬於自己的意義和價值感。

作者卡爾·紐波特在書中第一部份中,從神經科學、心理學、哲學等角度,客觀地分析了在新經濟形勢下實作深度工作的重要性。他在第二部份則系統地傳授了在日常生活中踐行深度工作的具體策略,如將深度工作納入日常工作行程、提高大腦的深度思維能力、遠離社交網絡等。作者還強調,深度工作不是一項過時的技能,而是將人們從技術壟斷導致的精神異化狀態中解救出來的良藥。在當前這個以網絡為中心的浮淺資訊時代,倡導深度工作無異於呼喚一種匠人精神的回歸。

閑暇之中來一場藝術熏陶 紙上暢遊山河

【中國山水畫對談錄】

許欽松 編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紀文景

【中國山水畫對談錄】

很多人選擇在假期到博物館裏欣賞名畫。在啟程之前,帶一本美術欣賞相關的書啟程吧。【中國山水畫對談錄】透過九場重量級對談錄,直面山水畫關鍵問題,比如為什麽中國人鐘愛畫山水?千年來山水畫經歷了哪些變革與發展?中國山水畫與西方風景畫有何區別?山水畫的筆墨和書法筆墨有何關聯?畫家的修養和性情如何影響作品?當代人如何面對山水畫傳統?

早在南北朝,宗炳便以【畫山水序】奠定了山水畫的理念;此後歷朝歷代的畫家創作了大量不朽名畫,這些作品至今仍是藝術創作者取之不盡的靈感來源。本書收錄了許欽松與邵大箴、郎紹君、薛永年、潘公凱、易英、朱良誌、尹吉男、余輝、吳為山九位藝術史家、藝術評論家的對談,循序漸進並深入淺出地討論了中國山水畫傳統,以及現當代山水畫的意義如何重建。

看這些山水畫對談錄,既是解讀前人,也是闡釋自己。進入對話,隨經典畫作穿越千年,溯源中國人的審美基因。

讀一本小說

看看文學作品裏的細膩人心

【我們的朝與夕】

姚鄂梅 著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我們的朝與夕】

【最慢的是活著】

喬葉 著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最慢的是活著】

跟非虛構或者散文不同,虛構類的純文學小說,往往幫助我們,在閱讀別人的故事中,養成細膩的審美感受和深厚的同理心。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小說【我們的朝與夕】是作家姚鄂梅的全新長篇小說。小說中,小城姑娘衣泓不顧家人的反對,憑著熱情和闖勁來到上海,一心要做自己喜歡的文案策劃方面的工作。現實卻是她在上海四處碰壁,歷經坎坷終於如願入職一家小公司,卻又因老板卷款而逃失業。在租房和尋找工作的過程中她認識了單親媽媽星星,以及不甘平淡退休,一心要拍出紀錄片的叢向陽,她們成為衣泓生活和工作中的「顧問」和「導師」。與此同時,衣泓的好友,在小城安穩工作的黎曉也因戀愛生變來到上海找衣泓。衣泓在跟著叢向陽拍攝紀錄片的過程中有笑有淚,自己和朋友們的感情生活也波瀾叢生。懷揣著不同夢想不同希望的普通人們在都市中互相取暖,各自掙紮,生活真實又殘酷、溫暖也開闊的面貌徐徐展現。

2023年,作家喬葉因【寶水】獲得茅盾文學獎。除了長篇小說,她的中短篇小說也寫得很有味道。其中【最慢的是活著】就曾獲得 第五屆魯迅文學獎。在同名小說集中,除了收錄【最慢的是活著】,還有獲得第十九屆百花文學獎的【給母親洗澡】,以及【葉小靈病史】【明月梅花】等小說。

【最慢的是活著】從年輕一代女性「我」的角度審視奶奶那一代女性的一生,從質疑、理解到超越,「我必須在她的根裏成長,她必須在我的身體裏復現」, 「活著這件原本最快的事,也因此,變成了最慢」。【給母親洗澡】寫的是給母親洗澡的女兒如何一點一點地洗出母親的過往,母親的身體史,其實就是她的生命史。【明月梅花】是喬葉獲茅盾文學獎後的新作。小說講述的是流淌在三代人之間的血脈親情,奶奶用她掌握的人世經驗與智慧,測知著明霞明月姐倆的命運,默默地關照與幫扶。四篇小說聚焦親情、女性成長等喬葉創作的鮮明主題,創作時間從2008年延續至今,能夠直觀展現喬葉小說創作的成長脈絡。

(圖片由出版社提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