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葉嘉瑩的「詩話人生」

2024-07-17文化

文|祁宇

剛剛過去的7月6日(農歷六月初一),葉嘉瑩迎來了她的100歲生日。

「桃李天下,傳承一家。你發掘詩歌的秘密,人們感發於你的傳奇。轉蓬萬裏,情牽華夏,續易安燈火,得唐宋薪傳,繼靜安絕學,貫中西文脈。你是詩詞的女兒,你是風雅的先生。」這是「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欄目組給葉嘉瑩的頒獎詞。雖然歷經憂患,卻一生以詩詞為伴,並用整個生命傳承古典詩詞、傳播傳統文化。葉嘉瑩曾說:「我首先是一個老師,其次才是學者,最後才是詩人。」

葉嘉瑩在南開大學迦陵學舍

行中華詩教

中國是詩的國度,蘊美育德,培文鑄魂,莫過於詩。古典詩詞數千年來深刻參與了中華文化核心價值的生成與民族品格的塑造,被譽為中華文明的「芯片」,透過這個芯片,可以積累、傳導、開啟人們的生存智慧。

7月6日晚,天津地標天塔點亮璀璨燈光,致敬一位詩詞的女兒、白發的先生。當天,恰逢中華古典詩詞大家、南開大學講席教授葉嘉瑩的農歷百歲生日。南開大學在迦陵學舍舉辦「詩話人生」線上直播活動,文化界、教育界知名人士齊聚一堂,暢談「詩話人生」。百歲高齡的葉嘉瑩也透過直播寄語廣大中華古典詩詞愛好者。

今年是葉嘉瑩歸國執教45周年。在近八十年的教學生涯中,葉嘉瑩對中國古典詩詞的熱愛以及她在中華詩教傳承中的卓越貢獻,感染引領了一代又一代的學子。

葉嘉瑩從自身的經歷認識到,童年、少年時的熏陶,對人一生的品格修養、人生境界至關重要。於是,她多次到幼稚園、小學給兒童少年講授古典詩詞、示範吟誦。她曾大力倡議「振興傳統文化,提高國民品質,要從幼稚園和中小學做起」,也曾提議為孩子們開設古詩唱遊課,並參與編寫一本兒童古詩選【與古詩交朋友】。

【與古詩交朋友】田師善編著,葉嘉瑩校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葉嘉瑩一生熱愛教育事業。即使到了八九十歲高齡,仍在講台上一站就是兩三個小時,全情投入地講詩談詞。誨人不倦,這是她生命歷程中最動人的內容。

關於教學思想,她曾總結說:「我在講課時,常常對同學們說,真正偉大的詩人是用自己的生命來寫作自己的詩篇的,是用自己的生活來實踐自己的詩篇的,在他們的詩篇中,蓄積了古代偉大詩人的所有的心靈、智能、品格、襟抱和修養。而我們講詩的人所要做的,就是透過詩人的作品,使這些詩人的生命心魂得到再生的機會。而且在這個再生的活動中,將會帶著一種強大的感發作用,使我們這些講者與聽者或作者與讀者,都得到一種生生不息的力量。在這種以生命相融會、相感發的活動中,自有一種極大的樂趣。」

白先勇是葉嘉瑩任教台灣大學時的學生,他說葉嘉瑩是引導他進入中國古典詩詞殿堂的人,認為自己幾十年來致力於推廣昆曲,普及中國傳統文化,很可能就是受了當年葉嘉瑩詩教的影響。他回顧自己聽葉嘉瑩講課的情景:「雖然我中學時就背了不少唐詩宋詞,但真正點醒我的人是葉先生。她不光講詩本身,還把背後的社會變遷、詩人襟懷一一道來,讓我一下子對詩詞的境界有了感受……葉先生講詩,身上帶著中國傳統文化裏博大精深的風度和派頭。她講唐詩,我覺得她本人簡直是把那種盛唐的精神帶到課堂上來了。這種有形或無形的氣場和啟發,對學生來說最為重要。」

葉嘉瑩的高足、台灣淡江大學教授施淑回顧說:「不管是在何處,不管是哪一代學生,大家都這麽入迷地聽葉老師的課,我想,這是因為葉老師帶來的是一個純粹古典的文學世界,這個世界始終沒有被世俗汙染,沒有被政治涉入。」

女詩人席慕蓉多次聽過葉嘉瑩的古典詩詞講座,她將葉嘉瑩的教學比喻為「心靈的饗宴」。席慕蓉總結說:「這是一種以生命相融合、相感發的活動,而能帶引我們、激發我們去探索這種融合與感發的葉老師,她所具備的能量是何等的強大與飽滿,而她自己的生命的質地,又是何等的強韌與深微啊!」

師者無他,榜樣而已。畢生熱愛教育事業的葉嘉瑩,為我們示範了什麽是有生命的課堂,以及什麽樣的教師是好的教師。葉嘉瑩是在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什麽是生命教育。在與古典詩詞交往的過程中,她成就了詩意的人生。透過中國古典詩詞,葉嘉瑩與古今作者和讀者進行心靈上的溝通;透過中國古典詩詞,葉嘉瑩感發她的學生和讀者。葉嘉瑩把得自古聖先賢的感發之力傳遞了下來,讓一代代人因為有了詩而青春不老、生機盎然。

葉嘉瑩93歲的時候曾感慨說:「我一生,70年從事教學,我覺得這真是我願意去投入的一個工作。如果到了那麽一天,我願意我的生命結束在講台上……如果人有來生,我就還做一個教師,我仍然要教古典詩詞。」

發人所未發

作為學者,葉嘉瑩對從先秦到清代的中國古典詩詞及理論,進行了認真細致的研讀。在研究方法方面,葉嘉瑩一直堅持立足於文學的審美藝術性,主要采用文本細讀、連類比較等方法,把每首詩詞獨具的藝術特征和文學價值一一分辨出來。在此基礎上,進行觀點概括和理論總結,從具體上升到普遍,最終將詩心、詞心和藝術審美規律呈現出來。

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田曉菲,在回顧自己的學術道路時,覺得葉嘉瑩對她影響很大。「一方面要細讀文本,一方面也要廣泛閱讀傳統典籍,另一方面還要拓寬理論視野,這是葉嘉瑩的治學方式給我們最重要的啟迪。」

文本的解讀,看起來很容易,其實特別見功夫。把古典詩詞裏面最精微之處講出來,打動別人的心,這是葉嘉瑩的本領。田曉菲還總結說:「我希望每一代學者都能在葉老師的學術精神裏找到自己新的東西。在前輩所做的學術基礎上起步,同時又能夠繼承前輩非常開放的精神,我覺得這是葉先生饋贈給我們的一個無比珍貴的禮物。」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海內外數十家出版社出版了葉嘉瑩的多種學術著作,其中【迦陵談詩】【迦陵談詞】【迦陵論詞叢稿】【唐宋詞十七講】等一版再版,經久不衰,這樣的盛況在學術界實不多見。

【迦陵談詩】葉嘉瑩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一些出版社還為她專門出版了叢書,例如【迦陵文集】10種,是在1997年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葉嘉瑩作品集】4輯18種共24冊,是在2000年由台灣桂冠圖書出版公司出版。在這之後,從2007年到2008年,中華書局先後出版了【迦陵說詩】8種;從2007年開始,北京大學出版社陸續出版了【迦陵講演集】和【迦陵著作集】,前者7種,後者8種。著作之暢銷,說明葉嘉瑩的學術研究受到了廣泛的認可。

葉嘉瑩擁有對於學者來說最為寶貴的獨立思考品格。她對杜甫【贈李白】一詩及王國維、吳文英、王沂孫的研究,都是發人所未發,在學界產生廣泛影響。從葉嘉瑩1956年發表論文【說靜安詞<浣溪沙>一首】算起,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由於時間的無情淘洗,不計其數的文藝理論專著已消失得無影無蹤,而她的著作卻成為學術界和出版界的常青樹。

葉嘉瑩曾在【論納蘭性德詞:從我對納蘭詞之體認的三個不同階段談起】一文中,以一首小詩來表達自己的撰作思想,詩雲:「我文非古亦非今,言不求工但寫心。恰似湧泉無擇地,東坡妙語一沈吟。」

我詩寫我心

早在讀大二時,葉嘉瑩把一些舊作錄呈老師顧隨批改,老師的評語是:「作詩是詩,填詞是詞,譜曲是曲,青年有清才如此,當善自護持,勉之,勉之。」葉嘉瑩聽從老師的教誨,一生虔誠地護持自己的詩心,創作出堪稱當代詩詞典範的迦陵詩詞。

2017年11月,中華書局出版了葉嘉瑩回顧自己詩詞創作之路的【滄海波澄:我的詩詞與人生】。在這本書中,葉嘉瑩將自己的詩詞比作「鏡中人影」,因為許多詩詞是半個多世紀以前寫的,已經有了歷史的距離。此刻,她是作為78年後的一個讀者,來看自己15歲時所寫的詩篇。鏡子中映現的那個影子,好像是她,又好像不是她。

【滄海波澄:我的詩詞與人生】葉嘉瑩著,中華書局

【易經】中的「修辭立其誠」,是葉嘉瑩始終遵循的創作宗旨。她說:「從我開始寫詩詞,我的伯父、我的大學老師,從來沒有明確告訴我,是要學唐詩還是宋詩,是要學蘇黃還是李杜。‘言為心聲’,我就寫自己的見聞、感受,俗語說‘大言而無實’,如果都是說大話,就沒有一點真實的感情。他們教導我說發自內心的真誠的話……我寫的詩都非常樸實。」

繆鉞曾在寫給葉嘉瑩的一首七律中,贊賞迦陵詞曰:「詞方漱玉多英氣,誌慕班昭托素襟。」陳洪也曾高度贊美葉嘉瑩的詩詞創作:「詩壇李杜千年後,一縷妙音起迦陵。」

中國古典詩詞是葉嘉瑩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靈魂夥伴。她開心時寫,痛苦時也寫;工作時寫,閑暇時也寫;歡聚時寫,離別時也寫。特別是每當痛苦或愁煩時,葉嘉瑩就會以寫詩填詞自解。

盧溝橋事變後的1941年,葉嘉瑩遭遇了人生的第一個打擊——母親病逝。【哭母詩】八首,就是在巨大悲痛中寫就的。其七曰:「年年辛苦為兒忙,刀尺聲中夜漏長。多少春暉遊子恨,不堪重展舊衣裳。」

1976年3月24日,葉嘉瑩的長女和女婿因車禍同時罹難,她寫了十首【哭女詩】,其八曰:「歷劫還家淚滿衣,春光依舊事全非。門前又見櫻花發,可信吾兒竟不歸。」

2004年失去心愛的舊居,葉嘉瑩寫了一首詩:「故宅難全毀已平,余年老去更心驚。天偏憐我教身健,江海猶能自在行。」

葉嘉瑩是在用生命來創作詩歌,用詩歌來表達生命。讀葉嘉瑩的詩歌,能夠感受到她生命中,那股因為直面苦難而生發出來的頑強力量;也能夠感受到她在面對白色恐怖時,表現出來的不屈不撓和對光明快快到來的期盼。

「我平常喜歡古典詩詞,這就是說天生來性情相近,古典詩詞裏有很多美好的意思,我覺得古典詩詞給我很多鼓勵。我像一個蠶——‘不向人間怨不平,相期浴火鳳凰生。柔蠶老去應無憾,要見天孫織錦成。’我們一定會看到,我們中國愛好詩詞的人這麽多,我想中國也一向有這樣一個傳統。祝大家學習詩詞快樂,人生有成。」這是百歲生日時,葉嘉瑩直播的寄語,也是她詩詞人生的真情流露。